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复述能力训练刍议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复述?《教育大辞典》第1卷解释为“检查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方法。要求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叙述课文内容,语句通顺流畅,声音清楚、响亮。既可吸取课文中规范、生动、优美或重点词句,又不同于背诵。”复述是语文口语练习的一种形式,具有培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日前,笔者在就职的乡村中小里做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复述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该校的240余名小学生中,认为“复述好似背书”的接近五成,而“不喜欢复述”的竟然达到惊人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复述能力训练,还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知识,轻理解。笔者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能够抓住文章重点、有感情地复述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课文的理解严重欠缺,学生往往只是在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中记下僵硬的知识点,而忽视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应试倾向严重是分不开的。二是重背诵、轻表达。背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之一,但它只是一种对文章的简单口头“复制”,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复述则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重组”,并流畅表述的语言文字锻炼方法。三是主动性不足。笔者在调查中曾问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吗?”学生踊跃举手。但当问到“会讲童话故事吗”时,都沉默不语。究其原因,还是对语言运用的自信不足,练习不够。
  复述就像“新瓶装旧酒”,文章还是那些文章,所不同的只是换了一种述说方式。而这一“换”,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所在。
  如何运用“复述”这一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布白式复述。一篇文章往往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着重强调文章的主题,而忽视了略写部分的解读。其实,这一“空白”区域,正好可以用来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展开联想,对这“空白”区域进行补充。布白式复述,能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极具启发性、开拓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扎实的锻炼,逐渐养成前后联系、认真思考的读书习惯。
  二是接续式复述。在教材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类似“未完待续”的文章,这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互动,一起将“未完待续”的故事接续起来,而这样的“再创作”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能使教材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的二次创作的空间。
   三是故事化复述。学生喜欢听故事,但不一定喜欢讲故事,因为他们害怕“讲不清”,怯于表达。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所以总也教不好古诗和说明文这些“没有故事情节”的体裁。实则不然。古诗虽然语言简练,却意味深远,通过改变表达方式,是同样可以故事化的。至于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教师大可以多运用拟人等手段,将其转换成新的体裁方式,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文章展开复述,这些体裁的教学过程是同样可以丰富多彩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乐平市鸬鹚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正旺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们不适应新教材,学生则更感无从入手。教师可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教材。教学要多样化,既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也让他们了解过程,掌握方法,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关键词]教材;形式内容;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刚刚从人教版换成北师大版,许多教师很不适应。因为现在的新版教材看似内容很少,而考试所涉及的却很多,并且许多内容好像无法衔接;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很多,教师的角色转
本刊讯(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陈平)日前,记者从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获悉,截至流动人口入学报名结束,今年天元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共858人(此数据不包含在四个镇的流动人口子女),其中
10月19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同内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并在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二,确定了3个市、38个县市区为省级改革试点项闷地区。
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四条途径。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