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活动流淌文化韵味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tom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幼儿园使用的阅读材料大多为泊来品,离中华传统文化距离甚远。我尝试选择本土优秀绘本,力图从绘本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之美。阅读活动“小石狮”便是回归传统文化,使幼儿从中感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一次大胆尝试。
  一、反复研读,体会传统文化之美
  初看绘本《小石狮》,我的感受是其中蕴含着极浓的中华传统文化韵味。首先,从图画方面来说,《小石狮》虽然不是用水墨表现的画,也不留“白”,但色彩深沉甚至算得上浓墨重彩的画风却能让人自然地感觉到一种厚重的中华文化。其次,从语言方面来说,整个故事仅是小石狮的自述,作者可谓惜字如金,语言质朴,但就是这简单的语言却感人至深。“我是一头小石狮,我是小镇上的守护神。”“也许,他们会把我忘记。可是,我记得他们,想念他们。我不会忘记每一个人。”简单质朴的文字有力地表达了中国式的乡愁与故土情。再次,从故事的构思方面来说,小石狮的形象是典型的中华文化代表之一。从小石狮和孩子、小石狮和老人、小石狮和小镇上所有人发生的事以及小石狮的回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式的那种深沉的含而不露的情感。我想只要认真看过此书的人,必定会被这本书所打动,书中洋溢着的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动。我希望将《小石狮》中蕴含的故乡之情、家园之情、亲人之情等中华传统文化与幼儿分享,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下深深的中华情。
  二、相得益彰,体现传统文化之美
  《小石狮》与以往的阅读材料有所不同,它虽然只是以一段小石狮的内心独白来呈现整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感情却十分丰富。我认为这样动情的独白不应该被打断,因此我决定改变以往的阅读方式,不再将故事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而是让幼儿完整欣赏。为此,我反复练习讲述故事,希望能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来表现。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故事的情感氛围,我想到了音乐。音乐有着和书籍一样扣人心弦的力量。既然《小石狮》的故事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那么相配的音乐也应是中国传统音乐。因此,我选择了一首用萧吹奏的音乐《绿野仙踪》,乐曲悠扬感人,缓缓流淌的音符犹如在娓娓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极为和谐。果然,在实施过程中,故事画面、讲述语调与感人的音乐相得益彰。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情、眼神使我感受到他们已沉浸在故事的情感氛围之中。听完故事后,孩子们都说这是一个温暖、让人感动的故事。接着,我通过谈话着重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个故事的美好与温暖,领略其中浓浓的传统文化及深深的情感韵味。
  欣赏故事之后,我组织幼儿围绕《小石狮》进行交流、分享。小石狮是小镇唯一的“守护神”,正是因为它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小镇,也让小镇永远眷恋着它。于是,我让孩子说说“谁是你心目中的守护神”。孩子们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回答“爸爸妈妈”,有的回答“老师”,还有的回答“上帝”和“菩萨”。虽然“守护神”不同,但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它们会永远地保护着我们,就像小石狮保护着小镇及小镇上的人一样。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孩子能够理解小石狮的这种守护之情,如:小石狮对人真好,它记得所有的人;小石狮会一直在这里看着人们的,它喜欢这些人……他们还会将之与自己熟悉的父母之情、师生之爱相联系。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画一幅好看的画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孩子用七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对老师们最深沉、最单纯的爱。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之美呢?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故事《小石狮》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每一个优秀作品的背后都有其形成的文化背景,都蕴含着深层的民族精神,阅读就应该去体会作品的文化精髓。《小石狮》为幼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我和幼儿一起发现、体验和创造了“文化之美”。
  附:小石狮(大班)
  目标:
  1.进一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故乡之情、家园之情、亲人之情等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体会并表达温暖与感动之情。
  准备:
  1.幼儿听过故事。
  2.PPT(演示文稿),音乐《绿野仙踪》。
  过程:
  一、进入情境
  师(出示绘本封面):还记得它吗?它是谁啊?(小石狮。)
  师(轻声播放音乐):上次我们听过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再来听听这个让你们感到温暖与感动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
  1.欣赏教师用动情的语言讲述配乐故事。
  2.交流、分享对于故事的感受。
  师:故事讲完了,你觉得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温暖?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感动?
  (教师选取部分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表达。)
  (1)教师点击第5-6张图片并提问。
  师:小石狮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小石狮一直要守护在小镇上呢?
  师(小结):小石狮爱着小镇上的每一个人。这里是它的故乡,是它的家园,所以它坚定地守护在小镇上。
  (2)教师点击第7张图片并提问。
  师: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小石狮?
  师(小结):小石狮一直守护着人们,陪伴着人们。让人们觉得很温暖、很安心。(3)教师点击第8张图片并提问。
  师:小石狮为什么一直注视着走夜路的小女孩?
  师(小结):小女孩晚上走路会感到害怕,小石狮一直注视着小女孩。是为了让她感到安心,不害怕。
  (4)教师点击第9张图片并提问。
  师:小石狮一年又一年地陪伴着人们,它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引导幼儿从小石狮的表情、眼神去观察、感受、讲述。如,当小石狮回忆红雨伞、提灯笼的女孩、小船时,它的眼角有一滴幸福的眼泪;当小石狮想起耕牛、长胡子老人、鸭子时,它闭上了眼睛。显得纯真而愉快:当小女孩依偎在它左边,老人摸着它站在右边时,它的两个眼珠也分别朝向了两边。)
  师(小结):小石狮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能让大家感到安心和温暖,它觉得很快乐。
  (5)教师点击第11-14张图片并提问。
  师:孩子们会长大,会离开小镇。孩子们离开后,小石狮会怎样?
  师(小结):小石狮永远不会忘记小镇的人。因为小石狮很爱他们。
  师:小石狮那么爱小镇上的人,人们是怎么对待小石狮的?
  师:想想看,人们还会对小石狮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小石狮关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一直守护着大家,让大家感到安心和温暖,它觉得很快乐。它是大家心中的守护神,而人们也非常需要它、感谢它。
  三、结合实际迁移经验
  师:什么是“守护神”?
  师:你们有守护神吗?谁是你们的守护神?他们是怎样守护你们的?
  师(小结):在我们的身迎有家人、有朋友、有老师,他们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师:你们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老师和朋友,老师也会像小石狮一样牵挂着你们,祝福着你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吗?请你们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吧。
  四、幼儿操作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
  2.引导幼儿将画好的画和教师、同伴交流。
  小石狮(根据原文改编)
  我是一头小石狮,我是小镇上的守护神,是小镇里唯一的石狮,唯一的守护神。别看我的个子小,可我的年龄比镇里最老的人还要大许多。大家都很爱我。过年的时候,也不会忘了我。走夜路的孩子看到我,就会安心。老人家摸着我的头,就会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而我什么都记得,记得镇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孩子们长大了,就会离开,也许,他们会把我忘记。可是,我记得他们,想念他们。我不会忘记每一个人。我是小镇的守护神,小镇唯一的守护神。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永墨画是我围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它简洁、概括,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作画过程中水墨的无穷变化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水墨画活动宜从认识国画颜料、宣纸、墨等材料人手,采用合适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水墨画活动材料的特殊性,引起幼儿参与水墨画活动的兴趣。针对小班幼儿喜欢玩色游戏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滴画活动。在滴画“花朵”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认识了几种国画颜料,而且在观察
去年,曾有幸和李慰宜教师培训学校的学员共同设计了两个活动“真真假假猜世博”“猜猜乐”,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开展示。当时所有观摩的教师都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游戏”,因为幼儿自始至终都享受着游戏的快乐,自律地遵守着游戏规则,玩得非常尽兴。那么,这样的活动过程是不是教学过程呢?回答也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真真假假猜世博”是让幼儿在辨别“真”与“假”的游戏中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知识
其实他很可爱  吕双红    在常人眼里,他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小淘气”。一次,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当老师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时,他一直躺在地上……我问他为什么要躺在地上,他的回答却让我体会了一回童真。他说,躺在地上,听着音乐,就想到自己像躺在草地上一样,小草软绵绵的,还看到了蝴蝶在飞,听到了小鸟在叫……  上学期,班里招收了十几名幼儿园周边农村的孩子(包括他),他们在
“姓和名”这一教材具备多元价值,如让幼儿感受亲人的情意、提高自我认识、练习交往行为等。而原方案偏重于认知的学习,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趣味性不强。建议作以下改进。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的姓名是幼儿认识自我的一部分,自信的孩子能大方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名,自我意识强的孩子会主动在自己的物品上书写名字,自尊的孩子希望别人看重自己的名字,而胆小的孩子说自己的名
儿童过早开发,加重身心负担  儿童真人秀、童模大赛、儿童访谈……近年来,电视上的各类儿童节目增多,一些家长热衷于培养孩子的才艺,绞尽脑汁让孩子上电视节目。  这些行为引发社会担忧:究竟是在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还是在加重其身心负担?“有的节目把孩子的天真当卖点,把孩子的幼稚当笑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南京长江路小学校长宋红斌说。  “热衷让孩子上镜,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徐州市新城区幼儿园园长韩芝
分享阅读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Holdaway(1979,1980)基于实践经验,对亲子阅读行为进行改进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专用于引导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成人和儿童都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愉快、亲密的气氛中共同阅读图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开始以成人为儿童朗读为主,然后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最终过渡到儿童能独立、自主阅读(李虹,2003)。  分享阅读的理念和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之一,而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则是幼儿园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能获得哪些发展?幼儿在游戏中真能有效学习吗?教师在游戏中究竟要怎样帮助幼儿,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怎样把握游戏主题的产生与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为期三年多的研究,试图考察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持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实现游戏教育功能最大化的问题。下面我们以角色游戏
国内某小学的孩子赴日交流,问日本同龄人:“你们快乐吗?”日本孩子欢呼:“快——乐!”当日本孩子反问同一个问题时,我们的孩子沉默良久之后低声回答:“快乐……”  一个正常孩子如果遭际不是太差,一般而言愉悦的情绪占主导。十多岁的孩子普遍“不快乐”,是课业的压迫,其实也是中国父母对未来感到恐惧的投射。  幼儿园不学拼音怎么行,会被小学老师嘲笑,小升初无矩可循怎么办,课外班多多益善: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怎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竞争的硝烟弥漫到了学前教育领域,市场化竞争也迫使很多幼儿园寻找致胜的“独门秘籍”。一时间,“特色教育”“特色课程”“特色班”等“特色”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所谓的繁荣景象面前,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良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幼儿园追求的“特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眼前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特色”是否真的符合幼儿教育的主旨与目标?  考察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所谓“特色”幼儿园教
深邃的思想内涵与教育一线的泥土芬香相融合,无疑是《教育的本质》一书的显著特征。阅读此书,你会心潮激荡,感佩作者钟爱教育的情怀与上下求索的精神;你也会茅塞顿开:破解教育难题,竟有如此丰富的锦囊妙计。《教育的本质》一书,是陈钱林校长集三十余年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凝聚而成,为我们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启示之一:坚守教育本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原点  深耕基础教育三十余年的陈钱林校长,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