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的数字进化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经济时代所有实体行业都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定制家居行业的相对复杂性与一定守旧性一度影响了其数字化拓展思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升级的严苛要求,定制家居企业需要通过内部自主研发、寻求外部支援等各种方式进行“营销、设计、生产一体化”的数字化实践。或者说,定制家居行业的产品或服务方案千变万化,为化解个性化定制需求和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只有依靠数字化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挖掘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盲点和痛点。
  以数字化解码“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交互、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定制化潮流席卷全球,汽车、球鞋、护肤品、化妆品、配饰、食品等行业品牌都在积极推出“一对一”产品或服务,争取用非标品来赢得未来。但定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技术难度远高于批量生产,定制家居行业并不能例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际协调顾问、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原司长马最良指出,“定制家居行业目前已经走向了信息化发展阶段,定制家居行业要积极利用云计算、5G等数字化手段,不断升级现有的发展模式,增加产业链,并突破地产、供应链、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实现产业链创新融合发展。”
  有企业负责人指出了国内外定制家居行业的差异所在,“为什么国外的头部企业,规模、生产效率比我们高那么多,不是产品差,而是人家100%标准件,我们非标件、定制化生产,理论上永远比不上别人。”这正是定制家居企業数字化升级的方向,“将设计、销售环节中客户定制的大量非标件,通过工业软件计算,在生产环节中转化为标准件进行生产——这应该是未来行业的方向,任何非标定制物品,解决之道都是大规模定制。”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定制家居行业今年的发展趋势只有一个主题——“升级”。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品类多、渠道多、高度非标定制化成为业界常态,既要批量生产,又要保障品质,对企业的数字化规划和执行力有更高要求。以数字化力促转型升级要求企业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并将新技术融会贯通形成组合优势,在业务变革上找准结合点,使之运用和改变现有业务。意即面对“如何让情况复杂多变、难度不易掌控的家装家居消费变得简单”之类问题,企业的答案已经趋同,“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以设计为开端,联通线上线下,链接设计、装修、施工、家具、建材、物流以及后家装管家服务在内的全新家居家装新模式。” 定制家居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套工具的运用,而是思维上、战略上的积极转变。新消费模式下,生产端的智能制造和营销渠道的创新变革都是对企业数字化程度的考验,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数字化带来的是速度的提升和准确率的保证。
  破解个性化定制“瓶颈”
  我国定制家居行业的“大市场,小企业”态势由来已久,始终面临成本高、周期长、质量不稳定、规模生产难等共性难题,严重制约定制家居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无论是前端销售,还是后端生产,定制家居行业的企业数字化率均较低。
  科技+定制的潮流迅速蔓延,企业可根据消费者自身需求来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因新生代消费群体与传统家居消费群体有很大不同,定制家居企业往往愿意为品牌年轻化“下重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苏丹表示,家居设计师团队对于家居与室内设计,已经不只在空间、产品设计上着墨,而是涉足生活美学研究、环境艺术与设计、装配式部品与全屋定制的创新研发等多个方面,并将设计服务改变成为一种“为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空间设计。越是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越是需要设计师去实现客户心中的想法,越是需要设计师去和客户协调,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家居行业的定制产品,在前期需要快速准确地领悟用户需求,帮助他们呈现出效果,在与用户有效协调后做出有效快速的更改。最好能借助AR真实还原设计效果,让消费者提前感受到产品的效果。为此,部分定制家居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的模式驱动BIM系统,精准了解客户需求,设计符合客户期望的、软硬装结合的全屋家居空间。
  基于此,业界人士理解的数字化一般包括企业运营的数字化和产品的数字化,是基于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对企业现有的业务场景、业务流程和员工管理进行数字化重构。简单来说就是“在线”,企业员工时刻在线,业务流程时刻在线,业务场景也搬到了线上。定制家居企业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并以规范化和流程化实现精益生产——唯有筑牢数字化转型的根基,企业才有条件融入数字化全链条。
  家是人们寄托情感、和家人共享喜怒哀乐之所在,家庭场景的重要性让互联网企业也深度介入了定制家居领域,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荟画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已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3D户型图智能生成、AI智能设计、云渲染、AI审图等研究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探索数字化和AI技术在家居家装设计上的应用,为未来家居家装设计-营销-生产-安装全链路智能化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人口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定性最强的数据,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已经发布,我国人口总数及户别人口、人口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细分指标均有了明确数据,为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等宏观分析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基础。国人在为不必过度担心人口总量问题而略显庆幸之余,又开始为人口普查数据中诸般变化所折射出的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而揪心,部分产业确实迎来机遇,但暗藏的产业危
期刊
制造业投资修复的滞后性、经济政策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影响制造业盈利能力等因素仍对制造业投资的走向造成显著影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过程中,挑战与投资机遇并存。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预测,从这个语境而言,我国制造业投资的起势足证各方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谨慎看好。  化解金融支持实体的难点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十四五”规划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任务,若以去年年
期刊
云原生技术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能效、高敏捷、高可用、高弹性技术底座的最短路径,可为企业带来成本和资源以及研发效率的优化。随着云原生的市场接受度和落地成熟度逐步提高,该领域正以年均增速超過30%的势头迅猛发展。  普适红利的释放  全球范围内企业应用云的步伐都在加速,去年我国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达1550亿元,超过6成的的企业已经上云。企业大量上云之后,充分利用云带来的优势梳理自己的管理架构
期刊
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铁行业的表现并未出乎人们的意料,虽然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位反弹,但钢铁产品供给充足,钢材价格冲高回落、库存处于正常水平,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需求变化叠加“双碳”目标,我國钢铁行业发展新径已现,“一方面,钢铁工业应积极探索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另一方面,钢铁工业需加快数字技术应用,迈向智能制造。”  拓展现况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全球只
期刊
卫星互联网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立体化、全天候、全地域的万物互联,有效消除地面通信的“信息孤岛”问题,被视为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随着全球卫星互联网进入与地面通信网络加速融合阶段、国家部署“新基建”建设,航天产业将进入“卫星互联网时代”。成都作为国家布局航空航天的重点城市,在卫星电子器件研制、火箭制造、
期刊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漫步长安街头,穿越千年时光,感受汉服之美……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经济“出圈”,逐渐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融合碰撞,让汉服从“圈地自萌”到“破际出圈”,以汉服为代表的古风文化正借新媒体东风走进“寻常百姓家”,“Z世代”成为汉服主力消费人群。以成都、西安、山东、杭州为代表的省市也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汉服
期刊
工业用地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以来,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结构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部分城市通过出台地方性国土、产业、规划政策,为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提供重要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借鉴各地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先进做法,可以为成都市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提供经验借鉴和
期刊
用智能科技解决交通问题,是智能驾驶广被看好的重要原因,其正从快速路、高速路等特殊场景向城市场景拓展,市场增量极大、扩容极快但前行的步伐却略显稳健。  高度车路协同的自動驾驶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认为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必然路径是高度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引导,需加快智能驾驶技术从前端研发、应用,到终端服务的完
期刊
全球范围内,针对能源、交通、医疗、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频频遭受网络攻击,数据窃取与勒索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工业安全防护势在必行。我国是工业大国,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广泛,但国内工控安全市场规模尚小,行业结构分布不均,企业的防护能力及人员配置均存有短板。  当传统工业现场相对封闭可信的制造环境逐渐被打破,鉴于工控系统一定的脆弱性、工业应用场景较强的特殊性,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手段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系
期刊
为“中国制造”及“中国智造”潜心造匠、供能,需要让更多年轻的“时代工匠”置身产业链的中高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及质量要求均有大幅提高,扩增人才容量、凝练与产业契合的技能人才链势在必行,这需要让各级政策发挥相互咬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并通过深度定制化的人才培育,充分挖掘细分化的人才资源。  职业本科教育蓄力起势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