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世纪新阶段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为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工作使命。本文将以监利县为例从学校领导、党员干部、全体师生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德育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 德育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校积极按照监利县教育局领导的安排和部署,着重抓好全校师生的思想建设,分阶段逐步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论意识方向,在德育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
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建国
副组长:王光堂 黄少卿 许新国
组 员:瞿 磊 秦明武 秦道雄 杨思猛 解新红 张喜桂
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工作专班
组 长:许新国
副组长:瞿 磊
组 员:杨思猛 秦道雄 罗向龙 解新红 张喜桂
2.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
本学期以来,学校以校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党组学习制度,认真开展“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那么,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校德育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学校课堂,走进师生心中,成为学校德育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有机整合。
3、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读书活动
10月13日,我校专门召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具体分析、全面梳理。同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全校教师应在本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恪尽职守;号召广大党员教师在学习的同时,做到认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各党员、各教师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精细的讲解和广泛地动员,为全校教师树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精神力量。
在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也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积极引导。
当前,大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也正日趋多元化。据一项调查反映,在回答“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问题时,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社会名望的高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有少部分学生不同意“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少学生择业时主要考虑“有利于个人发展”或“为了实现自我设计”。这就暴露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核心价值的迷失。对此,我们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应当思考:对青少年——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学校教育应该倡导什么?应该高举什么样的精神旗帜?
为此,我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末。在具体的实践中,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具体事例到理论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受教育者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4.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是对现有德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更加强调德育中灵魂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课堂不是对现有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否定”,而是更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教育。为此,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我们应更关注以其基本内容为标尺,校正德育工作的重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基础道德教育诚然重要,但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4.1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入课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其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育之中,形成教育内容指导序列。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合作等优秀品质。
4.2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和谐校园文化。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意把和谐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大力倡导并认真实践和谐理念,着力培养并不断弘扬和谐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样是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培育什么人的必然要求。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根本。以和谐校园建设为目标的学校文化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我校在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中,注重了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如:在校园内增设文化长廊,如感受古代文化的古诗文墙,能够让学生身体力行的硬笔书法展等;各班教室建设起小图书角;教学楼架空层下(歇脚台)布置了伟人题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教室走廊中悬挂了名人画像;办公室、教室布置了教风、校训;党员活动室墙壁上贴满了伟人廉政格言、警世格言等;“爱心室”里挂满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牌匾,以及同学们乐于助人的“爱心”形象。真正做到了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关爱“五生”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德育重点。我校全体教师以此为契机,在学生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的宣传,要求学生懂得感恩、践行感恩、能够奉献、乐于奉献,并在学生中宣传“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奉献”、“受人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的教育,同时要求它们与常规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避免因过分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而导致“意义障碍”,使教育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4.3 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
近几年来,我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常年开展“六个一”活动(这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活动),包括“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每周背诵一首诗歌”、“每周铭记一条格言”、“每周帮家长做一次家务”、“每月做一次演讲”, 并把各班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成果进行展示。此项活动,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培养了学生在“读、写、说、唱、思、做”等方面的素质,成为了学校走特色发展道路的有力“助推器”。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责任”、“创新”、“文明”、“和谐”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重在实践,贵在养成。为了让养成教育序列化,使学生好记易做,我们将《中学日常行为规范》提炼为“三轻”、“四见”、“五不”、“六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三轻”就是轻手、轻脚、轻声;“四见”就是见地面有垃圾就扫,见墙上有污迹就抹,见损坏公物行为就管,见别人有困难就帮;“五不”就是不乱丢、不乱画、不乱拉、不乱倒、不乱吐;“六好”就是上好课,站好队,做好操,升好旗,保好洁,走好路。
三是加强孝亲敬老教育。为了弘扬中国的“孝”文化,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优良品德,我校将孝敬活动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认真抓好“孝敬手册”的填写与检查,每学期举行孝亲敬老主题班队会、孝亲敬老故事演讲比赛、书信感恩、孝亲敬老体验等活动。学校每学期安排学生去福利院亲身体验一次,这项活动引来了社会上一片掌声,为培养学生从小讲孝心,对人有爱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取得了很好的作用,为推进孝文化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始终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今天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要让人们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认识其基本内容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更科学、全面的调整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加强目前相对比较薄弱的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坚信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能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和创造出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德育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校积极按照监利县教育局领导的安排和部署,着重抓好全校师生的思想建设,分阶段逐步引导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论意识方向,在德育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
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建国
副组长:王光堂 黄少卿 许新国
组 员:瞿 磊 秦明武 秦道雄 杨思猛 解新红 张喜桂
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工作专班
组 长:许新国
副组长:瞿 磊
组 员:杨思猛 秦道雄 罗向龙 解新红 张喜桂
2.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
本学期以来,学校以校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和改善党组学习制度,认真开展“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那么,怎样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校德育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学校课堂,走进师生心中,成为学校德育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有机整合。
3、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读书活动
10月13日,我校专门召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讲座,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具体分析、全面梳理。同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全校教师应在本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恪尽职守;号召广大党员教师在学习的同时,做到认真记录、撰写心得体会,各党员、各教师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精细的讲解和广泛地动员,为全校教师树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一股新的精神力量。
在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也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积极引导。
当前,大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也正日趋多元化。据一项调查反映,在回答“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问题时,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社会名望的高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有少部分学生不同意“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少学生择业时主要考虑“有利于个人发展”或“为了实现自我设计”。这就暴露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核心价值的迷失。对此,我们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应当思考:对青少年——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学校教育应该倡导什么?应该高举什么样的精神旗帜?
为此,我校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末。在具体的实践中,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具体事例到理论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受教育者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品德基础。
4.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是对现有德育内容的“更新”,而是更加强调德育中灵魂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课堂不是对现有德育途径和方法的“否定”,而是更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教育。为此,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我们应更关注以其基本内容为标尺,校正德育工作的重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基础道德教育诚然重要,但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4.1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入课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其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育之中,形成教育内容指导序列。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合作等优秀品质。
4.2 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和谐校园文化。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意把和谐作为其中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大力倡导并认真实践和谐理念,着力培养并不断弘扬和谐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样是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事关培育什么人的必然要求。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根本。以和谐校园建设为目标的学校文化建设,其核心理念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我校在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中,注重了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如:在校园内增设文化长廊,如感受古代文化的古诗文墙,能够让学生身体力行的硬笔书法展等;各班教室建设起小图书角;教学楼架空层下(歇脚台)布置了伟人题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教室走廊中悬挂了名人画像;办公室、教室布置了教风、校训;党员活动室墙壁上贴满了伟人廉政格言、警世格言等;“爱心室”里挂满了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牌匾,以及同学们乐于助人的“爱心”形象。真正做到了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关爱“五生”工作一直是我校的德育重点。我校全体教师以此为契机,在学生中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本内容的宣传,要求学生懂得感恩、践行感恩、能够奉献、乐于奉献,并在学生中宣传“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奉献”、“受人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的教育,同时要求它们与常规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避免因过分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而导致“意义障碍”,使教育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效果。
4.3 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
近几年来,我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常年开展“六个一”活动(这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的活动),包括“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每周背诵一首诗歌”、“每周铭记一条格言”、“每周帮家长做一次家务”、“每月做一次演讲”, 并把各班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成果进行展示。此项活动,让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培养了学生在“读、写、说、唱、思、做”等方面的素质,成为了学校走特色发展道路的有力“助推器”。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责任”、“创新”、“文明”、“和谐”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重在实践,贵在养成。为了让养成教育序列化,使学生好记易做,我们将《中学日常行为规范》提炼为“三轻”、“四见”、“五不”、“六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三轻”就是轻手、轻脚、轻声;“四见”就是见地面有垃圾就扫,见墙上有污迹就抹,见损坏公物行为就管,见别人有困难就帮;“五不”就是不乱丢、不乱画、不乱拉、不乱倒、不乱吐;“六好”就是上好课,站好队,做好操,升好旗,保好洁,走好路。
三是加强孝亲敬老教育。为了弘扬中国的“孝”文化,培养学生孝亲敬老的优良品德,我校将孝敬活动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认真抓好“孝敬手册”的填写与检查,每学期举行孝亲敬老主题班队会、孝亲敬老故事演讲比赛、书信感恩、孝亲敬老体验等活动。学校每学期安排学生去福利院亲身体验一次,这项活动引来了社会上一片掌声,为培养学生从小讲孝心,对人有爱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取得了很好的作用,为推进孝文化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始终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今天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要让人们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认识其基本内容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更科学、全面的调整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加强目前相对比较薄弱的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我们坚信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能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和创造出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