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0月21下午,在合肥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大会上,四名中小学生获得了市长吴存荣亲笔签名的获奖证书。其中包括安居苑小学六年级学生马新元和乐农新村小学六年级学生王闻捷,他们凭借科技创新项目《加拿大“一枝黄花”驱杀蚜虫的试验研究》,在今年的全国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勇夺金牌。
一篇新闻激起两人的灵感
去年6月份,马新元和王闻捷注意到报纸上关于合肥市包河区千人再战“一枝黄花”的消息,这种源于北美的植物给包河区带来了很大麻烦。它生命力旺盛,年年围剿,年年剿不尽,人们甚至动用推土机、农用汽车、拖拉机、割草机等,对正在疯长的1200亩“一枝黄花”进行割、铲。更严重的是,从理论上说,今年留下1株,明年就会疯长成20000株。“一枝黄花”的危害引起了马新元和王闻捷的兴趣,两人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一枝黄花”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俗称“黄莺”,可以通过根和种子两种方式繁殖,有超强的繁殖能力,而且占据空间,排挤其他作物的生长,在它生长区里的其他作物和杂草会一律消亡,对物种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它目前还没有天敌,虫子不吃它。
“虫子不吃它”,这个信息萦绕在两人心头,他们想到妈妈每次洗菜都要泡上三四遍以冲洗农药,那么,能不能将虫子不爱吃的“一枝黄花”的汁液,喷洒到虫子爱吃的蔬菜上,来驱赶或伤害虫子,从而保护蔬菜呢?这样不就可以对难以铲除的“一枝黄花”进行开发利用了吗?两名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庄春梅的认可,在她的帮助下两人制订了方案,并立即开始了实验。
戴厚口罩流眼泪提取汁液
想法是好的,但两名正在上五年级的小学生凭自己的知识要提取出“一枝黄花”的汁液,谈何容易?随着研究的深入,两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过于单纯,有的时候甚至觉得无路可走。“当时完全是突发奇想,没有任何实验数据支持,学校实验室里也没有足够的器材帮助自己研究,最主要的是遇到困难没有专家指导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父母的联系下,两位小学生得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门研究植物保护的李桂亭教授的帮助。李教授细心地向两位“学徒”介绍了“一枝黄花”汁液的提取方法、提取步骤以及对比实验的方法。
两人又信心十足地研究起来,到野外采回“一枝黄花”后,要将它的枝叶粉碎成末状,再用酒精浸泡然后蒸发得到汁液,做对比实验时这些来之不易的汁液还要进行稀释处理。马新元告诉记者,这些步骤中最困难的是研磨和数虫子。“一枝黄花”研成粉末时有股强烈的刺鼻气味,并且粉尘很大。两名学生是戴着厚厚的口罩进入实验室的,出来时都灰头土脸并且喷嚏连连,眼泪都被熏出来了。而刚开始对比实验时,毫无经验的马新元和王闻捷选用了菜青虫、瓢虫、蚜虫各5条,但三种虫对汁液的反应差别很大,死亡时间也不统一,让实验难有可比性。这时李教授又及时指导他们:打击面不要太广,选定一种虫子,打击它的弱点。由于天气渐凉,两人只好选择容易获得的蚜虫。实验时每片菜叶上有30只蚜虫,由于蚜虫个头小,两人常常埋头仔细数几遍蚜虫的数量。
6个月制成杀虫药驱杀率95%
从李教授那里,马新元和王闻捷了解到农药的毒杀作用主要分为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四种。为测量出最佳浓度和驱杀方法,两人又细致地做了8次分组实验,结果发现,用1∶50的浓度喷洒时,48小时内驱杀率97%,但考虑到经济效益,最实用为1:100的浓度喷洒,72小时内驱杀率也能达到93%。
经过近6个月的研究,马新元和王闻捷终于完成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驱杀蚜虫的试验研究》的论文,他们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一枝黄花”提取液对田间蚜虫的驱杀效果良好,在喷洒72小时后驱杀效果平均可达95%,并对人畜安全,无污染。
“这次活动使我们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力量,并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增长了见识,使我们对科学实验过程与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使我们端正了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说起这6个月的收获,马新元和王闻捷兴奋得滔滔不绝,他们告诉记者,这种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环保型蔬菜杀虫剂的功效已经通过实验得到证明,希望不久后它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摘自《新安晚报》)
一篇新闻激起两人的灵感
去年6月份,马新元和王闻捷注意到报纸上关于合肥市包河区千人再战“一枝黄花”的消息,这种源于北美的植物给包河区带来了很大麻烦。它生命力旺盛,年年围剿,年年剿不尽,人们甚至动用推土机、农用汽车、拖拉机、割草机等,对正在疯长的1200亩“一枝黄花”进行割、铲。更严重的是,从理论上说,今年留下1株,明年就会疯长成20000株。“一枝黄花”的危害引起了马新元和王闻捷的兴趣,两人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一枝黄花”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俗称“黄莺”,可以通过根和种子两种方式繁殖,有超强的繁殖能力,而且占据空间,排挤其他作物的生长,在它生长区里的其他作物和杂草会一律消亡,对物种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并且它目前还没有天敌,虫子不吃它。
“虫子不吃它”,这个信息萦绕在两人心头,他们想到妈妈每次洗菜都要泡上三四遍以冲洗农药,那么,能不能将虫子不爱吃的“一枝黄花”的汁液,喷洒到虫子爱吃的蔬菜上,来驱赶或伤害虫子,从而保护蔬菜呢?这样不就可以对难以铲除的“一枝黄花”进行开发利用了吗?两名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庄春梅的认可,在她的帮助下两人制订了方案,并立即开始了实验。
戴厚口罩流眼泪提取汁液
想法是好的,但两名正在上五年级的小学生凭自己的知识要提取出“一枝黄花”的汁液,谈何容易?随着研究的深入,两人越来越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过于单纯,有的时候甚至觉得无路可走。“当时完全是突发奇想,没有任何实验数据支持,学校实验室里也没有足够的器材帮助自己研究,最主要的是遇到困难没有专家指导下一步该怎么办。”
在父母的联系下,两位小学生得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门研究植物保护的李桂亭教授的帮助。李教授细心地向两位“学徒”介绍了“一枝黄花”汁液的提取方法、提取步骤以及对比实验的方法。
两人又信心十足地研究起来,到野外采回“一枝黄花”后,要将它的枝叶粉碎成末状,再用酒精浸泡然后蒸发得到汁液,做对比实验时这些来之不易的汁液还要进行稀释处理。马新元告诉记者,这些步骤中最困难的是研磨和数虫子。“一枝黄花”研成粉末时有股强烈的刺鼻气味,并且粉尘很大。两名学生是戴着厚厚的口罩进入实验室的,出来时都灰头土脸并且喷嚏连连,眼泪都被熏出来了。而刚开始对比实验时,毫无经验的马新元和王闻捷选用了菜青虫、瓢虫、蚜虫各5条,但三种虫对汁液的反应差别很大,死亡时间也不统一,让实验难有可比性。这时李教授又及时指导他们:打击面不要太广,选定一种虫子,打击它的弱点。由于天气渐凉,两人只好选择容易获得的蚜虫。实验时每片菜叶上有30只蚜虫,由于蚜虫个头小,两人常常埋头仔细数几遍蚜虫的数量。
6个月制成杀虫药驱杀率95%
从李教授那里,马新元和王闻捷了解到农药的毒杀作用主要分为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四种。为测量出最佳浓度和驱杀方法,两人又细致地做了8次分组实验,结果发现,用1∶50的浓度喷洒时,48小时内驱杀率97%,但考虑到经济效益,最实用为1:100的浓度喷洒,72小时内驱杀率也能达到93%。
经过近6个月的研究,马新元和王闻捷终于完成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驱杀蚜虫的试验研究》的论文,他们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一枝黄花”提取液对田间蚜虫的驱杀效果良好,在喷洒72小时后驱杀效果平均可达95%,并对人畜安全,无污染。
“这次活动使我们体会到科学的神奇力量,并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增长了见识,使我们对科学实验过程与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使我们端正了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说起这6个月的收获,马新元和王闻捷兴奋得滔滔不绝,他们告诉记者,这种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环保型蔬菜杀虫剂的功效已经通过实验得到证明,希望不久后它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摘自《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