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eng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包括:融入情景,让作业回归生活;增强趣味,让作业丰富多彩;鼓励探究,让作业促进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新课程
  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长期积淀下来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却还是延用老一套,教师对作业的关注与思考不够,从理念到实际操作都相对滞后。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只是“布置”,没意识到要“设计”)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基于此,当前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融入情景,让作业回归生活
  我们的数学作业应该把知识点融入到情景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精选或编制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完成,使数学变得生动、具体而直观,让我们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来感悟,来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优化作业1:在学习了基本不等式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两道作业:
  ①甲乙两个商场同时在春节进行商品降价促销活动,降价方案如下:甲商场是先打a折,然后在新价格的基础上再打b折销售;乙商场是先打折,然后在新价格的基础上再打一次 折销售。如果两个商场中商品的原价是一样的,你会选择去哪家购买?
  ②某金店有一架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它均准确。今有一顾客来买黄金,营业员把一个10g的砝码放在该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放入黄金,天平恰好平衡;然后再把10g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左盘放入另一黄金,天平也恰好平衡。于是营业员把两次称得的黄金都给顾客,说一共是20g。你认为顾客得到的确实是20g的黄金吗?如果不是,那是谁吃亏了?
  其实,把①稍作分析,就能发现只要比较ab与 的大小,用基本不等式很快得解;②也类似,只是还需要用到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显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或数学模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趣味,让作业丰富多彩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新奇有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
  (1)求新。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完成作业也可以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游戏、画画、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联系,把知识技能的训练、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都与活动有机结合,让作业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情绪高昂,勤于思考,乐于创造。
   (2)求近。①贴近生活实际。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设置作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②贴近社会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储蓄问题、分期付款问题、最佳设计方案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可在作业中予以渗透。
  在学习逻辑时,往往要判断命题的真假,不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于是我设法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设计作业:
  优化作业2: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教室前的空地上踢足球,忽然足球飞向了教室的一扇窗户,听到响声的老师走了过来,看着一地的碎玻璃问:“玻璃是谁打破的?”
  甲说:“是乙打破的。”
  乙说:“不是我,是丁打破的。”
  丙说:“肯定不是我打破的。”
  丁说:“乙在撒谎!”
  现在知道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他是谁?是谁打破了玻璃?
  那天的作业,学生做得非常认真,就连平时总是不肯交作业的邱剑同学也跑来和我交流,说他知道“是谁打破了玻璃”……
  3.鼓励探究,让作业促进发展
  新课程的建构性、生成性也要求我们的作业要给学生合作与探究的空间。教师适当地、合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就是给学生提供新颖、独立的思考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1)根据现阶段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探究性作业。探究的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深化;学生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几个人讨论解决。
  优化作业3:如果平面上有两定点F1、F2,我们知道,如果动点P到它们的距离之和为定值,那么P的轨迹可能是椭圆、线段或不存在;如果动点P到它们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那么P的轨迹可能是双曲线、射线或不存在。你能由此探究“关于到两定点的距离存在关系的点的轨迹”吗?如果能,用你喜欢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时间为两周。
  这样一来,学生就高兴地忙开了,或独立思考或自觉组成一个个探究小组。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后,许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来向我“提交成果”,他们居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到两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时点P点的轨迹是什么等等。至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做得很细心,没有忘记分类讨论,大部分用高中的知识都能解决了,可“到两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时,P的轨迹就暂时解决不了了,我提议以后解决,但学生根本不同意,他们继续查资料,有一个同学居然还找来了《高等数学》……通过两周的认真合作研究,硕果累累,学生写成了《有趣的轨迹问题》、《两定点,大文章》、《轨迹的求法》等小文章。
  (2)给定范围或专题,让学生自行选题。这种做法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经历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形成作业成果、汇报交流以及互相评价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探究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他们肯定会很积极地去分析、去查阅资料,发现数学在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中的诸多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剑华.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
  [2]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标教学从2004年就开始实施,我市于2010年响应全国高中新课标改革开始实施,现在已经两年。对此我对我市的新课标教学成绩进行了调查。下面是我的调查情况。  一 教师的调查  现在的学校只有稍微好一点的,都拥有电脑幻灯片等的现代教育设备。在数学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他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教师备课时,设计了很多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很多教
期刊
摘要: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抓住问题的特征,尤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特征,本文就针对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如何抓住教学问题的主要特征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问题特征核心教学活动    运用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在现代教学中被教师频繁采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实的很多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老师对课堂的把控
【摘要】学校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知识技能强,实际应用差的情况.为此,本文引入了“数学模型”这一概念,就此讨论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抽象概念实际应用  一、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应用的缺乏  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数学应强化应用意识,允许非形式化。事实上,数学课程中数学的
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自适应模糊C-壳(AFCS:adaptive fuzzy C-shells)聚类分析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AFCSNN:AFCS neural network)。AFCSNN是模糊Kohonen聚类网络的推广形式,网络权值代表AFCS算法的聚类原型。AFCSNN能够对呈超椭球壳状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另外该
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视觉及自主系统中心(VASC)拥有一些实验室并从事多项研究工作,例如计算机视觉、操作、传感器、移动式机器人以及其它智能机器人系统。VASC的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数学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学生开展其他活动的前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听、思、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主地去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养成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词】创设条件合作学习发展能力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学习。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