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人”的时代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80后”作家中,王威廉被视为具有现代内省意识、以理性思辨和哲学思考写作的作家,这将他与那些以成长、青春为主题和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同代作家区别开来。而且,在绝大多数人、包括身处“代际”中人都对此种分类法表示否定和质疑时,王威廉却说出了另外一个观点,认为它具有值得重视的合理性,“它会提供一种更开阔的历史视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局限与方向”。
  引用王威廉的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说明代际分野有多么合理,而是为了说明在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看法上,他总是能在他人不能盲视之处有所洞见,在他人否定之处有所选择,这种具有高度辩证性的思维或许是因为他自身就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两种身份赋予了他弹性十足的思考空间。这种才气逼人、内省深刻又兼具自觉的理论和创作意识的作家,真是让批评家左右为难。不过还是有些想法可以说一说。
  《無据之夜》是王威廉新近发表的短篇,与他之前的《“法”三部曲》(《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内脸》、《第二人》、《辞职》、《没有指纹的人》等作品相比,这个短篇依然是在探索现代人空虚、无聊、荒诞的精神世界,依然是在个体的“小世界”里试图发掘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无意义、无价值的感觉。故事很简单:“他”是一个作家,与记者朋友东木在喝酒聊天。隔壁一桌学弟学妹激情四溢地聊创业、项目。东木主动与邻桌搭讪,男作家“他”与师妹由此结识。
  这是一幅现代生活中至为普通不过的场景。每个人貌似都有着不错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然而,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快乐的、幸福的,每个人都在自己建造的心狱里面苦苦挣扎。东木身体瘦弱,患有气胸,觉得自己和乌克兰要出售的列宁雕像之间有着重大关系,为此心神不宁;男作家与妻子的生活已经进入疲软状态,不知道为了什么而争吵、哭泣、沉默,“也许什么事情都不为,也许为的是这世上一切糟糕乏味的事情”。青春洋溢的师弟师妹们是否无怨无尤呢?作家有意安排了两组人群进行对比:男作家和东木、在校大学生。前者是已经在社会上被世俗化、被浸染过的,后者还在象牙塔里过着单纯的生活。
  然而,并非如此。王威廉通过男作家“他”对师妹的跟踪和偷窥,将两组人群的精神状态联结在了一起。原来,那么美丽漂亮、青春活泼的师妹竟然已经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和信任。即使男作家向她表白自己是因为喜欢她才跟蹤她,也未能挽回她决然的去意,她当着“他”的面跳河自杀了。王威廉将如此生死大事节制地轻描淡写,却在那淡线条里掩不住令人惊心动魄的绝望感。男作家无望地为师妹呼救,觉得自己除了跳下去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无论是两组人群的哪一组、哪一个人,都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废人”。就像男作家“他”自己所说的是“对这个年代无能为力的人”。这种荒芜颓败是西方20世纪走过的道路。由于“上帝死了”,战争带来了世界如地狱般的恐怖和死寂,整个西方陷入了强烈的精神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均发源于此。而在中国,在“80后”生活的时代,虽则不存在宗教信仰的坍塌(因为本来就没有主流宗教),但曾经支撑过前几代人的政治信仰、理想主义都被历史宣判为谎言和无效,纷然碎裂。因此,可以说,“80后”这一代人一出生就生活在纯粹的荒原之中,一个四顾茫然的无物之阵,别说精神上的依靠,就连对手和敌人都没有。因为所有人都成了时间河流里被“无聊”收割的“废人”:一无所有,毫无价值。因而就连继续与时间周旋消耗下去的耐心都被磨光殆尽。
  王威廉特意将男主人公设定为“作家”,这本是一个负责精神和生命探索的角色,应该有着比常人更自觉的社会承担意识和在场感。但是,男主人公的身份不但没有为他带来这种充实的感觉,反而更加让他觉得无聊。这形成了强烈的反讽和浓重的悲凉感。如果连精神产品的生产者都失去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感知,那么,我们还能指望谁呢?
  王威廉写出这幅荒凉的图景,并非他对生活失望,而是,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状况。正如卡夫卡将巴尔扎克说的“我要粉碎一切障碍”掉了个个儿,成了“一切障碍粉碎我”,我们的时代现在有的只是“废人”。对于这个时代的作家来说,仅仅是拨开表面的繁华,看到人们心上的荒凉,说出实存的世相,便是一种透彻的真实。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同学们知道用极差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简单明了,但由于极差仅仅由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确定,个别远离群体的极端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极差,因而极差往往不能充分反映一组数据的实际离散程度.而方差能非常精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用方差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一、 直接给出方差,判断稳定性  例1 甲、乙两个参加市组织的省“农运会”铅球项目选拔赛,各投掷6次,记录成绩,计算平
“七彩笔书画社”是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初中部的一个书法绘画兴趣社团,这里也是书画爱好者的家园。在緊张的课堂学习之余,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卞桂富供稿)  人物速写  作者:宋子瑶 指导教师:葛光荣  素描半身像  作者:王雯钰 指导教师:李干珍  人物肖像  作者:李佳一 指导教师:李干珍
“今天早上,水龙头不再向外滴水。”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试刊号》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诱读者步入他层层逻辑盖起的叙事迷宫。日前,《试刊号》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这是埃科最薄的一本小说,中文版只有208页。在行文风格上,也一改过去精雕细琢的“高冷风”方式。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说:“如果他的《傅科摆》是一座辉煌的米兰大教堂,繁复至极,《试刊号》就像简洁的小花园,几个亭阁楼台
内容摘要:尼尔·盖曼是英美文坛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他创作的图画书《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也具有幻想小说的特点。其幻想叙事模式中并没有创造另一个幻想世界,而是采用了日常生活的行为对立游戏语境,同时,幻想的产生动机来自于父亲的缺席,孩子通过幻想游戏召唤父亲的回归。  关键词:尼尔·盖曼 幻想 游戏 缺席  尼尔·盖曼是欧美文坛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其写作领域跨及奇科幻长短篇小说、视觉文学、漫画及剧
为纪念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逝世4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冯雪峰全集》。冯雪峰生于1903年,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这位一直为革命事业、文学事业辛劳奔走的作家的著作首次得以全面整理出版。据介绍,《冯雪峰全集》共12卷540余万字,收录了冯雪峰文学创作、理论评论和翻译作品,包括书信、日记、编务文稿、政务文稿函件和外调材料等。其中不少内
杨争光日前携新作《杨争光文字岁月》在西安与读者见面,分享其创作心路。“阅读是基础,就像土壤、阳光、空气一样。”杨争光说,“让阅读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轻松一些,甚至更有诗意一些。”杨争光是著名作家、编剧,他的小说作品有《公羊串门》《老旦是一棵树》《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等;电影作品有《双旗镇刀客》《五魁》《杂嘴子》等;还是电视連续剧1997央视版《水浒传》编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
日前,作家麦家前往意大利参加第26届NOIR IN文学电影节,并为《解密》意大利文版宣传造势。《解密》意文版上市后受到众多意大利媒体关注,此次麦家受邀到访,意大利《共和國报》及《米兰晚邮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专访,并大版面报道了麦家及其作品《解密》,称他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对于《解密》受到西方读者喜爱,麦家本人认为,“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很大,
祖父突然离世,父亲病倒,那一年,我12岁。  好像只是一夜的风,热腾腾的风,就把麦子全都吹黄了。麦子鼓起肚子,像即将临盆的孕妇,左右摇摆。  正是农忙,村子里已然沸腾,飞转的脱粒机隆隆作响,满载麦捆的独轮车在凹凸不平的田间小路上匆匆前行。  焦急填满了全家人的心。  “收麦、打麦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你妈两个带点晚,你把身体养好要紧。”坐在外屋做作业时,听见房间里母亲轻声安慰着躺在床上的父亲。  昏
春风徐徐,歌声悠悠;杨柳依依,流水潺潺。花儿初放,我愿给予你一路芬芳。  红日高悬,浓了情思。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爷爷家。我喜欢牵着爷爷的手,在村里闲游。我拉着爷爷到处跑,软软的笑声响过田野。花开满地,留下满世界的芳香,爷爷总是在一旁呵呵笑个不停。  “爷爷,送给你。”我抓起一把野花,放在爷爷身边。爷爷大笑,拍拍我:“谢谢,谢谢。你就是老天给予我的最好礼物。”“我?为什么?”甜腻的声音响起。“你在春
日前在第四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評选颁奖典礼暨少儿文化发展研讨会上,谈及文学创作对儿童心灵成长的作用时,曹文轩表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进化起到了巨大作用,相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它也许更具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力,在灌输方式上最富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对文学的亲近也就是对道义的亲近。曹文轩还提到,儿童文学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能力,弥补儿童的审美缺失;另外,还能丰富孩子的情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