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互联网”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z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植物是没有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但它们并非只是静静地待在原地,它们之间也能进行交流,也有明争暗斗。那么,植物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空中私语:植物之间有秘密“语言”
  植物虽然不能举行聚会,或是相约外出看电影,但它们同样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
  随着定时拍摄技术的发展,科学家通过间隔相同时间拍摄到的影像记录观察到,在茂密的丛林里,植物们摇曳身体,有时甚至相互扭打在一起,这些都是在进行交流——森林里的幼树之间为了铺展根系和枝叶而争夺空间;倒下的树木为幼苗提供营养;藤蔓植物拼命缠绕住寻找到的树干向上攀爬,以便获得充足的阳光;野花在春天竞相绽放出缤纷的花朵来吸引传粉昆虫……植物进行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远远超出了影像记录和我们的想象。
  在植物王国里,相邻的植物们“窃听”彼此的“化学私语”——有的是无私的帮助,有的则是自私的侵害。如斯堪的纳维亚杜鹃通过分享杀虫化学物质来帮助邻居,一些植物通过化学气味辨识自己的近亲并照顾它们,而菟丝子则通过辨认宿主散发的化学气味来找到宿主并安家……不过,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化学信号并不是植物之间传播信息的唯一途径,而在人们忽略的地表下,一个庞大的组织一直都在悄悄地进行着迎来送往的工作。
  地下秘闻:土壤中的菌类帮植物传递信号
  植物的根围是了解植物有形“互联网”的最佳地点。
  根围是指土壤中围绕植物根系的一个区域。在丛林的地面下,每一寸泥土中都含有成千上万的细小生物,这些细菌和真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菌根。
  菌根是真菌与维管植物根系共生的结合体。在菌根结合体中,真菌附生在宿主植物的根系上,既有内生菌根真菌,也有附着在根系外部的外生菌根真菌。菌根与许多种类的植物的根系都能形成共生关系。
  最新研究揭示,菌根菌丝将许多树木的根系连接在了一起,而且这些树木不止一个种类。菌根菌丝形成的独特网络就在我们的脚下蔓延。那么,它们能对植物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科学家通过追踪调查发现,水分和养料会从营养过剩的树木通过菌根网络流向营养不足的树木。这也就是科学家为什么不赞同将森林里年老的树木移走的原因,因为还有其周围的幼树通过相连的菌根依靠爷爷辈的老树供养。
  除了分享养料,菌根还能让植物分享信息。植物能对空气中传播的防御信号作出反应。当其他植物遭受攻击时,例如当一条毛虫开始啃食一株番茄时,番茄叶会产生有毒化合物来驱逐毛虫,同时刺激邻近的植物做好防御准备。
  (选自《中外童话画刊 》2014年第4期,本刊有删改)
其他文献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rn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扩大自己人生体验的欲望,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丰
上学期,自然科考试有一道题目:“从烧热的壶嘴里冒出来的白烟,是水蒸气还是小水滴?”你依照课本上说的,判断水蒸气应该是无色的,遇冷成为水滴才会变白色,于是选了“小水滴”作答案。发下考卷,却发现老师的答案是“水蒸气”。几位同学拿着课本去跟老师讨论,老师都坚持就是“水蒸气”。  你回来问我,我觉得这再明白不过,就是“小水滴”,应该是老师想错了。我必须让你了解,就算是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主管你分数的老师,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锯缘青蟹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别称青蟹、黄甲蟹、蝤蛑等,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食用及药用价值均高,具有极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30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也正是那一年,13岁的我,遗失了寒冷。一晃30年过去了,今天,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经历。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