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来源 :电力系统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我国配电网的更加安全与可靠运行,而且能够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其中,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在各电力运行与供应节点进行较为完善的信息采集与控制,通过对整个电力生产的有效监测、调节、控制、保护、通信、调度等支持,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供电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持.文章围绕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对采用制冷型中波红外探测器的光学系统,设计了一个多光谱中波红外汇聚系统,针对分色滤光片引入外界杂散辐射的问题,设计了一个热辐射抑制光阑,对其形状及位置不断地迭代优化,达到抑制系统外界杂散辐射的目的.经TracePro仿真验证表明,运用此热辐射抑制光阑后,总的杂散辐射降为之前总杂散辐射的8.8%,对改善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效果.
为达到供电可靠性要求,完成持续处于高位的配网检修施工任务,提出配网综合检修集团化作战模式.该模式克服了组织难、管控难、协同难等诸多问题,创新管控手段,从安全“作战方案”、安全“作战堡垒”、安全“作战防线”三个方面,构筑了安全堡垒,为打赢配网“集团化作战”打下坚实基础.
电网公司各类基建、生产、营销等现场作业点多面广,作业队伍、人员数量庞大,现场安全管控难度较大.从作业计划、作业队伍、作业人员及作业现场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平台的功能建设及应用情况,通过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可最大限度地保障现场作业安全,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稳步推进结构转型,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8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期刊
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下,中国煤电行业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压力,亟待探寻既能满足能源系统需求又能兼顾碳减排政策的发展路径.围绕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地位、煤炭在中国化石能源中的地位和煤电在中国电力行业中的地位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煤电在碳中和目标实现中所面临的机遇;从中国煤电清洁低碳化、深调灵活化,功能多元化和智慧能源化四个方面梳理了中国煤电在碳中和目标实现中所面临的挑战.主要结果表明:(1)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占比高达80%以上,许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化石能源均是主体能源.中国2030、2050年煤炭消费
燃机基础作为燃气发电机组的承载体,其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是保证燃气发电项目整体持久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GE发布的燃机基础设计标准随着燃机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最新的GEK63383g于2018年底发布,在之前版本的基础上做了部分调整.通过对新版标准的解读和对比,总结执行该标准的细节并探讨该标准分析的方法.应用该标准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基础的动力特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力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投资机会,引发电力设计院对新业态投资领域的更多关注.为帮助电力设计院发现投资机会,本论文通过对17家电力设计企业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阐述电力设计院企业在各个新业态下的投资机会,并提出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措施.
燃机电厂在软土地区建筑物多采用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PHC桩”),为给设计提供桩基动力特性参数,完成多个项目的动刚度试验.介绍试验的设备、过程及两个燃机项目的实测结果,讨论阻尼比、抗压刚度等参数的计算和取值,对动、静刚度作对比分析,论证以模型基础实测动刚度的必要性,提出无条件实测时计算抗压刚度的思路.
为追求更高的发电效率,更少的碳排放和更好的经济性,火力发电机组回热系统需要减少热损耗,提高热效率.回热小汽轮机可减少加热器中的不可逆损失,而基于发电机调速的回热小汽轮机可进一步减少进汽门的节流损失,提高机组热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异步电机加全功率变流器调速的回热小汽轮机控制策略,并通过磁链观测解耦转速和磁链,使得转速和磁链调节器可以按照单变量线性系统进行设计.基于异步电机加全功率变流器调速的回热小汽轮机使机组热效率进一步提升变为可能.
为解决广州市中心地区变电站因高层建筑、市政设施、历史文物等复杂环境所带来的建设难题,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影响变电站选址落地风险识别清单及风险可接受性评定指标,确定影响变电站选址落地的控制性风险因素.结合工程案例,提出优化站址平面布置、加强建筑防火设计、设置大跨转换结构、优化建筑结构型式、协调进出线路管廊等多项风险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