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体验式教育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态教育为切入点,学校探索将生态学及教育生态学理论融入学校教育,从师生的融洽度、生生的快乐度、师家满意度三个维度打造“共荣生态家园”,构建“多样·共荣·平衡·发展”的教育生态共同体,创造以“生态德育圈”“生态智育圈”“生态体艺圈”“生态文化圈”为主的“生态教育园地”。
  学校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让学校课程走向深度建构,建成生态学科课程和生态活动课程两大序列。生态学科课程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学科教学为主,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生态活动课程是把学校活动课程化,其具体实施途径为晨会、社团活动、假日研学、主题文化节等。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化到“七色花种”课程体系,浸润、培育华中里学子。
  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学校探索生态体验式教育方法,即:通过走进或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自主体验、思索、领悟活动存在的丰富教育内涵,并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形成自觉的行为。基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类生态”(人与社会)和“内生态”(人自身)三重生态观,生态体验式教育方法主要是走进自然“玩中学”、走进生活“做中学”、走进内心“悟中学”,努力实现三重生态的圆融互摄,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奠定厚实的基础。

走进自然“玩中学”


  自然体验式教育是依托自然资源,引导学生在玩中调动自身所有感观来感受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各种关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然保护的兴趣,最终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一种实践方式。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公园、走进湿地进行自然体验,在“观察公园树木与湿地”“鸟儿的冥想”等互动体验活动中,加深对公园的认识和感悟,增强保护公园的自觉性,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意识。学生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用自己擅长的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形式展现,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锻炼。
  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日常绿化分给班级,让学生亲自栽培、照顾,体验绿色生态的意义,增强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走廊里充满鸟语花香,每层楼用生动的画面、简明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处事。教师利用这一资源,组织“照镜子”游戏,让每一位学生对照,看做到哪几条,美在哪里。

走进生活“做中学”


  类生态体验式教育是依托师生生活资源进行教育活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设计当下的生活和为未来生活作准备。教育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基础上完成有效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素材为内容,教育的成果也要到生活中去检验、感悟、提升,并最终内化为一种稳定的素养。由此,我们把学校教育的起点定位在“从生活开始”,把过程定位在“于生活(生态)中进行(体验)”,把目标定位在“为生命奠基”,厘清了“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的体验式教育目标。
  “做中学”是类生态体验教育方法的必然选择。生活是直观的、熟悉的、有用的,知识教学一旦与生活关联起来,会立刻显得直观、生动和有用。因此,我们强调课堂要借助生活的彩色外衣,去装点学科世界。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起跳”的最佳起点,我们课堂总是适时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想尽办法将其纳入到教学中来,建立已知与新知的联系,在“整理旧知,提取话题,引发讨论,激发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从旧知到新知的跃迁。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有意识地将学习置于一个“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有趣的生活过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甄别、积累、提升,在探究中得到结论,将结论进行运用、解释、推理、拓展,掌握的是学习方法,提升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积淀的是文化底蕴,培养的是科学精神。
  在“做”的过程中,“情”与“知”互动共生:“情知互动”是“做”的内在形式和基本状态,“情知生长”是“做”的目的。以“做”为主线,“教”与“学”在做中合一,“情”与“知”在做中互促,“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过程中学”“从合作中学”“从错误中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做中学”空间,学校构建“六位一体”的校园生活,包括: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文体活动、休闲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科学编制学生的生活作息表,每天除了上课外,还包含有自主活动时间,即:文体活动时间、社团活动时间、读书时间、同伴交流时间、唱歌和看电视的时间。每月以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每期至少3次以上校外综合实践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系列化和常态化。

走进内心“悟中学”


  内生态体验式教育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教育资源,在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中自主进行发现、认识、完善、创造的过程。在“悟中学”可悟出价值性知识,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悟中学”要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与行为方式,教师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规律、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老师做持手电筒的人,沿着学生选择的路径去探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的路是否走得通,选哪条路最合适。引导学生发现与挖掘自己的潜质。用八项智能理论与“优势潜能发现”测量表,科学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潜能,增强学生自信;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充分挖掘潜能,认识不同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扬长避短。最感兴趣且一做就能做得比别人好,这就是自己的潜能所在,教师引导他们挖掘出来了,将会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
  “玩中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做中学”“悟中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特别是价值性知识的习得。“做中学”“悟中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实践、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态度,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有效,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形式。
  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生命焕发活力,让生活充满阳光。生态体验式教育就是尊重教育规律,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供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适合的雨露,而后就是等待花儿静静地绽放。
其他文献
初中地理是综合性学科,教与学方法很重要.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兴趣,师生互动默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在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中,十堰市张湾区教育局着眼于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工程、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积极参与结对脱贫帮扶等形式,认真履行教育扶贫职责,切实发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能。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确保乡村孩子都能上好学。一是科学合理规划乡村学校布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乡村人口锐减,进城读书学生剧增,留
期刊
目的:全面、客观地了解我省城市CHS中心服务能力水平,评价三年间江西省城市CHS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收集江西省13l所城市CHS中心有关资料,包括基线数据和终期数据。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两次调查指标进行对比描述,采用加权秩和比法对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l、基线和终期的平均每中心服务人口
枝江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校长竞争上岗、教师“市管校聘”等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从创新人才聘任、考核评价、待遇保障等机制上,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破解教师职业倦怠以及农村偏远学校师资沉不下、留不住等难题,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为实现辖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创新人才聘任机制,推动师资合理流动  优秀校长从基层选任。枝江市在广泛宣传发动、鼓励人人参与的基础上,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创新校长竞聘方式。从理论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如何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其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教学目标,是高中
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的途径。每一次教研活动后,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加明确,也越来越清晰地感悟到教研的魅力和研究的快乐。促学习:让教师变得更主动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分为以下环节:提出问题(提出教师集体讨论有待解决的问题)、组织学习(找到针对问题的一些文章经验,组织大家学习)、研究讨论(针对所学文章进行研讨,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讨论解决办法)、布置任务(布置下次
期刊
邹岗镇初级中学坐落在孝昌县历史名山牛迹山脚下。自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通过不断挖掘牛迹文化资源,学校把校园文化凝练成一个字“勤”,以“勤”文化为载体,以人文景观为依托,以崇“勤”尚“勤”为目标,精心打造“勤”文化品牌。  固化内涵,融“勤”于人人事事。“勤”文化在邹岗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相传老子骑青牛下函谷关,途径一山,因迷恋山之美景,驻足而观,良久不去,山石上踏刻
期刊
研究发现,很多学校的老师在进行化学课复习的时候,由于课堂的单一枯燥,吸引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学生学习劲儿头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复习效率不高,初三
张达兴  1953年出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协水彩画工作委员会理事,《新闻晚报》记者。  2000年《峥嵘岁月——一位藏族老人》入选上海水彩粉画艺术展;  2001年《火凤凰》入选全国水彩人物画展;  2002年《人民画家刘文西》入选纪念“延安文艺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3年《飘零的思絮》入选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2009年《热土》入选上海第五届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