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现状透视及改进建议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及理念,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课程标准》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特别是选修课未能按要求开设。未按要求开设选修课,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后果严重。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创设有利条件,让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开设好选修课。
  课程标准 选修课 现状透视 改进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及理念,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围绕“阅读与鉴赏”及“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设计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开设五个必修模块课程,让学生获得必修课的10个学分,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同时要求“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1],要求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10个学分的基础生,从五个选修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获得8个学分,共计获得18个学分(对兴趣浓厚、学有余力者,建议再选修3个模块,获得24个学分)。从课程设计及课程赋分的情况看,《课程标准》对选修课十分重视,让其占有高中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然而,据笔者了解,由于种种原因,《课程标准》的美好愿望未能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一直名不副实。
  一、高中没有选修课
  目前,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未按要求开设选修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所谓“按要求开设”,是指“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1]。目前,学校教师一般没有设计模块、编写教材的能力,普遍使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每个选修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出版社设计的模块和编写的教材品种繁多。如人教版为“诗歌与散文”系列设计的模块和编写的教材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为“小说与戏剧”系列设计的模块和编写的教材有《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影视名作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为“新闻与传记”设计的模块和编写的教材有《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为“语言文字应用”设计的模块和编写的教材有《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为“文化论著研读”设计的模块和编写的教材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先秦诸子选读》;此外还有《中国民俗文化》《演讲与辩论》等。然而,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未按照要求开设选修课,这些教材的利用率非常之低甚至为零,教材资源被严重浪费。各校通常的做法是:在高二下期上完必修1至必修五,如果有时间,就选上一些《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部分篇目,因为高考要考文言文和古诗;如果没有时间,连《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都不上,更不要说其他选修教材,因为那些选修教材与高考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何况高考要确保一年的复习时间,高三要处理繁多的复习资料。按规定,学校每一门选修课都要开设,要统计学生选修人数,根据学生选修需求开设,要有专门的选修课教室和上选修课的教师。然而,学校不会这样做,不仅没有征询学生的选修意见,更没有安排选修课、安排选修课教室和选修课教师。
  二、不开设选修课的原因分析
  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选择与特长发展,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设想十分美好,可为什么学校不愿开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应试疯狂
  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学校教育非常功利:“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这是疯狂应试的恶果,也是疯狂应试的痼疾。在分数才是硬道理,升学才有说服力的浓厚氛围中,教学改革步履艰难。这是学校不开设选修课的主要原因。因为选修课与高考内容关联不大,谁愿意“浪费”时间去选修呢?不选修也能考高分,选修了未必考高分,甚至会考低分,因为选修会分散复习应考的时间与精力。而且,疯狂应试使学校将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搞到极致,学生必要的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和基本的休息娱乐时间已经被最大化榨取和压缩,他们即便想选修,又何来时间与精力?且不说河北某中学、安徽某中学对时间精细化管理,将时间利用搞到极致,打造高考神话的个例,只就常态情况略作分析。在高中,一般是早上7点开始早读(甚至更早,在西部地区,冬天上完早读天刚亮),然后上5节正课到中午12点结束上午的学习,下午从2点开始,上4节正课到近6点结束下午的学习,晚上从7点开始到11点结束。学生在校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十四五节课。即便每天投入这么多学习时间,也有看不完的资料做不完的试卷。各大媒体曾经报道: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2]而且,高中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学生这样的学习,不是一周两周一月两月,而是整个高中阶段天天如此!学生天天早起晚睡,睡眠不足,疲惫不堪,何来时间与精力去选修?
  2.观念守旧
  学校未开设选修课,还有观念守旧的原因。观念守旧有领导层面的、教师层面的、学生层面的、家长层面的等等。可以说,无论领导还是教师,无论学生还是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升学第一,分数至上!整个社会评价学校,还是看升学人数,甚至只看考入211、985院校的人数,只看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学校升学人数一旦“不好看”,马上会被社会舆论谴责,不仅学校领导教师“没成绩”“没面子”,甚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党委政府领导也“没成绩”“没面子”。因此,上级领导每年都要给学校下达各类升学指标,学校领导为完成升学指标,只好将指标分解到班级。曾经出现这样的事:南京市因为搞素质教育取消周末补课导致升学率下滑,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南京市教育局马上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各校恢复周末补课[3]。湖北武汉也有类似情况[4];陕西榆林亦有类似情况[5]……在这样的教育氛围和评价观念的主宰下,学校领导与教师谁又愿意开设与高考似乎“无关”的选修课?   3.条件限制
  近年来,虽然教育投入的增加带来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但毋庸讳言,目前不少学校还缺乏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条件,如师资的、教室的。就师资来说,目前大多数高中编制偏紧、师资缺乏,一个教师带三个班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严重超工作量的情况比较普遍,学校几无剩余师资专门从事选修课教学。再加上学校普遍实行加班加点与题海战术,使所有教师整天疲于奔命,几无时间与精力去钻研选修课教材、研究选修课教学(更不要说开发模块与编写教材),教师一般不是多面手,不能同时胜任几门课程的教学。这样,为求省事与减负,教师们一般都只愿上必修课不愿上选修课,同一个教师一般都只上必修课不上选修课。何况,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情况下,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上选修课。就教室来说,目前许多学校硬件设施达不到应有要求,没有多余的教室与桌凳;由于没有多余的教室,班额通常突破规定远远超编,每班六七十人是常态。不具备开设选修课的师资与教室,这是学校不开设选修课的原因之一。
  4.管理困难
  根据选修课设置的要求,学校应安排专门的选修课教室,学生选修什么课就到相应的教室学习,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会在同一时间到不同的教室学习,而不是整班同时在一个教室上同一门选修课。这就需要“打乱”原来的行政班,组建临时的教学班,这就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怕遇麻烦、回避困难,这是学校不愿开设选修课的又一原因。
  三、没有选修课的后果
  选修课能给学生提供适合其兴趣、特长与潜力的多样选择,对其夯实基础、提高素养及发展特长等都十分有益,因而十分必要。没有选修课,直接后果是学生知识面十分狭窄,连夯实基础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发展特长。平心而论,素质教育搞了若干年,新课改搞了十五年,但我们能说学生的语文基础夯实了吗?语文素养提高了吗?语文特长发展了吗?或许,考分提高了,然而,知识面却更窄。由于必要的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已被最大化榨取与压缩,必要的休息娱乐时间已被最大化榨取与压缩,高中生绝大多数没读过四大名著,没读过现当代文学名著,没读过外国文学名著。相对好读的白话文名著都未读过,更不要说相对难读的文言文名著;相对好读的小说、戏剧及人物传记名作都未读过,更不要说相对难读的诗歌、散文名作……这就导致他们的知识面十分狭窄,缺乏起码的文学修养与常识:连阿Q(主要人物)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小D(次要人物);连林黛玉(主要人物)都未必了解,更不要说史湘云(次要人物);连堂吉诃德都没听说,更不要说塞万提斯……
  还应看到,开设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素养与发展特长,还有助于学生愉悦身心与陶冶情操。而由于选修课未开设,这一切都成为不可能。
  四、开设选修课的建议
  《课程标准》关于开设选修课的设想是美好的,但必须克服和消除开设选修课的不利因素,选修课开设方能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规范课程管理,淡化应试色彩
  《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中小学课程开设的法规性文件,应该严格遵守与贯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要求学校按《课程标准》的规定开设课程,执行教育法规,规范作息时间,减少加班加点,淡化应试色彩。学校要依法办学,用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发现违规行为坚决惩戒。
  2.改变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要让选修课开设落到实处,就必须改变目前疯狂应试的氛围;要改变目前疯狂应试的氛围,就必须改变评价观念,完善评价机制。要消除考分决定一切、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陈旧观念,不以考分和升学率论英雄。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让学校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办学。应将落实《课程标准》与开设选修课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而不要以单独的升学指标考核学校。当然,要改变评价观念落后、评价指标单一的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层面的事情,还涉及家长和社会层面。但只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层面改变了评价观念,家长及社会层面的评价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3.创设有利条件,克服管理困难
  目前不少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确存在师资、教室等条件欠缺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教育管理部门如果改变了评价观念,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就会使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淡化应试氛围。学校规范了办学行为,淡化了应试氛围,就会落实《课程标准》,规范作息时间,减少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让教师从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这样,即使是现有师资,也能开设选修课。何况,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加,师资条件、办学条件会逐步提高,师资、教室等问题将不再成为问题。剩下的问题仅仅是学校领导克服畏难情绪、克服管理困难的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个认识问题,观念决定行动、认识决定办法,认识提高了,困难也就容易解决了。
  总之,只要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创设条件,执行《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就能开设好选修课。当然,开设好选修课还需顶层设计。媒体披露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权威人士据此解读:高考改革方案将使走班制(选修课)成为可能[6]。
  参考文献
  [1] 郭福根.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http://learning.sohu.com/20131010/n387885458.shtml.
  [3] http://news.163.com/40926/4/117BBL140001124T.html.
  [4] http://www.s1979.com/news/china/201310/31105047931.shtml.
  [5] http://www.s1979.com/news/china/201401/01110961001.shtml.
  [6] http://news.sohu.com/20141221/n407135084.shtml.
  【责任编辑 郑雪凌】
其他文献
为保证配电自动化产品在用户验收阶段的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出厂试验(FAT)与现场试验(SAT),其中,馈线自动化测试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试验的关键。针对FAT和SAT的要求,分析了馈线自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部行业也在突飞猛进,我国交通运输里程不断增长。而道路和桥梁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
有关合井财务报表的理论和实务问题中,对合井会计主体的界定在国际上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现对合井会计主体与合并会计目标的界定谈点看法。
分配货运车皮并确定车皮中各种货物的装载方式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效率,一个知识库系统(KBS)被开发,并被整合到现有铁路信息系统中。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以及KBS被整合入
为了研究在铁路钢桁梁桥布设能量收集装置的最佳位置,了解其给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供电的可行性,基于压电悬臂梁能量收集基本原理,以一座有砟轨道96m双线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为背
精神分裂症情感淡漠患者音乐治疗的疗效分析仇金妹,吕秋霖,张德惠,徐本树,张湖情感淡漠是诊断精神分裂症及评估病情较重的重要指征,抗精神病药物对有情感淡漠者常难以奏效。我们选
本文应用前瞻性特定人群的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就音乐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及SANS两量表的总分均数有显著差异,
针对目前乘用式采茶机作业时对采摘面的茶芽不能识别大小、老嫩茶叶一刀切下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乘用式采茶机,提出了嫩茶自动识别与采茶机割刀的自动调平调高控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持续增多。目前,中德交通运输业开展了高水平、多层次与富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并取得了卓越成绩。然而,双方在该领域的
1 “用事实说话” 将谎言击破$$面对外界的传言与国民党的污蔑,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用事实说话”的策略。周恩来对首位访问苏区的外国记者斯诺说:“我们只要求你真实地把你的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