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的艺术 艺术的提问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提问,教师“以我为主”,缺少师生“互动式”的问答行为,没有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强调提问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增加实际的体验,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所以,好的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我从多年教学中总结出了运用提问注意的“六度”,从而完善了提问的艺术,实现了艺术的提问。
  关键词:角度;难度;坡度 ;精度;广度;速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1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促使学生建立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大胆质疑,“放手”、“放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著名教育家第思多惠认为:“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而课堂提问就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提问的目的应就是开启学生智慧,增加实际体验,理解和把握知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实现艺术的提问,在操作中就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度。
  一、选择好提问的角度
  传统提问中的那种“是不是”、“对不对”的设疑,学生一看书本不加思考就能找到现成答案,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唤醒学生极大的说话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让课堂充满自主探究合作的气氛。
  二、把握好提问的难度
  通过设疑、解惑,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能力和知识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设置的问题如果太容易,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则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设置的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该具体一些,难易适中。
  三、安排好提问的坡度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尤其易者,后其节目”,指明了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强调“高原式”策略,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由多人回答后,再提出深入一层的问题,待学生充分反应后,在提更深一层问题,如此循环进至某一预定目标。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研究提问的精度
  怎样才能做到所提问题精当?要使问题“精”,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悉心分析,熟悉各课、各节、各框的思路和布局,对教材中的重难点、关键处以及知识训练项目,要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备课时多想想:哪些问题该问?怎样问?要问出什么来?重点提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联系的问题,重点和难点是教材的精华,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围绕它所提的问题就会“精”而不繁。再就是注意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迷惑不解时,在知识的转折处设疑,促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打破学生思维上的疲软状态,使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思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处理好提问的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在某些情况下,可通过适当增加问题的坡度来增加问题的广度;也可变更问题的发问角度,使其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增加问题的广度。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广度,也拓展了该题的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思考,给学生展示个性,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调节提问的速度
  提问是课堂上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动的聚合力量,提问可以使学生得以表现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问题发问后,教师有一个侯答的时间,这时教师应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学生,获得反馈信息,选择提问的时机和对象,但在侯答过程中,时间不宜过短,过于急促,思维草率,会降低发问效果;时间过长,思维懈怠,同样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再就是注意不重述问题,教师的复诵,容易养成学生听讲不认真,期待再说一次的不良习惯。
  总之,提问的目的应是开启学生智慧,增加实际体验,理解和把握知识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提问的操作中,应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良好学习体验,针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和选择回答的对象,讲究提问的艺术,注重发问中的“六度”,从而实现艺术的提问。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师素质纲要》M 张立新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1。
  [2]《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 傅道春 齐晓东 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8。
其他文献
摘要:张爱玲在《桂花蒸·阿小悲秋》中描写了上海娘姨丁阿小日常琐碎而艰辛的生活,从侧面反映了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对其生活的多方面的影响,探讨了上海女佣与城市现代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引人思考。  关键词:女佣;都市;阿小;张爱玲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4-02  女佣叙事在中国文学中一直是比较普遍和常见的,尽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
期刊
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5-01  路,越走越远  人,越来越陌生;  路,越走越宽  光,越来越暗;  路,越走越短  人,越来越少;  懂吗?不懂……  懂吗?懂……  作者:王帅斌,笔名:老狼,单位:王牌营销策划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
摘要:短篇小说《摸彩》是美国作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讲述了美国小镇上村民们欢快地进行着一年一度的摸彩,摸彩的结果却以主人公残忍的被乱石砸死结束。图式理论是人类通过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总结概括,然后建立起知识结构从而在以后的交际中对相同情境运用这种已有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本文运用图式理论从世界图式,文本图式,语言图式对《摸彩》人性恶的主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摸彩》;图式理论;人性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写作风格向来以凄美著称。即便在童话作品中,爱与死也常被作为主题。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中,讲述了一个夜莺以死成全爱的故事,死亡在该作中具有深刻含义。柏拉图的《斐多》正是一本探讨死亡的著作,其中的型象本质论和死亡观极为贴合《夜莺与玫瑰》中的两个主题爱与死。经分析得出,王尔德将夜莺与玫瑰分别塑造成理型世界的爱之型和物质世界的爱之象;最终夜莺丧命、玫瑰遭弃、学生绝望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的概念,对于“意”与“志”的讨论涉及作者、读者与文本的关系问题,无独有偶,韦恩·布斯“隐含作者”概念与“以意逆境志”具有相通相异之处,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比较,达到对于作者、读者、文本三者关系更加深入地理解。  关键词:以意逆志;隐含作者;叙事学;接受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63-02  美国著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国际互动越发频繁,国家也开始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而要称之为国家必须同时满足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主权这四个要素,这也是国家有别于其他非国家实体的重要特征。由此可知国家领土在国际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的要素之一;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同时也是国家及其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了解一国就必须先对一国领土的构成、取
期刊
摘要:论文通过两学一做实践活动,从理论层面进入,针对目前大学生内、外在培养要求,从高校教师中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求、思想意识、教育方法等诸方面,结合具体工作事件来阐述辅导员如何正确发挥自身及团体的教育功效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两学一做;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90-01  目前“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
期刊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中的网络交易在我国日益盛行,信息在电子商务中是交易双方沟通的桥梁,所以信息披露问题在电子商务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中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法律规定滞后,职能部门监管无力,经营者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责任过轻,在线争议解决方式使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借鉴域外国家的先进做法,提出完善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信息披露制度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披露;完善  中图分类号:F713
期刊
摘要:当事实与规范不对称,就出现了法律方法生存的空间,运用法律方法来解决法律实践中的疑难案件十分必要。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导性53号案例中,法官充分运用了法律解释、法律逻辑与推理、法律漏洞的填充以及利益衡量原则等多种法律方法,最终做出符合法律,符合公平公正原则的判决,该案件具有典型意义,笔者通过对53号案例焦点的具体分析过程进行研究,来具体解说我国在法律实践中应当如何运用法律方法,以此来得到较为合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在全力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中论述了“什么是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做到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许多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动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法治;习近平;全面依法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