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他脸上攀爬,他以为你不会长大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刚搬新家那会儿,父母对我总放心不下。于是他们放下手里的活计,在寒风冷雨中奔波一周,为我的新家张罗做橱柜、贴墙纸、装窗帘,希望我住的地方尽早有个家的样子。
  有一天,我下班后看手机,有十多个未接来电,来自父母的混合双打。
  我回拨,是父亲接通的,我问:“爸,怎么了?有事吗?”
  他回:“上次走得太匆忙,忘把接进洗衣机的水龙头换成专用的,今天我去给你弄好了。冰箱里给你放了你妈包的饺子,你记得尽快煮了吃。”
  我应声说:“知道了。”
  他又说:“家里就得温馨一点儿,冰箱、热水器、抽油烟机,我都给你装好了,省得你手忙脚乱。”
  只是,厨房虽然装好了,但我还是很少自己做饭。一个人生活,有时间宁愿睡觉也不愿意下厨。总是买一堆干粮,非得饿到不行了,才去进食。有一段时间,我因为饮食不规律导致胃偏移,治疗了很久都不见效果,每顿比猫吃得还少,只能靠吃水果维持体力。这可把父亲急坏了,嘱咐母亲把家里的碗都换成卡通的。
  我问:“这样做有什么用?”
  父亲说:“小时候,每次你不好好吃饭的时候,换个新的好看的碗你就好好吃饭了。最近看你又不好好吃饭,就想着给你换个碗。”
  我听完,瞬间就泪目了。

2


  读小学时,家里穷,我常去邻居家蹭电视看。时间久了,难免遭嫌弃,邻居便把门关上,我就透过门缝看。
  后来,父亲从他修建房子的人家里抱回一台淘汰的黑白电视机,还有一个破沙发,自己捣鼓装了天线,竟然真的能搜到几个台。
  那段时间,我常常趴在沙发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第二天,我发现自己躺在床上,问父亲怎么回事,他就故作恼怒地说:“还不是你昨晚睡得太沉叫不醒,只能抱你上床睡了,今晚再睡着就不准看电视。”我心里一乐,原来是父亲把我抱回屋的啊。
  后来的每一天,我都是毫无防备地睡着,父亲仍然任劳任怨地抱我上床。其实有好几次,我都是假装睡着,就想父亲每天抱我去睡觉。
  后来上了初中,家里换了彩电和沙发,有一天我又在沙发上睡着了,父亲还是像我小时候一样准备抱我。但是我长得太快,体重剧增。他尝试几次很吃力,拍拍我说:“快起来回屋睡,我抱不动你了。”我当时鼻子一酸,只好假装刚睡醒,揉揉眼睛起身回屋。
  高中时,我进入叛逆期,固执且不讲理。
  有一次我和父亲大吵一架后赌气离家出走,在另一个城市待了几天。父亲发动所有亲戚找我,找得焦头烂额。
  无处可去的我后来又独自回家,心里想着免不了一顿棍棒,或者父亲大發雷霆的责骂,然而什么都没有。他只是递给我一瓶水、一块面包,问:“在外面有饭吃吗?饿了没?想吃什么,我做给你吃。”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让父母担惊受怕的事。

3


  刚参加工作时,工资比较低,我每次打电话给父亲,他总会说:“周末要好好休息,别熬夜写文章了。我都养你这么大了,也不差这一两年。”那一刻,我觉得有父亲在背后撑腰,真好。
  平时父爱如空气,父亲不擅长聊天,还一天到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关键时父爱如山,父亲就是在你虚弱、腿软的时候,在你背后撑住你的那座山。他给你足够自由,放任你去追逐,也为你找好最后的退路。
  每每看到“我再也没有爸爸了”这样的字眼,我总是眼睛发涩,不敢想自己没有父亲是怎样的感受。就好像在你心里,一直都有那么一个人,你知道他在,你就不会无家可归。
  那年是奶奶八十大寿,我驾车回家。离家门口大概五百米的一段路,因为不在乡村路的规划内,一直都是坑坑洼洼的,然而我这次开车经过时,却意外的平坦。
  吃饭的时候,父亲说话并不利索,腮帮肿得像桃子,因为他的牙齿开始脱落,牙疼常常让他遭受折磨。我本来正在劝他去安一副好点儿的假牙,他却把话题转移了。他说:“担心你回家车开不进来,那条路我填了三天,不过现在并不牢固,一场大雨还是会把泥巴冲走,过段时间我还得去弄点河沙来填,只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再回来。”
  一瞬间我心里的酸楚被掀翻,忍不住在心底发问:天底下的父母,是不是都这么“傻”?
  也许只有父母,才会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一片爱心。我们一边享受,却又一边嫌弃。
  以前父亲是意气风发的一个人,却被生活打磨成一面很光滑的镜子,反射出自己的不真实——
  他总是会用目光追随着我,会在我在厨房里忙活时,进进出出;会在进我家的时候换鞋子,怕弄脏地板;会在吸烟的时候不知所措,怕我吸到他的二手烟;会把盛好的饭端到我家餐桌上,小心翼翼得好像一个客人。
  岁月就这样无情地在他的脸上攀爬,他却以为你还没有长大。你急切地想要从父母身边跑开,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逃离他们的视野,直到他们真的老了,才追悔莫及。
  趁一切都还来得及,有空常回家看看,让他们的目光多在你身上停留,而不是含着泪目送。
  (江永昌荐自《时代青年·悦读》)
其他文献
经常听到一些女性抱怨丈夫夜里打呼噜的声音太大,严重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男性真的比女性更爱打呼噜吗?男性打呼噜更频繁,是因为呼吸道更狭窄吗?  人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是畅通的,但当呼吸道变窄、不畅通时,气流就会造成软组织震动,产生呼噜声。因为生理和生活习惯等原因,男性打呼噜的概率确实要比女性大。  男性打呼噜更频繁也确实是因为呼吸道更狭窄。男性的脂肪更容易囤积在胸腹部、脖子这些呼吸道周围的位置,导致
期刊
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吃药时家人总是让我们多喝热水。但你们知道吗,服药的水温是有讲究的,有些药物遇高温易发生理化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反而“坏事”!下面这些药物,就应避免使用热水送服。  一、胶囊类药物:胶囊外皮主要由骨明胶或猪皮明胶制成,易溶于胃液,对人体无害。而胶囊中的药物多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或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或使消化道受损。热水服用胶囊类药物可使外皮快速溶化,外皮极易粘在喉咙或食
期刊
自他而起,有500多名北大保安,用自己的双肩挑起了腾飞的理想,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初中毕业,保安,不懂英语……这些词语更是和北大这所顶尖名校不沾边。可1995年,张俊成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张俊成原本是北大的一名保安,199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上演了“扫地僧”式的传奇。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被媒体誉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张俊成,现在怎么样了?“我不闯出名堂就不回来”  张俊成的老家
期刊
母亲离世那天的场景,我至今耿耿于怀。  前一天她还是有说有笑,第二天就陷入重度昏迷,临终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她的离世给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作为一名影视演员,到了现场就要抛下一切全情投入,但那段时间,我在现场频频忘词,错走调度。  在拍一场爆破戏时,因为我个人的疏忽,晚出场一分钟,导致整段戏作废。除了剧组经济上的损失之外,连群演都要再“死”一回。  导演把剧本甩到了监视器上,摄影老师无奈地
期刊
大卫·斯旺沿着大道,朝波士顿走去。他的叔父在波士顿,是个商人,要给他在自己店里找个工作。夏日里起早摸黑地赶路,实在太疲乏,大卫打算一见阴凉的地方就坐下来歇歇。不多会儿,他来到一口覆盖着浓荫的泉眼旁边。这儿幽静、凉快。他蹲下身子,饮了几口泉水。然后,把衣服裤子折起当枕头,躺在松软的草地上,很快就酣然入睡了。  就在他呼呼大睡的当儿,大道上来了一辆由两匹骏马拉着的华丽马车,蓦地,由于马蹩痛了脚,车子“
期刊
有人不解地问汉字“晋”:“你本来图强上进,如‘晋’升‘晋’级,都很了不起。为何头上长出了两只角后反倒成了稀松平常之流的‘普’通了呢?”  “因为带上过多的附属品会羁绊前行的步履啊!”“晋”感慨地说。  “难道还有类似的情形吗?”  “當然有了!”“晋”答道,“原本列为第二的‘亚’,如果你给他赋予过重的思想负担,他(恶)就会成为人皆唯恐避之不及的货色!”  (冯俊友荐自《故事家》)
期刊
去旅行的时候,有些人的行李总是多得惊人。  尽管为雨天准备了折伞,为应付连伞都撑不住的暴风雨准备了雨衣,还带了适合徒步的鞋子和去饭店时要穿的皮鞋,但倘若碰到倾盆大雨的日子,恐怕还需要一双长靴吧?  随着想象无穷无尽地扩散,行李也愈带愈多。他们大都是在想象自己并不乐于见到的未来。  如果只是去旅行,不管是去国外还是国内,顶多就是在旅行期间提着沉重的行李;但如果走的是人生的旅程,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期刊
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特别傻的人:在路上碰到卖东西的老婆婆,他会买光老婆婆所有的东西,只为了老婆婆能早一点回家;看到有小孩在卖东西,他也会去买一些,即使那些东西自己根本用不着。  他会忍不住帮助很多人,哪怕后来在地铁上被骗,买了几瓶假魔水;哪怕他当初為朋友做担保,公司破产,而朋友又不告而别,他只能肩负起所有的债务,他也仍然坚持自己善良的本心,选择善待他人。  因为
期刊
古代和当代的大龄青年虽身处不同时空,但在很多事上颇有共鸣。买房难  唐贞元年间,白居易赴京赶考时拜谒顾况,顾况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彼时长安物价、房价奇贵,这句话揭开了白居易为买房而奋斗的辛酸史。  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月工资16000文,当时一斗米的价格为150文,折算下来,他的月工资大概能买106斗米。这点工资只能买四五间茅屋,根本不能在长安市区买房。  好不容易升任左拾遗,白居易也只是
期刊
轨道交通发达,乘客素质高,这是日本在交通方面的光鲜面,但另一方面我又看到了关于列车的一些怪象,从这些地方也可以一瞥日本人的生活。  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列车的车厢也会划分女性车厢和普通车厢。其实,日本列车上的“咸猪手”确实不少,特别是晚上。我倒是没有见到过这类事情发生,不过却经常在电车中听到“痴汉是犯罪行为”的警告。痴汉就是在电车上耍流氓的“成猪手”、色狼,这类现象在现实中绝对不少,由此衍生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