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策略,让品德课堂灵动起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ggio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灵魂,以课堂为中心,从开放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思维空间、师生关系和课堂评价等多方面,努力实践着自主参与、平等和谐的品德教学,真正让品德课堂灵动起来,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在二期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凸显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前期调研发现,在现实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色调”。其一: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导致课堂内外脱节;其二: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成效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导致道德学习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其三: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存在着问题。
  小学品德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学生的“生活领域”是一个开放的、扩大的领域,《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倡导“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现如今开放的信息社会也迫切需要我们的品德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或只满足于改变活动形式等等,还必须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自主参与贯穿始终,让课堂上的所悟所感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产生知与行统一的教学效果。
  一、开放教学内容,上“活”的品德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既善于利用课本,又要敢于跳出课本,让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1.教材内容向生活开放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鼓励教师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事实也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如郑满娟老师在执教《用餐礼仪》这一课,把餐桌带到了课堂,让学生现场用餐,适时分享了老师尴尬的用餐经历,引导学生了解就餐礼仪和中西式用餐文化的差异。
  2.教学内容向社会开放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社会上典型的案例、身边真实的事例,个人亲身的经历,都成为了课堂链接的鲜活个案。如应俊老师在上《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课时,应老师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辨析,深入了解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特点与应用。
  二、开放教学形式,上“动”的品德课
  1.活动引导,拓展教学空间
  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让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如黄佳老师在《邻里之间》这一课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模拟生活的情境来演一演邻里交往的活动,在生生、师生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了正确接待、访问邻居的方法。
  2.媒体应用,体验真实情境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直观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吴燕飞老师执教《我爱你,中国》多次播放相关的录像片段,在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之后,又立即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悦耳动听的旋律唱起来,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三、开放思维空间,上“新”的品德课
  开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相信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李勤老师执教《家人关爱我成长》,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父母给他们的关爱视为理所当然。于是,上课时采用现场访谈的形式讨论:我们了解父母的辛劳吗?我们又为父母做了什么?在学生反映热烈、各抒己见时又抛出问题:父母的爱需要回报吗?你会怎么做?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同学们明白了家人奉献给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体贴家人。
  四、开放师生关系,上“和”的品德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们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气氛,使双方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共同发展的参与者。
  1.角色互换,成为心理的辅导者
  师生角色的互换,能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把自己摆进去,让学生消除被教育被训导的心理障碍,自我构建道德内化的“心理场”,自觉接受学习。於德芳老师在执教《虚心使人进步》一课中,首先“说自己”,教师诚恳地谈了自己曾有的骄傲行为与真实的想法,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身边的人都要向我学习。接着“学生帮”,鼓励学生结合刚学得的道德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教师的表现进行分析帮助。教师的自我“揭发”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很乐于助“我”,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角色扮演,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教师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活动,创设无拘无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王燕飞老师在《爱心小天使》这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真正落实为家庭添欢乐的行为,创设了“妈妈买菜回来”这一情境,老师成为了他们的妈妈,形成了极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们也即兴地以自己的行动为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拣芹菜、剥白扁豆、擦皮鞋、叠衣服,把本课的教学要求落到了实处。又如高扬老师在《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这一课,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活动中的一员,和学生一同开展猜服装、穿服装的活动,以开放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课堂为中心,以自主创新为灵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的开放式教学,真正让品德课灵动起来,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予以分析及管理.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2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组,并在同一时期挑取本院200例病房输液患者为对照
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太阳能热发电电站中太阳能集热器的关键材料。由于其长期处于恶劣自然环境下运行,研究开发自然环境中,尤其高温条件下涂层材料结构长期稳定,高吸收、低发
摘 要: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就是充分发挥出以上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下,广大数学教师都在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教育展开积极的研究,本文就提出几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些能力都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法洛四联症的手术护理.包括做好术前访视;准备好手术器械与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体位摆放,避免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器械护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就相对缺乏,尤其是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问题更是尤为突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重点提升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下文笔者主要从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升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数学教学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数学;逻辑
锡基氧化物半导体(SnO、SnO2、Zn2SnO4)因在气体传感器、催化剂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方面所具有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引发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本文采用水/溶剂热合成与高温处
摘 要:口语交际并不仅仅是教改中的一个项目。而是会深入影响到学生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将取得的成就的高低。各位教师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学语文教学  记得很多年前,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老师都“称赞”我们是哑巴英语。既无法开口说话只会写和看。造成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国人的性格内敛,很少开口讲述自己的想法,信奉沉默是金,正如歌词里所说的一对沉默寡言人。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应试教
绘本名称:《第五个》  绘本作者:〔奥〕恩斯特 杨德尔/文  〔德〕诺尔曼 荣格/图 三禾/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繪本与作者简析:  这本绘本的文字作者恩斯特·杨德尔1925年生于维也纳,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诗人,获1984年各奥尔格·毕希纳奖(德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嘉奖)、1995年荷尔德林奖、1993年克莱斯特奖和法兰克福广播剧奖等。除此之外,他还多次荣获过文学大奖,如奥地利国家图书奖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竹质材料的长效防护一直是竹材防护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HNT)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化学及热稳定性,且价廉易得,其独特的中空管状结构可对IPBC防霉剂进行负载,使其具有缓释和控释的功能,并提高其耐候性(抗水洗和抗紫外分解性能)。然而,埃洛石载体的负载活性较低,且负载空间有限,限制了埃洛石作为载体在竹材防护领域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