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法开采引起的地裂缝分布特征与现场监测分析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金川二矿区地裂缝的现场调查和槽探揭示,分析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下采矿的关系.利用自行研制的IGG-1型裂缝计对地裂缝的发展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金川二矿区的地裂缝两侧位移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充填法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和地表裂缝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采充效应造成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充填体刚度低、地下未充填空区的存在以及重复性的采动影响是金川二矿区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按弹塑性理论进行地下工程设计与分析时,真实工作状态下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十分重要和必要.为确定这些岩体力学参数,从洞室监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掌子面的推进过程
在传统的土力学中,经常假定剪胀与应力比η存在惟一关系,这与松砂剪缩、密砂剪胀的试验结果不相符,也无法用一种统一的模型模拟无黏性材料在不同初始密度和固结围压条件下的
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的结果依赖于滑面正应力分布的假设,研究滑面正应力分布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五点插值三次样条函数构造出滑面正应力多种分布
近几年中考题中,经常遇到一些点或量在发生变化,处于动态的情形.为了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常常需要找到蕴含在其中静态的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 “动中求静”,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现略举几例供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在有关多普勒效应的计算题中,往往含有三个运动对象(声源、声波、观察者),并融入追及问题.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需要引入较多的参量,这就给求解过程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在考虑洛德参数的基础上,得到随洛德参数和中间主应力系数变化的材料统一强度参数,建立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统一强度理论平面形式的强度准则.假定软岩微元
在正方形的四边上分别取一些点,使得这些点按相同的排列方式到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与原正方形的顶点连起来,构造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本文运用三角形的相似进行论述,并且探究与分点有关的两个正方形面积的比值问题,供参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采用摄动法得到接近岩体实际的弹性、应变非线性硬化和软化3段光滑连接的本构模型,求得静水压力下圆形巷(隧)道围岩塑性硬化区和软化区的应力分布规律.给出围岩平衡方程、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