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元是中国人素有的一个情结,每年高考过后各地都会热炒高考状元,今年亦是如此。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人对于状元的崇拜到了极致。在当今社会,坐状元轿、设状元宴、塑状元像的事情依然时有发生,虽然社会一片批判之声,但依然没有多少人做到对状元淡然看待。
因此,当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分析认为高考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后,立即有人对这个结果表示惊叹,觉得状元们的成就很不可思议;也有一些人幸灾乐祸,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一片“现代伤仲永”的氛围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常人对状元的职业预期想当然是出大名、发大财、当大官、成大事。按照这种标准和逻辑,现实的结果当然会让很多人表示不解和惊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状元们职场表现不佳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更值得欣慰和接受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考试、选拔制度下,高考状元必定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物,同时也必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先享用者,如果他们走向社会后,依然成为最有成就的一群人,可以想象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那么我们的高考,这个宣称是“最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成了不公平的最大制造者,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就永远输在了起跑线上,永远没有机会翻身了。而“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则恰恰说明当前的社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这种趋势,使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和渠道变多了。
所以说,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不应当被过度解读,试想,如果把锄草播种作为高考科目的话,那么经验丰富的老农势必会成高考状元,然而老农基本上很难在其他方面或者在职场有所突破。所以说,我们应当理解状元,没必要把板子打在状元身上,该反对的,不是状元,而是唯分数论。
说白了,这些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又之所以职业成就不突出,归根结底,都是在制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状元为了追求高分,往往把精力用于解题、死记硬背。当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背书和解题时,不免顾此失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必然大受限制。一旦走向社会,其短处就显现出来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难以成为顶尖人才,便不是偶然的了。因此,状元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更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很多人在意高考状元的人生表现,其实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对应试教育的习惯性迷信。虽然如今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几乎众口一词,但人们从心理上却对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抱有特别的成功期许。贬损状元的成就,其实就是没有走出状元崇拜思维的表现,状元的成就如何,不应该成为教育问题的标靶,更不该成为应试教育的替罪羊。我们一厢情愿地把状元看成“高分低能”、“应试机器”的代名词,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因此,当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分析认为高考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后,立即有人对这个结果表示惊叹,觉得状元们的成就很不可思议;也有一些人幸灾乐祸,说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一片“现代伤仲永”的氛围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和思维。
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常人对状元的职业预期想当然是出大名、发大财、当大官、成大事。按照这种标准和逻辑,现实的结果当然会让很多人表示不解和惊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状元们职场表现不佳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是更值得欣慰和接受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考试、选拔制度下,高考状元必定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物,同时也必将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先享用者,如果他们走向社会后,依然成为最有成就的一群人,可以想象将会是怎样一种景象?那么我们的高考,这个宣称是“最公平的制度”恐怕就成了不公平的最大制造者,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就永远输在了起跑线上,永远没有机会翻身了。而“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则恰恰说明当前的社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这种趋势,使每个人成功的机会和渠道变多了。
所以说,高考状元职业成就不突出不应当被过度解读,试想,如果把锄草播种作为高考科目的话,那么经验丰富的老农势必会成高考状元,然而老农基本上很难在其他方面或者在职场有所突破。所以说,我们应当理解状元,没必要把板子打在状元身上,该反对的,不是状元,而是唯分数论。
说白了,这些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又之所以职业成就不突出,归根结底,都是在制度。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状元为了追求高分,往往把精力用于解题、死记硬背。当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背书和解题时,不免顾此失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必然大受限制。一旦走向社会,其短处就显现出来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难以成为顶尖人才,便不是偶然的了。因此,状元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更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很多人在意高考状元的人生表现,其实一定程度上折射的是对应试教育的习惯性迷信。虽然如今对应试教育的批评几乎众口一词,但人们从心理上却对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抱有特别的成功期许。贬损状元的成就,其实就是没有走出状元崇拜思维的表现,状元的成就如何,不应该成为教育问题的标靶,更不该成为应试教育的替罪羊。我们一厢情愿地把状元看成“高分低能”、“应试机器”的代名词,就有点矫枉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