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乐亭大鼓唱词的育人价值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乐亭大鼓作为“冀东三枝花”之一,既感性又抽象。其唱腔设计和作品意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唱词内容蕴涵着深厚的育人价值。本文以部分唱段为例,分析乐亭大鼓的育人价值,说明其唱腔设计和作品意境。
  【关键词】乐亭大鼓;唱词;文学;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74-02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民族文化——冀东三枝花之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乐亭大鼓已经传承了上百年。它旋律优美,唱腔丰富,其唱词的育人价值更值得挖掘。过去民间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不高,乐亭大鼓的传承主要靠人们口耳相授或自己摸索,传播载体是各村巡回演出的说书人。在这种特殊的传承过程中,乐亭大鼓唱词中的育人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现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偏重知识传授,忽略道德培养的现象,而乐亭大鼓作为一种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育人价值是书本知识和学校教育无法相比的。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亭大鼓的部分唱词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乐亭大鼓的唱词在思想内容方面,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作者们将唱词作为一种启蒙、宣传、教化的手段,或歌颂爱情、或鞭笞丑恶、或弘扬孝道、或讽刺腐败。在具体内容上,从个人修养到为人处世再到家国情怀,无不涉猎;在题材选编上,既有古代名著的改编,又有紧跟时代的创作。随着演唱技巧各种唱腔的不断丰富,唱词内容也在随之创新。
  一、丰富的唱词内容
  (一)孝道与大爱。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为社会所提倡。在过去的农村,孝道主要来自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监督。乐亭大鼓的艺人们结合现实编出了很多小段来讽刺身边不孝的行为。当说书艺人们表演的内容和某些人沾边时,老百姓们会毫不掩饰地嘲笑和指责,这就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乐亭大鼓《过阴天》:“有一个中年男子本姓饶……对他的老娘不尽孝……他有个儿子叫小宝……等我长大了也跟着你们学。”整个唱段叙述了饶志高夫妇包饺子、婆婆来了藏饺子的故事。通篇只有叙述,没有评论和指责,但最后孩子的一句话“等我长大了也跟着你们学”可谓振聋发聩,对听众具有警醒作用。乐亭大鼓在鞭笞社会不良现象的同时,也不忘歌颂好的婆媳关系。如《婆媳情深》:“……有一个巾帼女子高秀云……擦了擦泪水强作笑……从此,侍奉老人更为尽心……先进事迹深入人心。”这样的婆婆和儿媳,处处为他人着想,老人可敬,媳妇可赞,体现出我们新时代的家庭美德,对听众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引领作用。
  乐亭大鼓的唱词中还有大爱情怀。比如《鞭打芦花》,乍一听以为是一个宣传孝道的段子,但仔细琢磨才发现,它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孝道。闵子骞被后母虐待,事发后,后母受到惩罚是应该的,也是每一个听众希望听到的。但是子骞的表现却超出了人们对一个孩子的认知。“‘尊爹爹,孩儿有话多有冒犯……再者说,我娘在,我一人冷,孩儿我情愿。可我娘走啊,我们哥仨都受寒。’……子骞说:‘冻死孩儿儿也心甘,我不愿一家人从此拆散,我不愿骨肉分离地北天南。’”子骞苦苦哀求父亲原谅继母,主动承担责任,他的行为远远超出了“孝顺”的范畴。他为父母着想、为弟弟们着想、为家庭着想,这种为别人着想而产生的宽容和原谅恰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爱的最高境界——大爱情怀。对比当下一些人的睚眦必报、社会的恩怨情仇及今人的戾气和狠毒,子骞的这种大爱情怀值得世人学习,毕竟原谅和包容一个刻意伤害自己的人很难做到。
  (二)爱情与家国。自古以来,美好的爱情都是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重点歌颂的,乐亭大鼓也不例外。乐亭大鼓中的爱情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双锁山》本是描写南唐和北宋交战的一段故事,却没有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即便写到交战场面依然让人感到美好。这不仅缘于表演者高超的演唱技巧,也归功于作者独特的视角。“只见她:凤翅金盔头上戴,光华闪闪耀眼明……只见他:浑身上下似银砌,能人织就的百花名……怎么那么好听。”这段鼓词运用比喻,勾勒出高君保和刘金定的外貌和装束,栩栩如生,加之刘金定俏皮的话语、活泼的性格以及他对封建旧势力的反抗,都让人喜爱有加,甚至忘记了这是在交战,分明是开在阵地上的两朵爱情之花交相辉映。
  乐亭大鼓的唱词中还有家国情怀。如《婆媳情深》,表面歌颂的是婆媳关系,实则赞颂为国牺牲的奉献精神。唱词把国和家融为一体,体现人间大爱。《血洒羊城》更是站在历史角度,歌颂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使听众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值得一提的还有近几年创作的新段,如何建春老师的《北河水城好风光》,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三)反腐与反抗。反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乐亭大鼓作为一种教化人民的艺术形式勇敢地承担起了鞭挞腐败,为人民说话,为正义放歌这一社会责任。如《唐僧行贿》 “在往年来取经的他们都送礼……取经的看着我们辛苦都送礼……到时候上医院看病还得排队,要是没后门咱连好药都开不来……”假借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后的遭遇讽刺了当今社会求人办事不易、就医看病难的腐败现象。通过其中的“猪八戒”“阿南”等人物道出了“人情世故”,让为人单纯的唐僧、善良朴实的沙和尚和一身正气的孙悟空“大开眼界”,也让广大听众深恶痛绝。在唱段中,作者巧妙运用一些当今社会的事件和词语,加大了借古讽今的力度。
  乐亭大鼓的唱词中除了有反腐,还有反抗。著名艺术家靳文然的《大闹天宫》对孙悟空大闹天宫进行了详细描写,赞颂了底层人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此外,上文提到的《唐僧行贿》中的孙悟空也是反抗精神尽显。唐僧师徒反复遭到刁难和索贿,唐僧和沙僧更多表现出无奈,猪八戒因其前世天蓬元帅的经历对此表示理解,劝慰几人逆来顺受,“猴哥吔……如今的事情可是很难办……讲什么公道理儿歪……”唯有来自“民间”不谙世事的孙悟空表现出了极为鲜明的反抗精神:“孙大圣差点把鼻子给气歪……我找如来去算账,定把阿难来制裁……”“大圣一见重重怒,啪嚓嚓猛把经卷地上摔,嗖嘍喽耳朵眼取出金箍棒……”。这些场景不仅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也极为形象地讽刺了官场的腐败,塑造了孙大圣勇于反抗权贵、勇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的人物形象。   (四)改编名著与寓言故事。乐亭大鼓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和古代名著,其长篇大部分来自名著。作者通过对名著的改编,向听众传达正能量。如长篇书目《杨家将》《岳飞传》等歌颂了英雄,《包公案》等赞美了历代清官廉吏。不管长篇、中篇还是小段,都围绕着歌颂英雄,歌颂正义,宣扬除恶扬善和为民谋利,对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
  乐亭大鼓还从寓言中汲取营养。如何建春老师的《盲人摸象》等,将寓言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使这些寓言更加惹人喜爱。这些段子短小精悍,适合初学者学习,是乐亭大鼓的“轻骑兵“,其作用不可估量。
  乐亭大鼓不仅在文化生活不丰富的地区起到了育人的作用,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此外,乐亭大鼓除了唱词方面体现育人因素外,在唱腔设计和作品意境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二、唱腔设计和作品意境
  首先,乐亭大鼓的唱腔设计充满艺术美。与其他大鼓相比。乐亭大鼓唱腔设计更为复杂,号称有“九腔十八调“广泛吸收姊妹艺术的长处,使自身唱腔不断完善。这种优美的艺术唱腔给听众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和音乐上的熏陶;其次,作品体现了意境美。开始,多数人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慢慢地,会被其优美的唱腔所陶醉;最后,会进入一种优美的画面,一种更高层次的意境。这种欣赏的阶段变化可分为三个层次:故事的呈现、旋律的表现、意境的感受。第一层次着眼于表层的体现,接近俗话中的“外行看热闹”。人们为了追情节早早到书场等说书人,这是最浅显的表层意境,尽管把听众的胃口吊的很高,但一旦得到满足就一切释然了。如果只停留在这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大多数观众也就慢慢散去,乐亭大鼓最终成为一种儿时的记忆。
  第二层次的赏析有了艺术的情怀,此时的观众不再停留在追求故事的跌宕和情节的曲折,他们甚至愿意反复欣赏同一唱段,并随旋律摇头晃脑地哼唱,进入了一种忘我的音乐世界。这层次的观众不仅或多或少会唱上几段,而且谈起演员和唱腔来能说得头头是道,他们对演员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比较挑剔的境界。这个群体的听众是乐亭大鼓真正的粉丝,乐亭大鼓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爱好。
  第三层次的赏析则是基于前两层次的“超越”和“升华”。在此过程中,一种高雅纯正的鉴赏趣味也在逐步养成。这一层次的听众是比较专业的人才,他们会随着《鞭打芦花》情节的进展发现人性美,他们会透过《双锁山》人物外貌的描写听出音乐美服装美,他们会透过唱词表面看到唱词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会油然生出一种人格或智力上走向完美的喜悦之感。
  再次,作品的乐观主义给听众一种正面的鼓舞。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乐亭大鼓很少有悲剧结尾。这与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密不可分。作者不愿看到人间悲剧,听众们劳动一天也不愿被说书人弄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大家都是抱着“找乐子”的目的来听书,所以不管哪方面的题材,大都是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比如《鞭打芦花》,听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泪流满面,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让大家感到非常满足与高兴。
  当然,乐亭大鼓唱词因受时代或者创作者的文化水平所束缚,也存在一些糟粕,但其主要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它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多少年来,它在冀东大地上越开越娇艳,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乐亭大鼓的育人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艺人们创作的作品,为新时代献上独有的强音,在育人的舞台上发挥独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常青等,乐亭大鼓精品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220-223.
  [2]卢常青等,乐亭大鼓精品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7-8.
  作者简介:
  王会成,汉族,男,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動计划《民族文化——冀东三枝花之乐亭大鼓的传承和创新》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师口语。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雄“香火龙”是广东省韶关地区具有地域特色以祭祀、娱人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本文研究中发现:目前南雄“香火龙”在保护开发中存在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没有进行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问题。从而提出采用进入校园和课堂、进行旅游开发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等手段挖掘出其潜在的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香火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保护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的“家国情怀”,它的存在使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总能在危难时刻化险为夷,创造出新的辉煌。本文从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儒家思想中的家国情怀以及当代我们对家传统国情怀的继承和发展三方面对家国情怀进行分析,以浅谈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关键词】家国情怀;儒家;时代蕴意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麦积山石窟壁画现存1300余平方米,多为北魏、西魏、北周、隋时制作,特殊壁画形式是薄肉塑(绘塑结合),本文探讨题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壁画,并与克孜尔石窟壁画、莫高窟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着眼其内容题材、艺术表现与设色技法,概括其艺术价值,体会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内髓,并加以传承。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莫高窟壁画;西魏;线条;色彩配置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中国的“傩”是我国古老的巫文化的一种,常常表现为古人们通过舞蹈的形式请神驱鬼,驱疫免灾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而傩舞就是来源于此。每到过年时期,人们就会举行傩舞仪式,跳起傩舞而祭祀祖先以求得祖先的庇护。傩舞是巫文化中的大型舞蹈形式,流传于全国多个地方,如安徽、湖南、江西等地。本文采用多种手法通过对傩舞的概况、傩舞的艺术特征以及傩舞文化现状的阐述,希望能够更多地保存中国传统 “傩”文化,并且了
期刊
【摘要】连环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读物,他们能够通过连环画来对我国传统的文化进行更多的了解。连环画又被称为小人书,主要是由图片和文字共同构成,一般是由一些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等,深受小朋友们的欢迎。连环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原著照搬到连环画中,而是通过解构与重塑进行二次创作,但是不能够偏离原著太多,从而通过连环画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首先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艺术性和思想性也极为丰富,因而对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价值探究也非常的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在重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其积极的思想价值,以及在思想塑造工作中的深广意义。本文不仅肯定了传统民族音乐在思想塑造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从彰显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内在美的品格、深化传统
期刊
【摘要】黄梅戏独特的唱腔、通俗易懂的戏词、丰富的表现力使其广为流传,向世界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现如今黄梅戏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戏曲自身学习难度大,另一方面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对黄梅戏不断发起冲击,其影响力为主要流传于安庆地区的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极具地方特色,其影响力不断减弱,已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因此,我们必须对如何发展黄梅戏做出思考。本文将尝试分析黄梅戏的文化本质及发展形势,探索戏
期刊
【摘要】线在艺术领域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中国画中对线的研究历史更为悠久,从这些中国画发现,中国的山水画中线条运用得尤为突出。中国山水画绘画过程中的线,贯穿统一了形形色色、丰富变化的绘画技法和笔法,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借助多样的造型强化表现力,使作品更具空间感与层次感。  【关键词】山水画;线条;空间;塑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如何译好古典诗歌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至关重要。本文从诗学、认知隐喻学和翻译学的视角,结合许渊冲版苏轼诗词翻译,分析中国诗歌意境与意象的特征和功能,指出此类翻译应遵循“文化等效+音形再现”的复合翻译标准,以此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诗歌;意境;意象;文化等效;音形美现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6
期刊
【摘要】桑植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中的一种,其本身并不是单独一个民族的歌曲,而是如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集合而来的一种民歌,是当地传唱比较多的民歌类型。相对于一般的民歌来说,桑植民歌可以说是兼容百家所长,在各个领域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地方,尤其是桑植民歌的表演中,更是有着自己最独特的地方。所以,充分探究桑植民歌的内容,有利于对桑植民歌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并融合在全新的歌曲之中,促进其发展。针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