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成为“活”的课堂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上得精彩,学生爱听,乐于去学,大家也一直都在为此不断探索、实践、反思与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让教学走向生成”是让语文课堂变“活”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教学走向生成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以学定教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无疑应当认真地做好课前的一切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往往在备课时只考虑本节课上有什么知识点,运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知识教给孩子们,怎样上得更舒畅,而很少有人把自己当成学生来进行换位思考,怎样学的有趣,怎样学的主动,怎样才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因为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作为焦点,而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生成的课堂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己的学习。
  二、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你的激情
  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燃烧激情,成为师生的“情场”。语文老师走进课堂,就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情感的化身,站立讲台,温情如慈母,真挚似朋友,亲密像伙伴。一个个活泼可爱,充满幻想和激情的学生走进课堂,不应是端端正正地坐着,木木然然地听着,小心翼翼地说着装腔作势地读着,匆匆忙忙地写着,而应在老师的情感中点燃情感,在学生的互动中碰撞火花,甚至可放纵自己的情感,可摇头晃脑的读着,面红耳赤的争论着,旁若无人的表达着。在老师情感的正确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情感的收纳,栖息的放牧场。
  三、不完美的课堂,更启迪孩子的智慧
  多年来,“完美”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开头怎么导入,中间怎么过渡,亮点安排在什么地方,结尾如何掀起一个高潮,每个环节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我们在备课时都处心积虑、精心设计。课堂上一切都按事先设计好的推进,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则童话:一个被劈去了一小片的圆,想找回一个完整的自己,到处寻找自己的碎片。由于它是不完整的,所以滚动得很慢。正因为滚动得慢,它领略了沿途美丽的风光,它和鲜花们交谈,和虫子聊天,充分感受到了阳光的灿烂和自然的秀美。当它找到自己的碎片后,成为一个完美的圆,因为滚动得太快,所以错过了美好的景色,错过了与鲜花、虫子交流谈心的机会,它感到很遗憾。最终它舍弃了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那枚碎片。这个童话让我想到课堂教学,其实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教室是出错的地方。
  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有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其实学生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與财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想象。学生答错了问题,老师不应当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学生代答,也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抓住时机,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取舍得当,让课堂更精彩
  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可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老师永远是课堂的主导,要让教学走向生成,学生学的有趣,课堂变得生动。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锻炼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调控的能力。
其他文献
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产生直接影响,识字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如何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就如何优化识字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初浅的探究: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教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公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期刊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问题设得实,设得巧,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此外,好的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思路定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只有我们了解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教学中真正重视问题的设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奔向教室,想在铃声刚停前的那一刻跨进教室。从孩子们入学到现在,我们已经相处了两个半月。在到教室快有三步路的距离时,我停下了脚步,我很想知道教室里的孩子们此时在干些什么。我侧耳细听,除了我自己戛然而止的脚步声,什么都听不见。走到教室门口,我看见我班的调皮蛋张凯鑫站在教室的讲台上,两手交叉,表情庄重,双眼看着坐在座位的每个学生,可别说还真有小老师的风范。教室里十分安静,每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从而感悟古人深邃的思想和超凡的智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古代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从而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诗词鉴赏:利用古诗词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
期刊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一些特殊孩子——智障生,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某些原因导致大脑皮层受到损伤,而使他们在各方面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行为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常被他人冷落、歧视、甚至看不起;长此已久,做事屡屡失败,失去了信心,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師在教学时要多鼓励多赞扬,潜心倾注爱心,强化学生特长,要帮助智障儿童排除心理障碍,不断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勇于面对自我,培养
期刊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课堂上才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有效的预习可以调节上课的气氛,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
期刊
英语中很多词的词根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加上不同的缀就衍生出了不同的詞性和意思。例如care作为词根(关心,小心),加上后缀ful,派生出形容词(小心的,细心的),加上ly派生出副词(小心地,细心地),加上less派生出否定词(粗心大意的),加上ness派生出名词(细心),以及carelessly和uncareful。所以与care相关的词就有很多个,就好比一个人,换个帽子换双鞋子而已,但万变不离其
期刊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其中占分最大且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是作文教学。写作的过程即是学生在写作中结合自身的情感与情绪的表达,对书面性语言进行合理运用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合理而有效的习作教学引导,不仅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还能塑造学生积极、正面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践,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对习作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和想写的话写下来”。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  一、学会“看”  要写好看图写话,首先,看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在观察时无明确目的、无一定顺序,这就要求老师指導学生学会怎么看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