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复述?《教育大辞典》第1卷解释为“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求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既可吸取课文中规范、生动、优美或重点词句,又不同于背诵。”复述是语文口语练习的一种形式,具有培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日前,笔者在就职的乡村中小里做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复述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该校的240余名小学生中,认为“复述好似背书”的接近五成,而“不喜欢复述”的竟然达到惊人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复述能力训练,还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知识,轻理解。笔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能够抓住文章重点、有感情地复述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课文的理解严重欠缺,学生往往只是在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记下僵硬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应试倾向严重是分不开的。二是重背诵、轻表达。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但它只是一种对文章的简单口头“复制”,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复述则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重组”,并流畅表述的语言文字锻炼方法。三是主动性不足。笔者在调查中曾问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吗?”学生踊跃举手。但当问到“会讲童话故事吗”时,都沉默不语。究其原因,还是对语言运用的自信不足,练习不够。
复述就像“新瓶装旧酒”,文章还是那些文章,所不同的只是换了一种述说方式。而这一“换”,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所在。
如何运用“复述”这一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布白式复述。一篇文章往往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着重强调文章的主题,而忽视了略写部分的解读。其实,这一“空白”区域,正好可以用来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展开联想,对这“空白”区域进行补充。布白式复述,能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极具启发性、开拓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扎实的锻炼,逐渐养成前后联系、认真思考的读书习惯。
二是接续式复述。在教材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类似“未完待续”的文章,这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一起将“未完待续”的故事接续起来,而这样的“再创作”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能使教材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的二次创作的空间。
三是故事化复述。学生喜欢听故事,但不一定喜欢讲故事,因为他们害怕“讲不清”,怯于表达。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所以总也教不好古诗和说明文这些“没有故事情节”的体裁。实则不然。古诗虽然语言简练,却意味深远,通过改变表达方式,是同样可以故事化的。至于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教师大可以多运用拟人等手段,将其转换成新的体裁方式,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文章展开复述,这些体裁的教学过程是同样可以丰富多彩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乐平市鸬鹚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正旺
日前,笔者在就职的乡村中小里做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复述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该校的240余名小学生中,认为“复述好似背书”的接近五成,而“不喜欢复述”的竟然达到惊人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复述能力训练,还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知识,轻理解。笔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能够抓住文章重点、有感情地复述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课文的理解严重欠缺,学生往往只是在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记下僵硬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应试倾向严重是分不开的。二是重背诵、轻表达。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但它只是一种对文章的简单口头“复制”,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复述则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重组”,并流畅表述的语言文字锻炼方法。三是主动性不足。笔者在调查中曾问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吗?”学生踊跃举手。但当问到“会讲童话故事吗”时,都沉默不语。究其原因,还是对语言运用的自信不足,练习不够。
复述就像“新瓶装旧酒”,文章还是那些文章,所不同的只是换了一种述说方式。而这一“换”,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所在。
如何运用“复述”这一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布白式复述。一篇文章往往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着重强调文章的主题,而忽视了略写部分的解读。其实,这一“空白”区域,正好可以用来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展开联想,对这“空白”区域进行补充。布白式复述,能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极具启发性、开拓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扎实的锻炼,逐渐养成前后联系、认真思考的读书习惯。
二是接续式复述。在教材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类似“未完待续”的文章,这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一起将“未完待续”的故事接续起来,而这样的“再创作”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能使教材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的二次创作的空间。
三是故事化复述。学生喜欢听故事,但不一定喜欢讲故事,因为他们害怕“讲不清”,怯于表达。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所以总也教不好古诗和说明文这些“没有故事情节”的体裁。实则不然。古诗虽然语言简练,却意味深远,通过改变表达方式,是同样可以故事化的。至于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教师大可以多运用拟人等手段,将其转换成新的体裁方式,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文章展开复述,这些体裁的教学过程是同样可以丰富多彩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乐平市鸬鹚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