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从生活开始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谈到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它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注意在生活中多积累写作的素材,作文,将变得不再难。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生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平常就很关注学生的作文。最近,我把全校的学生作文都借来看了个遍,并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通过这一次调查统计,我发现,有不少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素材并不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而是多数来源于他们所阅读过的作文书。不少的孩子们写的作文逐渐与他们的生活脱节,为了解决作文这个老大难问题,他们的方法不是走进生活,而是走进了一大堆的作文书,最后下来,孩子们在写的作文中,情节都差不多,素材老是在用他们在书中看到的那么几个,写来写去,他们的作文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写自己的生活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以下的一些简单的想法:
  一、关注家乡,关注生活
  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人民,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非常抽象的,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爱祖国、爱人民的具体表现就是要爱家乡,爱学校,爱社区,爱大自然,爱自己生活的环境……爱自己身边的一切。爱身边的一切,就得了解身边的事物,家乡的事物,留心他们,观察他们,走近生活,走进生活,用笔去写周围的事物,写家乡,写自己的生活。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应该说,他们直接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是很多的,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们来比,这是一个优势。在我校,既然有绝大多数的孩子们都生活在农村,那么,作为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农村资源这一优势呢?我们可以登上高山,漫步峡谷,走进森林,融入自然;春天,农民伯伯们忙于耕种,秋天,好一片丰收忙碌的景象;稻田边,蛙声一片,小河畔,溪水潺潺;森林里,松涛阵阵,竹林里,知了在叫个不停。端午节快到了,我们亲自采来粽叶,包成粽子;中秋佳节,家人亲手制作了月饼,晚上,全家人围坐在小院里,举杯赏月……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民风民俗,凡此种种,只要你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你就会有写不完的生活素材。
  二、挖掘生活,挖掘家乡的素材
  我的家乡——金刀峡,有首批“国家AAA级旅游区”金刀峡旅游风景区,有历史文化悠久偏岩古镇,还有风景优美的胜天湖。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知古镇、爱家乡”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也培养了一批得到不少中外游客称赞的“小导游”,学生在“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中,了解了家乡景点的不少知识,在学生的心中累积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想,学生在作文中有大量的素材可写。同学们通过“唱、读、讲、传”活动,又进一步了解了我镇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尊老爱幼的美好传统,勤奋学习等相关故事。在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还组织同学们外出搞野炊活动,画古镇,拿起相机拍家乡,拍古镇,学习面具的制作等。在学校“一校一品”活动项目中,教学生学会了民间武术,同时,我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登山活动,放风筝等活动,进果园参加义务劳动,为花木浇水,为果树修枝。在这些活动中,無处不能找到学生写作的素材,无处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奋点。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把这些写出来,选出其中的优秀作文,形成学生的优秀文集。
  三、注重平时积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厚积才能薄发。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学生平时的练笔。老师也可以在这一点上多花一点心思,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指定一个范围来写,比如写身边某某人,某某事件,某某景点,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或者要求学生每周写一个周记,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动脑、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写进去。可以是写一个场景,可以是写一个片段,这都是一篇篇生动的作文。
  四、引进激励机制,形成你争我比的良好的习作氛围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就必须引进激励机制,形成你争我比的良好的习作氛围。教师要把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张榜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在比较中,才知道优劣,别的同学写得好的地方,引导他们说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在你以后的写作中,你可以怎么写。交流、展出不是形式,而是要给学生以比较,以启发。
  爱祖国,爱人民,就要从爱家乡做起,从了解家乡、关注家乡做起,从写家乡做起。只有让孩子们走进生活,让作文从他们的生活开始,写真实的素材,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为弘扬祖国的文化增光添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其他文献
以典型的小型动力堆为对象,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堆舱及其中的设备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三维网格划分,接着通过MELCOR程序进行堆舱的放射性惰性气体三维扩散建模计算。结果表
基于直接等离子体注入(Direct Plasma Injection Scheme,DPIS)的方法,设计并建造了一台低能段离子加速装置;目前实验上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加速了峰值流强为11.28 m A,能量为593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现结合教学实际,谈淡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几乎每堂
期刊
实施创新教育、发展人的潜能,是现时代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尝试,引导他们去发现、梳理知识,以求在各种条件和问题的复杂情景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尝试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放手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期刊
随着素质课改不断深入,美育教育逐渐受到教育领域高度重视.音乐作为美育教育领域重点学科载体,其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素质建设.因此,为保证音乐教学活动更加有
【摘 要】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很多,诸如“魔术”识字、情境识字、游戏识字、猜谜识字、儿歌识字、主动识字等等。  【关键词】识字 教学 方法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下面
近年来,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在大学英语的精读教学中应用该模式仅仅是个开始。本文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
【摘 要】体态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的一种手段。恰当运用体态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交流师生感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体态语 吸引 鼓励 组织管理  体态语,又叫“动作语言”或“行为语言”,是利用人眼神、表情、手势或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的一种手段,是教师所应当具备和合理运用的一套除口头语和
知识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只要我们锲而不舍,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然会逐步形成。怎样培养他们良
期刊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几十年了的我,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我谈谈我对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一、真诚面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