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斯到中原一颗石榴深藏世界火焰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陆巩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南北都有栽培,以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大。福建、广东等地的番石榴则属桃金娘科,原产美洲——也就是说,番石榴与石榴,并没有亲缘关系。
  一个清晨或者午后,呷一口龙井之后,李渔对着自己喜爱的庭前石榴树欣赏了一阵,在新书稿《闲情偶寄》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榴性喜压、喜日,又喜高而直上。
  这位著名的清代文人,是个风流多情的编剧、导演,他在当时创作了多部让文艺女青年双手合十的剧作。当时的李先生,可是拥有众多疯狂女粉的。
  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博物学家。
  其他不讲,单说他眼前的石榴。当梅雨降临中国江南的屋檐下,欣赏榴花的李笠翁(李渔号笠翁)先生,可曾想到:这红艳的花朵,结出的红果儿,早在公元前11世纪,已经让神话国度古希腊,为之疯狂。
  红如宝石的石榴籽,不甘寂寞,它沿着地中海旅行,走到哪里,就用那妖媚的红色,染红那里的土地。
  石榴的花果,以自己的方式——窥探着耶路撒冷的圣殿、雅典的神庙、穿越沙漠的驼队、苏杭宅院的天井。
  所罗门王的圣物
  《圣经旧约》说,公元前十世纪,所罗门王就在肥沃的新月地带,栽种了石榴,并且爱饮用石榴汁榨的香酒。《雅歌》甚至用石榴来形容所罗门王喜爱的姑娘:“你的两颊裹在帕子内,如同一块石榴”。
  湮灭了两千年的所罗门王神殿遗址,如今考古学家还在苦苦探索,地面上几乎没有蛛丝马迹可以追寻。1979年,法国《圣经》学家勒梅尔在圣地耶路撒冷的古董店里,发现了一枚不知何时何地出土的象牙石榴,上有古希伯来铭文。他对这段铭文解读为:“此物隶属于耶和华之神殿,众祭司的圣地。”这一解释,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
  1988年,这枚象牙石榴被以色列博物馆收藏,专家鉴定石榴铭文的刻写年代是在公元前八世纪,当时所罗门的神殿还在,每天香烟缭绕,这枚石榴是用于供奉神的。《圣经》的《列王纪上下》和《历代志上下》记曰:所罗门神殿入口处的两根铜柱上,刻有成行的石榴作为装饰。《出埃及记》中则明确指出,大祭司在典礼上穿的袍子,袍子的前襟上袖子的底边上“要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绣出石榴,在石榴串之间,要有金铃铛。”
  欧、亚、非三大洲交界的地中海东岸地区,石榴是丰收、富饶、和子孙繁茂的象征——这一理念同样被东方的华夏民族口口相传——多籽的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
  石榴在古希腊:女神的忘忧果
  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擅长航海的腓尼基人将石榴种带往地中海沿岸。
  成书于公元前11至前9世纪的《荷马史诗》中,讲到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率部返回故乡,途经一个“忘忧果之岛”。岛民给三个水手吃了香甜的忘忧果——石榴,这种充满魔力的果实,让士兵们乐不思蜀,再也不想离开。无奈中,奥德修斯把他们仨绑在桅杆上强行起航。一路上,塞壬女妖凄艳的歌声和石榴齿颊的留芳,代表着人间最难抗拒的诱惑,令漂泊者失去乡愁,甚至可以让他们迷失在幻海中。
  希腊神话将石榴称为“忘忧果”——因为人们相信,它的魔力会令人忘怀过去,即使女神也不能逃脱它的摆布。故,希腊人对石榴充满虔敬之心,用石榴纹饰的瓶钵常被作为神庙祭祀的礼器供奉。
  石榴在西亚、中亚:天赐的“圣果”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
  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
  酸辛犯葱岭,憔悴涉龙沙。
  初到标珍木,多来比乱麻。
  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
  ——唐 元稹《感石榴二十韵》
  石榴原产于古代波斯, 其学名granatum,意为累累多籽。古波斯人崇拜葡萄为月亮的圣树,石榴为太阳的圣树,喜二者含有多子丰饶之意。他们崇拜的安娜希塔女神,即手执石榴象征丰收,她的芳姿可以在萨珊波斯(萨珊波斯,即波斯第二帝国,也称萨珊王朝,始于公元224年,亡于651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初)的金银器上寻见。
  希腊神话中,美神维纳斯当年与天后赫拉、战神雅典娜争夺的金苹果,其实就是一种名贵的石榴。产地是皮亚乐曼,在各地的解读中,它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意思:“仙女留下的圣果”。如此说来,世界上最早的圣女果,应该是石榴吧。
  亚历山大东征时期,希腊的“圣果”终于跨过了高加索山和伊朗高原,进入了印度、中亚——距离丝绸之路另一端的中国,一步之遥。中国史料记载,在汉武帝时期,石榴从从中亚的安、石二国,引种内地,汉人呼之为“安石榴”。安国和石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布哈拉、塔什干。
  在阿拉伯人的《天方夜谭》里,用烘烤的乳饼上洒满石榴子以款待远客,是一种常见的美味。 “吃一吃石榴吧,它可以使身体涤除妒嫉和憎恨。”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在经文中说。
  东亚的唐帝国和西亚的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帝国),一个西进,一个东渐,相遇在中亚。一度交好并合力经营丝路的两大帝国,为争夺中亚,双方于751年在怛羅斯展开激战,最终大食取胜。一队又一队大食商贩在驼铃声中涌向敦煌、长安、洛阳、泉州、广州、明州。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大食勿斯离(阿拉伯统治下的埃及)进贡之石榴大者重达五六斤”,并把甜榴称为“天浆”。
  石榴在欧洲:黑暗中世纪里的火焰
  原生的石榴,源于古波斯,即今伊朗高原地区——繁忙的丝路打通后,石榴种子、花、果,一面向东,一面向西。就这样,石榴跨过了乌拉尔山、里海、小亚细亚半岛,跨过地中海,将那神圣的石榴种子,播撒在任何适合它生长的土壤里。
  石榴与爱情并非东方人的专利。当东方的诗人写下石榴裙的绝句时,当江南的女子在石榴树下思念恋人时,地中海沿岸也同样在赞颂这美艳的石榴红:
  你的唇好像一条朱红线,你的嘴也秀美,你的两颊在帕子内如同一块石榴(古希伯来爱《雅歌》)。   西班人则尊石榴为国花——石榴在这里,是火一样的舞裙,舞动着拉丁派的火热、奔放。至于石榴称为国花的传说,依旧很狗血——一个失恋的公主,泪落的地方,长出了石榴树。
  欧洲人同样喜欢石榴的多籽,中世纪罗马教廷常常以此来比喻教会的繁盛。故,晚期拜占庭细密画中有将牧神蟠栓在石榴树上的场面。
  石榴在中原:石榴裙的风景
  深着红蓝染暑裳,琢成文玳敌秋霜。
  半含笑里清水齿,忽绽吟时古锦囊。
  雾毂作房珠作骨,水精为醴玉为浆。
  刘郎不为文园渴,何苦星楷远取将。
  ——宋 杨万里 《石榴》诗
  长安城里的皇帝刘彻在宫廷里并不缺少琼浆玉液,但依然对异域风物充满向往。张骞出使西域,一路多获奇珍;李广利远征,带回汗血宝马。当然,这两次行动,很可能都带回了——安石榴的种子。
  听说这种植物的神奇后,皇帝当时一定下令遍植长安及周边。“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城郊。”(唐李商隐:《茂陵》诗)也许,汉武帝在探望憔悴的李夫人时,就带着解忧的石榴;班婕妤夏日摇着扇时,不也可用石榴来一解长门寂寞?女子以石榴解忧,皇帝则以天马抒怀,他作诗唱道:“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天马、榴花,一大一小,一刚一柔,成了那个时代强汉王朝的两种象征。
  佛教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传播内容。跟随佛法一路向东的,还有飘香的榴花。东都洛阳的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寺周种植得石榴树远近闻名,有“白马甜榴,一石顶牛”的美誉。西晋夏侯湛为此有《石榴赋》:“览华园之嘉树兮,羡石榴之奇生。滋玄根于夷壤兮,擢繁干于兰庭”。
  晋朝的美男子潘岳,在《河阳庭前安石榴赋》说:“有嘉木曰安石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也……丹葩结秀,朱实星悬。接翠萼于绿叶,冒红芽于丹顶。千房同膜,十子如一。” 南北朝时的《邺中记》载:“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碗盏”。这里是说,后赵皇帝石虎,姓羯石,本是中亚石国后裔,从他老家石国引种来了极品石榴,能种出如此大的榴子不为奇怪。南朝庾信(513~581)《春赋》:“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酿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扬梅。录珠捧琴至,文君送酒來”。
  此处不仅提到了石榴,还有蒲桃,即葡萄,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不仅已大量种植这两种植物,而且会用它们酿酒——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传说中所罗门王也用石榴制作香酒。
  中国历代留下了许多石榴纹样的纺织品,敦煌209窟天顶出现了石榴葡萄纹藻井、杭州的五代吴越国旧址出土过石榴纹簪饰、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有杭州出土的南宋童子锦、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有元代缠枝海石榴花纹缎——它们跟众多的石榴文物一样,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石榴的宠爱。
  在中国,石榴不仅暗示“多子”,还关乎爱情。关乎多子的是“石榴果”,象征爱情的是“石榴花”。
  石榴裙,也俗称红裙,唐代妹子们最流行穿着的一款服饰,据说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如,时人万楚《五日观妓》诗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韦庄在《赠姬人》中吟唱:“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
  轰动一时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恰好就有一条石榴裙现身,它甚至被视为武则天的遗物。丝丝金线织的花纹清晰,不过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印染的石榴红,已经褪色大半。
  唐诗《燕京五月歌》是对石榴与爱情的最好总结:“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
  于是,石榴树不仅寓意多子,还成了爱情树。我们也难以考证,“拜倒石榴裙下”到底是何时何地,大肆传开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版本是,他出自李隆基与杨玉环——本来勤政的皇帝,因为拜倒在杨贵妃石榴裙下,而不再早朝。电影《妖猫传》中,展示了一条称史上最华丽的石榴裙。
  华清池旧址,池边有一株据说是唐代的瘤节斑驳、疏枝低桠的石榴树——据说,杨妃每当出浴,总要临风倚榴, 晾她柔黑的长发。或许“七月七日长生殿”的爱情,不过是诗人们自作多情——马嵬坡下,当杨玉环香消玉殒时,石榴树象征的天长地久,瞬间被狼烟战鼓击得粉碎。
  宫廷里的所谓爱情,总是夹杂着令人不安的斧声烛影。不过,这丝毫不妨碍石榴成为民间爱情的象征。
  1922年,刘延陵写了一首叫《水手》的诗:“他怕见星儿眨眼/海儿掀浪,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但他却想到了,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那人儿正架着竹子,晒他的青布衣裳。”
  同样是以石榴为媒,比云谲波诡的后宫,这样的爱情,更令人踏实。
  责任编辑:方丹敏
其他文献
高端:现代感十足的图书馆不只是惊艳  图书馆的外观像一摞错落摆放的书,这种设计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据校方老师说,图书馆冲击“鲁班奖”有很大的希望——这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施工过程要求极为严苛,“一个螺丝钉都不能错”。  总建筑面积达49445平方米的图书馆地上六层,地下一层。一层为各类服务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咨询台等等,二层为报刊类借阅处,三层藏书种类为自然科学,
其实斯斯师傅是个八零后,她对我的教导严格而认真,言传身教,不遗余力。  景德镇真的是遍地陶瓷,路灯是陶瓷的,供电箱也是陶瓷的,路上镶嵌着的还是陶瓷,走到哪都是陶瓷。我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也有3年了,但是真正接触到陶瓷制作的机会还是太少,学习时间又短,刚学得有点意思了下一个课程又来了,少有深入探索的机会。暑假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我的师傅斯斯老师,我的世界突然就明亮了。  一开学我就到师傅的工作室打探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爆发性发展,把信息安全的瓶颈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近日举行的安全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透露,我国目前已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总量不足10万,离目前需要的70万差距巨大。目前我国所有所设置信息安全相关专业105高校,每年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只有约1万人、大专生约2万人。  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人才需求,与相对滞后的科班人才培养能力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给我们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带来了好
2016年3月的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在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语言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代表所指的语言人才是要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当地语言、熟悉国情和文化的专门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如果,把联合国使用的6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定义为通用语种,那么其他语言为非通用语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语种。  在“一带一路”发展大战略被
几年前,林朝阳和一位好朋友利用暑假,探访过中国的北京、洛阳、西安、上海、苏州和杭州等城市。在这之前,林朝阳还去过英国、德国、波兰。回家后,林朝阳告诉爸爸妈妈:“我还是喜欢中国多一些。”  两年前的旅游,让林朝阳喜欢上了中国的山水风光。这次来到了中国,林朝阳更是抓紧一切时机去旅游,看中国的风景。但比起中国的风景,林朝阳更喜欢中国的人。  2013年五一,林朝阳和一位同学相约去桂林阳朔、龙脊梯田游览。
宿舍柜子多大,被子几斤,床的尺寸……  2017年春节刚过,我就被同事拉进了学校的招生宣讲群,由此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招生宣讲工作。我们这个群里有200多個老师,都是从学校各个院系和部门抽调出来的。我以前只负责教学,并没有接触过招生事宜。如今第一年下来,让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招生流程,而是在跟一些新生家长接触过程中遇到的故事。  我负责去南方的一个省进行宣讲,为了便于跟考生接触,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所有
奖项:Goratings——围棋棋手排名  获奖者:上海财经大学芈昱廷  上海財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芈昱廷,凭借近期在围甲联赛里六连胜的傲人成绩力压韩国棋手朴廷桓,荣登Goratings(围棋棋手排名)围棋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  Goratings(围棋棋手排名)是基于go4go.net的棋谱资料和db.u-go.net的棋手资料,通过WHR算法生成,每日更新的一个围棋世
与《大学生》的第一次相遇是6年前,在图书馆随手翻开的杂志扉页上写着“最美期刊”几个字,我看了不禁一笑:这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吗?专治各种不服的我接着往下翻,结果有趣的内容让我着了迷,从此一脚跨进了忠实读者的行列。  每一次到图书馆自习或查资料前,我一定先到期刊室里转一圈,看看《大学生》有没有出新刊,要是摆上了最新的一期,一定得赶紧拿走,要不然这么抢手的杂志,一会儿就被别人夺去了。以我常年混迹学校
不负党的重托  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大连工学院是当时大连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48年秋,中共旅大地委向东北局提出了在大连开办一所大学的申请,东北局及时向中央转报了旅大地委的报告。1948年9月21日,党中央批复同意创立大连大学。1949年4月15日,大连大学举行了创校典礼。  筹建当时,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大学筹委会把招聘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教师作为重要任务。许多优秀人才听说解放区要建立大学,慕名而来。
3月的一个傍晚,十来位哈佛校友借清华校园的会议室,开了次闭门会,主题是21世纪的博雅教育,特邀嘉宾是哈佛主管本科教学的杰伊哈里斯(Jay Harris)教授。哈里斯教授开门见山抛出争议话题:最近博雅教育在美国身处围城(Liberal Arts Education Under Siege),被质疑为“旧石器时代的教授来教数码时代的学生”,未来的博雅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谁的博雅教育  参加闭门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