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释放潜力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机器人将在“全面”渗入医疗领域的同时,再以“手术”“微型”等关键点进行突破,政策、资本与需求的助力让其逐步释放潜力,提速升级。
  当机器人遇上医疗
  在人們的印象中,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相对其他行业较慢,有些人甚至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进入医疗领域持保留甚至抵触的态度。的确,当患者与机器进行交流并确定治疗方案时,他可能认为这远远比不上与人类医生的沟通,因为人类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培训并不是机器学习所能替代(至少从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而且在面对面与人类医生沟通时,眼神、表情中传达的非语言信息,医患可较好互通真实感受,而机器人技术可做不到这一点。
  但医疗机器人的诞生与发展也确实让整个医疗领域受益。医疗机器人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服务机器人市场里的重要组成。说以机器人重新定义未来医疗模式确实过于超前,但机器人遇上医疗摩擦出的火花已经惠及万千民众。
  医疗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中的特种服务机器人分类,多应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场景,可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能够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如手术、护理、康复、移送病人、运输药品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据功用将医疗机器人具体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以及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类。目前的市场结构是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及需求最高,占比达47%;辅助机器人占比为23%;手术机器人占比为17%;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为13%。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辅助及医疗服务机器人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预测,到2022年全球医疗机器人类型将达7000种左右,遍布所有医疗领域。不过眼下人们最为认可的医疗机器人,多为手术和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一般应用在骨科、腹腔等手术中,近年来扩展至其他类别手术,对准确性、精密度等方面要求较高,能减少术后疼痛、提高操作精确。康复机器人则涉及康复护理、治疗等方面,用途更为广泛。
  医疗科技的下一程
  人类健康尚有太多难题待解,医疗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所需要面对的挑战也有更多的复杂性。随着医疗发展迈向自动化,医疗机器人迎风发展可带来深重的行业乃至就业变化。随着医疗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将使医疗行为趋于经济实惠。尤其是正探行小型化、专科化、智能化形态的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的意义主要在于精准、微创,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损伤,缩短学习曲线,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面向未来而言,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迄今为止最小的微型医疗机器人,这种纳米复合材料颗粒直径只有120纳米,可以由磁场控制,作用是推动单个细胞。
  欧洲创新技术学院健康组织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指出,“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支撑部分,未来医护人员的培养也会发生改变,终身学习、数字工具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将会变成基本的职业技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还显示,在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医师助手、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员、保育员以及保健技师)大类中,我国的岗位需求将增长122%。岗位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为医疗机器人提供医疗辅助服务释放更多空间。
  作为高度技术密集型的机器人系统,医疗机器人具有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值的特征。因为起步较晚,目前医疗机器人在我国医疗领域的普及率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专利保护壁垒待突破、相关政策需完善、关键零部件和可靠软件系统待研发、医疗机器人系统手术安全有待保障等难题。特别是最后一点,虽然现在手术机器人在我国逐渐展开,一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多有引进、使用,但仍有待为更多患者解惑,“如何制定相应的国家制造和检测标准,使得新型机器人的手术安全性获得公众认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同时,从事物发展角度看,公众对手术机器人安全性的接受也需要10-20年安全手术记录的积累。”
  加速推广与安全并重
  “十四五”期间,国家政策导向持续支持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医疗机器人的“存在感”和“必需感”进一步刷新,预计到2026年,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截至今年年5月,我国在业/存续“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达3.75万家,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位于广东、江苏、浙江三地。政策、需求、技术、资本多重叠加背景下,飞速发展的国内医疗机器人已能与国际顶尖医疗机器人同台竞技。今年5月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国内厂家即展出植发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配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不同场景的应用。
  我国医疗机构通常以招投标的形式采购医疗机器人,去年康复机器人招投标占比高达38%,其次是医疗服务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占比分别为31%和28%。而今年前四月,康复机器人招投标占比仅为17%,医疗服务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占比均达到33%,辅助机器人从去年的3%上升至17%——医疗机器人发展的“偏科”之态不再,将进入一段时期内的全面发展态势。
  虽然资本颇为看好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的拓进之势,慷慨砸下了真金白银,但也直言该行业的顽疾必须尽快解决,比如产品的设计思路依然以仿制、技术引进和购买为主,创新和产品的整体成熟度不够,营业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存在疑问,定制化机器人耗材导致重置成本过高,手术机器人的维护、耗材处理流程缺乏相应产业延伸等。
其他文献
云原生技术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能效、高敏捷、高可用、高弹性技术底座的最短路径,可为企业带来成本和资源以及研发效率的优化。随着云原生的市场接受度和落地成熟度逐步提高,该领域正以年均增速超過30%的势头迅猛发展。  普适红利的释放  全球范围内企业应用云的步伐都在加速,去年我国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达1550亿元,超过6成的的企业已经上云。企业大量上云之后,充分利用云带来的优势梳理自己的管理架构
期刊
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的表现并未出乎人们的意料,虽然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位反弹,但钢铁产品供给充足,钢材价格冲高回落、库存处于正常水平,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需求变化叠加“双碳”目标,我國钢铁行业发展新径已现,“一方面,钢铁工业应积极探索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另一方面,钢铁工业需加快数字技术应用,迈向智能制造。”  拓展现况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全球只
期刊
卫星互联网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立体化、全天候、全地域的万物互联,有效消除地面通信的“信息孤岛”问题,被视为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进入与地面通信网络加速融合阶段、国家部署“新基建”建设,航天产业将进入“卫星互联网时代”。成都作为国家布局航空航天的重点城市,在卫星电子器件研制、火箭制造、
期刊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漫步长安街头,穿越千年时光,感受汉服之美……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经济“出圈”,逐渐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碰撞,让汉服从“圈地自萌”到“破际出圈”,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文化正借新媒体东风走进“寻常百姓家”,“Z世代”成为汉服主力消费人群。以成都、西安、山东、杭州为代表的省市也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汉服
期刊
工业用地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以来,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部分城市通过出台地方性国土、产业、规划政策,为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提供重要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借鉴各地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先进做法,可以为成都市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提供经验借鉴和
期刊
用智能科技解决交通问题,是智能驾驶广被看好的重要原因,其正从快速路、高速路等特殊场景向城市场景拓展,市场增量极大、扩容极快但前行的步伐却略显稳健。  高度车路协同的自動驾驶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认为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然路径是高度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引导,需加快智能驾驶技术从前端研发、应用,到终端服务的完
期刊
全球范围内,针对能源、交通、医疗、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频频遭受网络攻击,数据窃取与勒索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工业安全防护势在必行。我国是工业大国,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广泛,但国内工控安全市场规模尚小,行业结构分布不均,企业的防护能力及人员配置均存有短板。  当传统工业现场相对封闭可信的制造环境逐渐被打破,鉴于工控系统一定的脆弱性、工业应用场景较强的特殊性,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手段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系
期刊
为“中国制造”及“中国智造”潜心造匠、供能,需要让更多年轻的“时代工匠”置身产业链的中高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及质量要求均有大幅提高,扩增人才容量、凝练与产业契合的技能人才链势在必行,这需要让各级政策发挥相互咬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并通过深度定制化的人才培育,充分挖掘细分化的人才资源。  职业本科教育蓄力起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
期刊
数字经济时代所有实体行业都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定制家居行业的相对复杂性与一定守旧性一度影响了其数字化拓展思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升级的严苛要求,定制家居企业需要通过内部自主研发、寻求外部支援等各种方式进行“营销、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数字化实践。或者说,定制家居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方案千变万化,为化解个性化定制需求和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只有依靠数字化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挖掘消费
期刊
2020年中国在全球货物出口总额中占比14.7%,达到全球最高。步入2021,中国出口表现显示出较强韧性,增长屡超预期。其与背后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带动的强劲需求、疫情持续下的全球供给端约束,以及中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凸显等因素密不可分。  随着中国出口好于预期,并带动国内生产提升,预期今年净出口仍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得益于国内基本面保持韧性,在美元走弱之时,近期人民币汇率也出现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