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恰当的课堂教育评价能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改,从而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特长潜能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
传统的评课方法: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教师的讲授、提问、教学流程,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等。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听评课的重点也将发生变化。
一、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论教,评课时应关注以下几种状态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师生交流轻松自然,教师能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处于“火把”状态,而不是“容器”状态,并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关注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能注意生命与生俱来的个性差异、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与发展志向。教学活动有温度,且有深度(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不人云亦云。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与学生同探讨共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观认为,世界就是学生的教科书。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古建筑,劳动场景,优美的地方风景皆可成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
新教材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善于用教材,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策略选择和运用要看是否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如用视频音频手段展示文字媒体难以表现的过程、情景。能否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解放学生耳、脑、口、手,学生自己能做的尽力让学生自己做,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并把这种能力通过动手还原生活当中。
二、另外,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成长,评课时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平等、直言、关爱、和谐的评课氛围
对一节课说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决不是否定他人的劳动,恰恰相反,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责任心强的一种表现。否则,一味“好、好……”相互重复内容,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就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二)把握好评课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的、相对的,评价应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有多少讲多少,不能怕字当头。对发展中教师,还是需要“指点迷津”的。当然,指出问题后首先应考虑受评教师有些什么优势排除这些问题,在评价时说出,让教师觉得自己有排除问题的能力,只是原来没有注意。对方感受到了尊重,你的帮助才是有效的,进步是必然的。
评课要整体衡量,不能孤立地评价一节课,而应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的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价,弄清这节课在学期、甚至学段教学中的位置,了解教师在选择教法、安排教学进程时是如何考虑的。变“上出符合课改要求的课”为“在课改精神指导下上课”。
(三)把握不同的评价角度,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初试课,也叫试讲课,它公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锻炼新人,尤其是初为人师的青年人。他们的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评课时适度肯定后,从严要求,找出差距,建议制订个人发展目标,以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最大限度发挥好评课的激励性功能,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课与被评的关系,有益于调动教师的教研教改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教研教改才能。优点谈“足”,不惜使用放大镜去寻找“亮点”;缺点抓“准”,缺点多时则抓大抓主,或点拨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讲课人感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总之,要使讲课人乐于接受,善于总结,利于发展。若能评出特色,点出创新,激发创新内驱力,培养讲课人的成就动机,唤起其他听课人的学习效仿心理,就达到了评课的最高境界。
(四)建立听评课的长效、交流制度。使这项活动具有延续性、开放性、发展性。以强化教师不断学习的紧迫性,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修养,向研究性、专业化不断成长。
上课是“炼”,评课是“锤”,千锤百炼出成效,实践革新谋发展。每节课的时间,内容是有限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何更好地评课,“品”出其中的甘甜,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体验。
(责编韦淑红)
传统的评课方法:看教师的导语设计,看教师的讲授、提问、教学流程,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能力等。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听评课的重点也将发生变化。
一、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论教,评课时应关注以下几种状态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师生交流轻松自然,教师能接纳学生的异口异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处于“火把”状态,而不是“容器”状态,并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关注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能注意生命与生俱来的个性差异、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与发展志向。教学活动有温度,且有深度(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不人云亦云。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与学生同探讨共研究,共同解决问题。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观认为,世界就是学生的教科书。当地的民俗民风,历史古建筑,劳动场景,优美的地方风景皆可成为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
新教材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善于用教材,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
策略选择和运用要看是否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如用视频音频手段展示文字媒体难以表现的过程、情景。能否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解放学生耳、脑、口、手,学生自己能做的尽力让学生自己做,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并把这种能力通过动手还原生活当中。
二、另外,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成长,评课时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平等、直言、关爱、和谐的评课氛围
对一节课说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决不是否定他人的劳动,恰恰相反,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责任心强的一种表现。否则,一味“好、好……”相互重复内容,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就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二)把握好评课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开放性
好课的标准是动态的、相对的,评价应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有多少讲多少,不能怕字当头。对发展中教师,还是需要“指点迷津”的。当然,指出问题后首先应考虑受评教师有些什么优势排除这些问题,在评价时说出,让教师觉得自己有排除问题的能力,只是原来没有注意。对方感受到了尊重,你的帮助才是有效的,进步是必然的。
评课要整体衡量,不能孤立地评价一节课,而应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的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价,弄清这节课在学期、甚至学段教学中的位置,了解教师在选择教法、安排教学进程时是如何考虑的。变“上出符合课改要求的课”为“在课改精神指导下上课”。
(三)把握不同的评价角度,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初试课,也叫试讲课,它公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锻炼新人,尤其是初为人师的青年人。他们的可塑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反应灵活。评课时适度肯定后,从严要求,找出差距,建议制订个人发展目标,以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最大限度发挥好评课的激励性功能,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课与被评的关系,有益于调动教师的教研教改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教研教改才能。优点谈“足”,不惜使用放大镜去寻找“亮点”;缺点抓“准”,缺点多时则抓大抓主,或点拨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讲课人感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总之,要使讲课人乐于接受,善于总结,利于发展。若能评出特色,点出创新,激发创新内驱力,培养讲课人的成就动机,唤起其他听课人的学习效仿心理,就达到了评课的最高境界。
(四)建立听评课的长效、交流制度。使这项活动具有延续性、开放性、发展性。以强化教师不断学习的紧迫性,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修养,向研究性、专业化不断成长。
上课是“炼”,评课是“锤”,千锤百炼出成效,实践革新谋发展。每节课的时间,内容是有限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何更好地评课,“品”出其中的甘甜,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体验。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