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后进生”,努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an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从去年至今悉心阅读了他的中文版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他在一百条建议中有六条涉及“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感慨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所指的“后进生”指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今天所谓的“后进生”也通常指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这些学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纯粹学习成绩不好的;一类是不光学习成绩不好,还存在性格偏差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病人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我认为导致“后进生”出现的原因,除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极少数因智力因素导致成绩差外,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自信心,这种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都不错,你让他参加劳动或者体育锻炼,他比谁都积极,一般性格比较开朗,跟同学老师都能很好交流,他也愿意把书念好,就是一看到书本就头疼;二是喜欢学习,学习也很认真,甚至还很刻苦,但成绩总不见提高的,这类学生一般性格比较内向,除了几个要好同学外,基本不跟其他人交往,学习方法不科学,存在许多问题。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是有部分教师思想认识有偏差,目光短浅、功利心强,把自己的业绩建立在学生的分数上,看学生的是否成才也仅仅只用分数来衡量。因此,一想到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免不了有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就很自然的要对他们加压,提高要求,而他们往往总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也就老是受批评,他们的自信心也就一点一点的被磨灭,形成恶性循环,于是成了众人眼里的后进生。而那种还有性格偏差的后进生,在一些教师眼中则成了灾星,因为他们不光成绩不好,还调皮捣蛋,上课不好好听讲,作业不好好做,甚至还要跟老师作对,简直一无是处,所以不管他们做了什么,做得好还是不好,招来的都是怀疑、鄙夷的目光,所以他们也就破罐子破摔,彻底做后进生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是最能够反映我们在教育中的工作价值所在。那么,到底怎样对待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呢?我认为: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后进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师的业绩如何,光看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健康积极的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他们学会终身发展的技能。世界上许多杰出人物在学生时代学习都不是很好的,可能我们自己教出的学生中原先认为的后进生也有不少做出了惊人的成就,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所谓优生。学生是否成才主要看他的终极发展。因此,我们对那些后进生要更宽容,更温和,更有耐心、爱心,因为这些学生一直生活在歧视当中,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只有爱才能给他们疗伤。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们,肯定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谁都希望被肯定,被肯定能激发人向上的动力,而这些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一旦被激发,会产生不可想象的力量。
  其次,要以多种方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钻研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再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可以和其他同学不同,课上可提问一些难度低的问题,课后面批作业、抽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等,对他们学习上的督查要有持续性。
  不“疏忽和遗漏”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看成是教育的成功,尤其是把所谓的“后进生”培养成一位具有健康人格、志向远大、爱好广泛、学有所成的人,不正是我们教育中的创造性工作吗?
其他文献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加强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的方向上,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力型”转化。  一、拓宽记忆空间,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  记忆是由许多“知识块”作为元素组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收集一些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法则、公式和典型题目解法中的技
期刊
摘 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指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和矿产潜力。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作为国策,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综合回收利用。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家相继出台
期刊
近段时间,新东方总裁俞敏洪一篇题为《锻炼吃苦的能力》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引发了很多家长对于吃苦教育的思考。俞敏洪在文章中提到,他曾对身边成功的朋友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朋友中75%的人来自农村。在中国,大学生中农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得多,但成功率却比城市孩子要高。为什么农村孩子进入社会后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呢?俞敏洪归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  名人明星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高校目前开展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没有落实到“人的培养”上来。本文认为高素质的情商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内在的决定性作用,而高校通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情商素质的唯一途径。高校教师应注重通识教育课程的全能培养功能,培养知识面广阔、人文素养深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情商型人才。为大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打下坚实
期刊
摘 要: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制约高等教育教育质量的情况,在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种基于学生评价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对其实质、具体内容和实施成效进行了阐述,为提高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中的实施成效提供了一种保障方案。  关键词:高等教育 课程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 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
期刊
摘 要:机器人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开展机器人教学是中小学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所谓机器人教育,通常是指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或利用教育机器人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 机器人教育被现代教育学家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活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可以普及机器人知识,提高机器人的应用水平,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克服信息技术教育中的
期刊
耳聋儿童由于听觉器官上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社交活动,成为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的聋人。大部分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普通学生相比较,聋生的认知水平一般停留在表象思维上,对抽象的概念不仅知道甚少,而且理解上也非常肤浅,道德判断水平也较低,常常表现为理解问题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而聋校的品德养成教育就是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观点和知识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该学科的这个特点决定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高中政治课该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政治课程是文本与体验课程的结合,是教师与学生共
期刊
我们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不断深化水务改革。特别是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为龙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改革的触角延伸到县区、乡镇和村组,以此为动力,一举完成基层水务中心站改革,使水管单位体制和基层水务服务体系成龙配套,建立起县区、乡镇、村组、协会和管水员五级水管公共服务体系,水管单位体制、基层水务服务体系和水权水价三项改革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落实了管护责任制;建立了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管理长效机
期刊
摘 要:中学生物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从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探求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实现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导入;设疑;多媒体;实验;生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