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PICU医院获得性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患儿的临床和感染率的变化特点,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借鉴国外CLABSI的防控措施,提高CLABSI的防控水平。

方法

选取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7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CLABSI病例,收集患儿临床信息,计算CLABSI的感染率、住院病死率等指标,明确现阶段我科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感染状况,找到现行实践标准中需改进之处。

结果

共有13例CLABSI病例,均为股静脉置管,其中血液肿瘤患儿最多(4例),占比30.8%。感染率由2014年0.4例/千置管日上升至2017年的2.5例/千置管日,导管使用率从24.5%升至26.6%,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13),住院病死率23.1%。

结论

我科近年CLABSI病例增多,应在现行实践标准基础上补充"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增设置管日预警标识,每日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以降低感染率。

其他文献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组成成分,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可诱导炎症反应、凝血障碍、免疫抑制等病理过程。因此,掌握LPS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深入理解脓毒症发病机制、探索脓毒症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LPS在脓毒症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感染为消化系统疾病最主要的病因;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卫生状况的改善,儿童消化系统的疾病谱发生改变,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遗传代谢病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该病的临床诊断造成了巨大困难。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的难度及检测成本的降低,Panel测序、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全基因组测序等基因检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通过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住院儿童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其患病率高达38%,常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惊厥发作、脑水肿等的高发病率相关,而低钠血症脑病(hyponatremic encephalopathy)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后遗症甚至死亡。低钠血症可能会加重患儿原发疾病,增加病死率。及时有效地纠正低钠血症对临床诊治相当重要,可缩短治疗时间及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断的7例SLE合并PAH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PAH的发病率为5.2%。男女比例为1∶6,平均年龄是(11.43±2.51)岁。P
肝外危重症与肝脏疾病均可发生肝损伤或肝衰竭。肝脏参与代谢、解毒、免疫、合成、排泄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肝损伤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宜采取个体化、针对性靶向治疗策略。传统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在早期识别和精准评估肝损伤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局限,探索肝损伤新型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肝受损。本文从代谢(胆汁酸、铁代谢)、氨类解毒(鸟氨酸循环通路关键蛋白Arg Ⅰ、OCT和A
目的探讨3种新生儿转诊评分对转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转诊至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的649例胎龄<37周及出生体重<2 500g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新生儿转运稳定生理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新生儿转运死亡指数(mortality index for
目的儿童脓毒症病死率在既往的数十年中稳步下降,但对于存活者的残疾情况所知甚少,本文旨在确定社区获得性脓毒症患儿无法恢复基础健康生活质量的发生率以及风险因素。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西雅图儿童医院。对象2012~2015年间入住普通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并在住院4 h内符合2005脓毒症诊断共识的1个月~21岁间患儿,且已被纳入医院预后评估项目并可获得基础、入院和出院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数据。干预措施无。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血血气和乳酸对新生儿生后24 h内早期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产科出生的1 375例胎龄35周(及以上)无明显先天畸形的单胎活产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生后1 min内进行脐血血气和乳酸检测,并观察新生儿生后24 h内的早期结局指标:是否复苏,1 min、5 min Apgar评分,是否入住新生儿病房,有无严重不良结局(插管、机械通气,
目的探讨口服"蚊香液(主要成分为氯氟醚菊酯)"患儿的临床特征,致病机制,为儿科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口服蚊香液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儿因误服"蚊香液"后出现抽搐,休克,重症肺炎,口腔黏膜溃疡,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氯氟醚菊酯中毒后应积极镇静、止抽、降低颅内压,呼吸困难严重时吸氧,甚至机械通气支持治疗,辅以激素、抗氧化药物、预防感染等治疗。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青花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诱导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的ASMCs。PDGF和不同浓度的GSPE作用ASMCs后,M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