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于子痫前期患者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对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码表法分为活跃期组(宫口≥4 cm时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和潜伏期组(产妇临产后即实施分娩镇痛),每组40例。于镇痛前及镇痛后产程的不同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对产妇进行疼痛评估。于临产后及胎儿娩出后分别抽取产妇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浆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浓度。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潜伏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521.3±103.5)与(570.3±116.2) min,t=0.366],给予镇痛药物即刻、宫口开至2及3 cm时VAS评分[分别为(4.1±1.1)与(7.3±1.2)分,(3.5±0.9)与(7.6±1.7)分,(3.7±0.7)与(8.1±1.4)分,t值分别为4.387、9.652及5.321]及宫口开至2、3 cm时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8.3±9.1)与(125.3±10.6) mmHg(1 mmHg=0.133 kPa),(98.6±10.4)与(127.5±9.6) mmHg,t值分别为8.014及5.496],剖宫产率[15.0%(6/40)与27.5%(11/40),χ2=4.012]均低于活跃期组(P值均<0.05)。(2)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血清皮质醇[分别为(457±79)与(233±55) nmol/L,(565±76)与(231±64) nmol/L,t值分别为5.126及6.028]和血浆ACTH浓度[分别为(71±16)与(39±10) pg/ml,(81±14)与(38±11) pg/ml,t值分别为6.028及5.984]均高于临产后(P值均<0.05)。潜伏期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血清皮质醇和血浆ACTH浓度均低于活跃期组(t值分别为5.009和3.862,P值均<0.05)。

结论

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安全用于子痫前期产妇,尽早、尽快地缓解产痛,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维持产妇循环稳定。

其他文献
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丘脑前核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作为部分性发作的成人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基于丘脑前核为Papez边缘环路的重要节点,有学者推测,对于致痫病灶位于边缘环路或者癫痫放电在边缘环路中传播,丘脑前核可能是治疗靶点。有文献总结与疗效相关影响因素,但因临床数据有限,尚不能给出确定性预测指标和预后判断。癫痫的DBS治疗,其核心理念依然是临床医生对每例患者详尽的"解剖-电-临
目的在国内首次报道抗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从而引起神经科医生对该种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重视。方法采用基于活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怀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但现有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阴性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的抗GABAAR抗体。收集并分析2例2013—201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住院并诊断为抗GABAAR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
为规范我国眩晕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眩晕领域专家针对2010年已发表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进行适当的更新,于2017年11月发表了《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由于杂志篇幅所限,该《共识》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并未完全展开进行叙述,因此,文中将对《共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并加以解读。
杆状体肌病是先天性肌病的常见类型,基因突变导致细肌丝及相关组分受累是其病因。近年来,共发现13种基因突变与该病相关。文中针对近5年新发现的6种新致病基因,从基因功能、编码蛋白、突变类型、所致杆状体肌病临床特点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对杆状体肌病发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眼球运动检查是神经系统体检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等帕金森综合征均可出现特定的眼球运动障碍形式,甚至可以作为疾病诊断依据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眼球运动障碍也有其特征性,可能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进展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201
该例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患者青年起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头颅MRI检查示双侧丘脑区、脑桥被盖、小脑半球对称性受累。影像学改变与病理生理改变相对应,起始表现为脑肿胀、水肿,急性期可见受累脑组织出血、坏死,恢复期表现为含铁血黄素沉积、囊腔形成,符合ANE诊断。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患者预后良好,证明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治疗对ANE有效
目的总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超家族1(SOX1)抗体阳性的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6—2018年诊断为SOX1抗体阳性副肿瘤综合征的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合并肿瘤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以双下肢近端无力起病,从下肢逐渐进展至上肢,最后累及眼肌和延髓肌,合并口干症状,电生理检查提示
眩晕/头晕的诊治涉及多个学科,只有规范化诊治,才能避免误诊和误治。首先应该术语规范化,包括突发性聋、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疾病名称的正确使用,包括耳聋与听力损失的准确描述;其次,必须准确掌握中枢与外周性前庭疾病的诊疗要点,在相关疾病国内外诊疗指南和共识下开展临床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避免诊治泛化;掌握国内外新理念,新进展推动眩晕/头晕的诊治水平。
目的调查本地区汉族女性癫痫患者(WWE)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2例汉族已婚WWE作为试验组,以同期120名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相匹配的健康汉族已婚女性作为对照组。将112例WWE根据发作表现、脑电图特征分为局灶性或全面性癫痫,均接受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1年或以上。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表现包括白质病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腔隙性梗死和脑微出血等,这些影像学标志物常同时出现。近年来,提出了"总小血管病评分",即将脑小血管病不同的磁共振成像标志物组合成一个测量指标,其目的在于通过影像学标志物总负荷评估更加准确地捕捉来自脑小血管病的全部脑损伤。现就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总小血管病评分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