浅议少数民族学生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答题障碍及解题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ragon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少数民族学生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答题障碍
  (1)母语和汉语思维方式造成英语思维障碍。由于受教育教学资源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都是在初中阶段才真正开始接触英语,错过了学习英语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语言习惯和思维定式必然要迁移到英语学习上。常常利用汉语或母语作为媒介学习英语,他们的思维既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同时也受母语思维的影响,所以很难形成英语思维模式,而是往往习惯性地进行“母语—汉语—英语”的思维模式转换,从而对英语词汇的释义、含义理解会出现错误或偏差,语序结构也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逻辑性错误。
  (2)中西文化差异造成文化障碍。不同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因此学习英语既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字,又要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思维的载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尽相同。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意识地以本民族文化为基准去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无法填入正确答案,或者曲解原文含义,这样就可能作出不准确的推断,从而严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准确理解。
  二、少数民族学生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解题策略
  上述两方面的答题障碍都无疑加大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尤其是综合测试学生阅读、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的高考完形填空题。在一篇语意完整、蕴含丰富哲理的文章中设置20个空,它的难点在于要求考生按照对不完整的句子的理解,去选择最佳词汇补全句子,而且每小题所给出的4 个选项通常语义相近,对以母语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有着更强的迷惑性和干扰性。这时学生就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释义去理解英语词汇的含义,很难一步到位地达到正确理解语篇的阅读效果,因此只能从单句入手,再实现从段落到语篇层次的理解。现介绍一些高考完形填空题突破单句的解题策略。
  (1)策略一:主语、谓语、宾语相联系。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即谓语动词动作的实施者; 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由此可知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
  1.But _______, in that childhood, looked at us?
  A. which B. who C. what D. Whose
  解析:由谓语、宾语looked at us 判断,它的动作实施者即句子的主语应该是人,因此答案为C。
  2.“I was decided to be assessed as a musician, not as a deaf musician, and I applied to the famous Royal Academy of Music in London. No other deaf student had done this before and some teachers my admission.
  A.supported B.followed C.required D.opposed
  解析:根据上文的提示,No other deaf student had done this before,主语some teachers 实施的动作就只能是opposed my admission。答案为D。
  3. The thickness of the pe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特征)_______ comfort.
  A.taking B.finding C.determining D.seeking
  解析:非谓语动词的选择也要考虑其逻辑主语和宾语的搭配。笔的特征“决定”了它的舒适度。答案为C。
  (2)策略二:主语、表语相统一。表语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和状态,所以主语、表语必须相统一。例如:
  1.My was to become a percussion soloist(打击乐器独奏演员), even though there were none at that time.
  A.purpose B.decision C.promise D.goal
  解析:根据主语、表语相统一的原则,表语、主语指的是同一人或同一事物,即可这样理解:To become a percussion soloist was my ________。答案无疑是D。
  2.A teacher suggested I try out for the basketball team. At first I thought it was a crazy because I didn’t have a good sense of balance.
  A. idea B. plan C.belief D. saying
  解析:题中主语it是代词,指代A teacher suggested I try out for the basketball team,与它表达同一事物的名词无疑是idea。因此答案是A。
  3. First of all, a pen should fit comfortably in your hand and be to use.
  A.heavy B.easy C.hard D.safe
  解析:題中缺作表语的形容词,说明主语a pen的性质特征,与comfortably相一致的性质特征肯定是easy to use。答案为B。
  (3)策略三:并列成分或系列动作的启示。英语句子中常常会有一些并列的句子成分,在同一句或上下文中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它们对选择准确的措辞有着某种启示。例如:   1. Money was always tight, but we had a over our heads, food on the table, clothes on our backs.
  A. roof B. hat C. sky D. star
  解析:受到over our heads的干扰,很多考生毫不犹豫地选择hat。但是若能考虑到与food on the table, clothes on our backs并列,在吃、穿、住的问题上显然hat就与clothes重复。答案只能是A。
  2.Then everyone scattered(散开). We had two hours to shop; then we would ______ back at the “Santa’s Workshop”.
  A. draw B. stay C. move D. meet
  解析:分析這三个动作的连贯性 “scatter—shop—________”,“散开去购物”,然后“集合”。答案是D。
  (4)策略四:因果关系的相互推理。原因状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介词短语、分词或分词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以及原因状语从句等等。例如:
  1.When I took the first exam, I was to find a 77, C-plus, on my test paper, for English was my best subject.
  A. shocked B. worried C. scared D. Anxious
  解析:本句中有两个原因:不定式短语to find a 77, C-plus和并列句for English was my best subject,从这两个原因推理出I was shocked. 答案为A。
  2.--Why were you absent yesterday?--I caught a cold,_____ I had been walking around in the rain.
  A. but B. so C. and D. for
  解析:I had been walking around in the rain 应该是I caught a cold的原因。因此答案为D。
  完形填空作为高考中最难、失分率最高的一种题型,历来是学子们必争之地。对于开始接触英语时间晚、底子薄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只要英语学习方法得当,熟练掌握和运用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在高考中提高完形填空题的得分是不难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马发邦《少数民族中学生英语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教师·上》2014年第08期
  (2)殷海丽《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及对策研究《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10)
  (3)张一梅《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研究》亚太教育,2016(25)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从而感悟古人深邃的思想和超凡的智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古代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从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诗词鉴赏:利用古诗词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
期刊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一些特殊孩子——智障生,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导致大脑皮层受到损伤,而使他们在各方面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行为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常被他人冷落、歧视、甚至看不起;长此已久,做事屡屡失败,失去了信心,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師在教学时要多鼓励多赞扬,潜心倾注爱心,强化学生特长,要帮助智障儿童排除心理障碍,不断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勇于面对自我,培养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课堂上才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有效的预习可以调节上课的气氛,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
期刊
英语中很多词的词根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加上不同的缀就衍生出了不同的詞性和意思。例如care作为词根(关心,小心),加上后缀ful,派生出形容词(小心的,细心的),加上ly派生出副词(小心地,细心地),加上less派生出否定词(粗心大意的),加上ness派生出名词(细心),以及carelessly和uncareful。所以与care相关的词就有很多个,就好比一个人,换个帽子换双鞋子而已,但万变不离其
期刊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其中占分最大且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是作文教学。写作的过程即是学生在写作中结合自身的情感与情绪的表达,对书面性语言进行合理运用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合理而有效的习作教学引导,不仅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能塑造学生积极、正面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对习作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和想写的话写下来”。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  一、学会“看”  要写好看图写话,首先,看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在观察时无明确目的、无一定顺序,这就要求老师指導学生学会怎么看图
期刊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学生爱听,乐于去学,大家也一直都在为此不断探索、实践、反思与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让教学走向生成”是让语文课堂变“活”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教学走向生成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以学定教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无疑应当认真地做好课前的一切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往往在备课时只考虑本节课上有什么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凸显有效性,即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初中数学作为重点学科之一,其课堂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掌握知识、背诵公式等,限制了学生素养和技能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顺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以生为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入,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将此融入课堂之中,解决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学中教师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并且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所有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能稳定进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分层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