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街头小吃都爱找乾隆当“代言人”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ppa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90%的路边摊,都不乏蹭清朝乾隆皇帝名气的。闯进中国街头任何一家小吃店,你都会能在墙上的美食简介里锁定“乾隆”“下江南”“大加赞赏”三组关键词,并收获一千零一个千篇一律的美食套路。
  这些小吃店的老板通常不拜灶神也不信财神,但唯独面对乾隆始终心怀三分敬意。
  无论是东北冷面摊还是岭南早茶铺,老板都会告诉你同一套美食逆袭爽文:有一天乾隆下江南迷路,在一孤僻乡野之处被好心人施舍一些家常菜,无意间品尝到,大呼惊为天人,从此念念不忘,此菜从此一夜成名,名震千里。
  乾隆美食地图,几乎占据了祖国半壁江山。新疆切糕也相传是乾隆賜名,乾隆微服私访时遇到一名新疆女子,不小心弄脏了乾隆衣袖拿不出钱,只好掏出一块切糕顶罪,乾隆吃后连连称赞“切糕乃世间真正绝味。”
  有人说,乾隆是美食界的伯乐,同样是水煮烂白菜,只要乾隆吃过,便能立刻端上大雅之堂,化白菜为白玉。
  作为真正的食神,乾隆尝美食有着神农尝百草一般的决绝,就连江苏本土乞丐偷来的鸡,也难逃在乾隆食道中一飞冲天,成为天下名鸡的命运。
  在民间,乾隆是块金字美食招牌,被美食冲昏头脑的食客,依旧有少数人从中品出端倪:
  1.清朝皇帝向来是最不自由、苦哈哈的皇帝。
  2.史料根本没有微服私访这事儿。
  乾隆下江南尝遍民间小吃,其实是场民间报复。事实上,当年乾隆虽有6次下江南,每次都动辄3000余人、6000余马匹,上千艘大型游船,顿顿大鱼大肉,绝对没有接触民间美食的机会。
  当时凡是乾隆到达之地,不但要提前用清水洗地到一尘不染。因为还没诞生红毯这玩意,还得用成吨成吨的黄沙铺满地表做成沙毯,皇帝才肯走。所以乾隆下江南没多久,就因国库空虚加上朝廷腐败,很多地方闹起了饥荒,百姓为了发泄怨气,大街小巷的段子手,说的都是编排乾隆的故事。
  “贪财好色”“好吃懒做”是当时民间调侃乾隆最多的两个流派,1991年的《风流乾隆》就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讲的是乾隆下江南的风流往事。
  几乎每一个调侃乾隆风流的故事中,乾隆都会在微服私访里自封个“万里独行侠”流的名号,最后结局不外乎被民女识破渣男面容后无情打脸抛弃。而嘲讽“好吃懒做”讲的,就是那些乾隆在民间吃饭,让百姓揭不开锅,找百姓讨饭却被套路的故事了:在老百姓的编排下,墙角腐烂好几个月的猪骨头+鱼刺乱炖一把碎粉边角料,都能让他大赞“味道十分鲜美”,赐名“龙须珍珠粥”,可谓乾隆的胃,铁打的泔水桶。
  就算家里有余粮,百姓也不会轻易拿出来给乾隆吃,比如鸭血粉丝汤的故事中,“百姓见乾隆驾到,喜滋滋杀了一只鸭子,把内脏和鸭血乱炖一锅拿给乾隆,乾隆吃了后大呼人间绝味。”
  表面看来,结局似乎是皆大欢喜。但你品,你细品,鸭肉去哪了?当然是自留啦,像乾隆自然只吃血和内脏之类的下水。别的皇帝都是走哪百姓大鱼大肉伺候,只有乾隆所到之地,百姓敢把长毛了的酸面条直接倒进锅里,加些甜酒酿涮涮味道。
  最绝的是乾隆仿佛没有味觉,吃啥都好吃,还从此赐名《枫镇大面》,又成为美食代言人。当然,真正的面线糊、鸭血粉丝汤的出处,和乾隆没有任何关系,刚开始百姓编排乾隆时,也完全没想过要借此机会让乾隆当美食代言人。只是后来一些地方小吃兴起时,在民间口口相传中,误把这些乾隆美食黑段子当做真正美食典故了而已。
  (邓若彤荐自《格言》)
其他文献
自他而起,有500多名北大保安,用自己的双肩挑起了腾飞的理想,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初中毕业,保安,不懂英语……这些词语更是和北大这所顶尖名校不沾边。可1995年,张俊成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张俊成原本是北大的一名保安,199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上演了“扫地僧”式的传奇。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被媒体誉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张俊成,现在怎么样了?“我不闯出名堂就不回来”  张俊成的老家
期刊
母亲离世那天的场景,我至今耿耿于怀。  前一天她还是有说有笑,第二天就陷入重度昏迷,临终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她的离世给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作为一名影视演员,到了现场就要抛下一切全情投入,但那段时间,我在现场频频忘词,错走调度。  在拍一场爆破戏时,因为我个人的疏忽,晚出场一分钟,导致整段戏作废。除了剧组经济上的损失之外,连群演都要再“死”一回。  导演把剧本甩到了监视器上,摄影老师无奈地
期刊
大卫·斯旺沿着大道,朝波士顿走去。他的叔父在波士顿,是个商人,要给他在自己店里找个工作。夏日里起早摸黑地赶路,实在太疲乏,大卫打算一见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歇歇。不多会儿,他来到一口覆盖着浓荫的泉眼旁边。这儿幽静、凉快。他蹲下身子,饮了几口泉水。然后,把衣服裤子折起当枕头,躺在松软的草地上,很快就酣然入睡了。  就在他呼呼大睡的当儿,大道上来了一辆由两匹骏马拉着的华丽马车,蓦地,由于马蹩痛了脚,车子“
期刊
有人不解地问汉字“晋”:“你本来图强上进,如‘晋’升‘晋’级,都很了不起。为何头上长出了两只角后反倒成了稀松平常之流的‘普’通了呢?”  “因为带上过多的附属品会羁绊前行的步履啊!”“晋”感慨地说。  “难道还有类似的情形吗?”  “當然有了!”“晋”答道,“原本列为第二的‘亚’,如果你给他赋予过重的思想负担,他(恶)就会成为人皆唯恐避之不及的货色!”  (冯俊友荐自《故事家》)
期刊
去旅行的时候,有些人的行李总是多得惊人。  尽管为雨天准备了折伞,为应付连伞都撑不住的暴风雨准备了雨衣,还带了适合徒步的鞋子和去饭店时要穿的皮鞋,但倘若碰到倾盆大雨的日子,恐怕还需要一双长靴吧?  随着想象无穷无尽地扩散,行李也愈带愈多。他们大都是在想象自己并不乐于见到的未来。  如果只是去旅行,不管是去国外还是国内,顶多就是在旅行期间提着沉重的行李;但如果走的是人生的旅程,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期刊
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特别傻的人:在路上碰到卖东西的老婆婆,他会买光老婆婆所有的东西,只为了老婆婆能早一点回家;看到有小孩在卖东西,他也会去买一些,即使那些东西自己根本用不着。  他会忍不住帮助很多人,哪怕后来在地铁上被骗,买了几瓶假魔水;哪怕他当初為朋友做担保,公司破产,而朋友又不告而别,他只能肩负起所有的债务,他也仍然坚持自己善良的本心,选择善待他人。  因为
期刊
古代和当代的大龄青年虽身处不同时空,但在很多事上颇有共鸣。买房难  唐贞元年间,白居易赴京赶考时拜谒顾况,顾况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彼时长安物价、房价奇贵,这句话揭开了白居易为买房而奋斗的辛酸史。  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月工资16000文,当时一斗米的价格为150文,折算下来,他的月工资大概能买106斗米。这点工资只能买四五间茅屋,根本不能在长安市区买房。  好不容易升任左拾遗,白居易也只是
期刊
轨道交通发达,乘客素质高,这是日本在交通方面的光鲜面,但另一方面我又看到了关于列车的一些怪象,从这些地方也可以一瞥日本人的生活。  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列车的车厢也会划分女性车厢和普通车厢。其实,日本列车上的“咸猪手”确实不少,特别是晚上。我倒是没有见到过这类事情发生,不过却经常在电车中听到“痴汉是犯罪行为”的警告。痴汉就是在电车上耍流氓的“成猪手”、色狼,这类现象在现实中绝对不少,由此衍生出的“
期刊
1  刚搬新家那会儿,父母对我总放心不下。于是他们放下手里的活计,在寒风冷雨中奔波一周,为我的新家张罗做橱柜、贴墙纸、装窗帘,希望我住的地方尽早有个家的样子。  有一天,我下班后看手机,有十多个未接来电,来自父母的混合双打。  我回拨,是父亲接通的,我问:“爸,怎么了?有事吗?”  他回:“上次走得太匆忙,忘把接进洗衣机的水龙头换成专用的,今天我去给你弄好了。冰箱里给你放了你妈包的饺子,你记得尽快
期刊
提起“找对象”这个词,不少人跟我一样,有一肚子话等着往外倒。从朋友介绍到软件交友,再到婚恋机构专业红娘牵线,当代年轻人相亲的次数可不比面试少。你以为餐厅里一对对的是情侣甜蜜约会,很可能是相亲现场。现在大部分人找对象都是先线上聊天,再线下见面,见面后一见如故的概率只有1%,剩下的99%都是尴尬地吃完这餐,然后此生不见。两个不认识的人吃饭,从选址到点菜,从聊天话题到分别仪式,每个环节都是测试。  我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