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南雄“香火龙”的保护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6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雄“香火龙”是广东省韶关地区具有地域特色以祭祀、娱人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本文研究中发现:目前南雄“香火龙”在保护开发中存在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没有进行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问题。从而提出采用进入校园和课堂、进行旅游开发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等手段挖掘出其潜在的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香火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保护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0)42-0044-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韶关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SZ2019SK08);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2018WQNCX160);2018 年韶关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旅游纪念品设计》。
  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有一种称为“香火龙”的民俗活动。所谓“香火龙”,就是用竹篾和草茎扎成草龙,然后在龙身插满燃香。该活动就是用“香火龙”来祭祀、供人娱乐,有渲染节日氛围的作用。南雄“香火龙”是在农耕条件下,南雄人民为了祈求消除虫害、五谷丰登而创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雄市百顺镇白竹片村的“香火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南雄“香火龙”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自从南雄“香火龙”被纳入国家级非遗保护体系之中,获得了政府、媒体的重视和保护,在2018年春节期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文明密码》节目。
  一、南雄“香火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
  (一)表演形式
  南雄“香火龍”据说从清初开始相传,而白竹片村人将“香火龙”视其为自己的保护神,所以每次“香火龙”出动都意味着在请神,需要遵循“起龙——舞龙——送龙”这样一套固有的程序。整个仪式表演对于“香火龙”项目来说是属于现象层的,其中的“起龙”“化龙”部分属于具有程式化的仪式,而“舞龙”则属于文艺表演。仪式和表演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呈现了具有传统民俗气息的“香火龙”,在祭祀的同时也可供大众娱乐。
  起龙:在“香火龙”出动的前一天,白竹片村的村长就宣布第二天为香火龙抬头的吉日,还要确定舞“香火龙”的人选,并通知相应的人家作好准备。起龙的主要程序有:设案、焚香、作揖、施叩礼。需强调的是在此过程需保持绝对的严肃,以保证对神灵和祖先的虔诚之心。祭祀完成之后就要进行“香火龙”的点火仪式。把用竹子和稻草扎成且插满“罗汉香”的香火龙身请出来;舞龙队员手持火把点燃“香火龙”身上的每一根香火。整个龙身火红一片,香火龙顿时显得威武壮美、惟妙惟肖。“香”与“火”是舞香火龙的魅力所在,点点香火构成金光闪闪的火龙,仿佛注入了生命。[1]
  舞龙:舞龙是最为精彩的部分。舞“香火龙”是从“龙珠”引导开始的,龙珠其实就是一个香火球。舞龙表演的项目主要有:在开始时,一个人拿着“龙珠”围着舞龙场地跑一圈,引公、母双龙入场。首先是表演“火龙拜门”:两条龙从东、西两个方位同时入场,舞龙人以箭步向前移动、用八字手替换舞动香火龙上下翻滚,向东、南、西、北四方参拜。然后是表演“双龙戏珠”:拿“龙珠”的人站在双龙中间,表演各种吸引双龙的动作,舞龙的人随着音乐站马步,以高低变换的八字手舞动公龙和母龙上下左右翻滚摆动。接着表演“双龙出海”:双龙的龙头频繁抬头,龙身上下左右摆动,舞龙人围着场地转一圈。这象征着双龙在大海里面遨游。接着表演“跳跃龙门”:龙头左右缓慢移动,舞龙人碎步向前;然后龙身弯起,舞龙人转身以跳跃步依次跳跃移动前进。接着表演“云游四海”,跳跃龙门后,双龙变阵由双龙变为单龙,舞龙人以快步绕场四周跑动。舞龙表演使得“香火龙”项目中充满了欢快、热闹的氛围,有利于活跃节日的气氛。
  送龙:当舞龙表演结束之后,舞香火龙的队伍就按照之前的规划路线举着公龙和母龙开始“游村”。“游村”的时间取决于燃香何时烧完。当“香火龙”只剩草龙的身体时,鼓乐队又开始敲锣打鼓,舞龙人把草龙举到村边的沙官庙前用火烧掉。这寓意着“神龙归天”,人们期盼着神龙保佑年后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送龙是“香火龙”活动中最后的环节了。到了晚上,村里的村民们还会杀一头猪,摆宴席慰劳舞“香火龙”的人员,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二)文化信仰
  从南雄“香火龙”表演中我们可以能看到很多信息,比如:草龙的制作中的扎草、竹篾工艺和插燃香。仪式程序和表演中的:祭祖、起龙、舞龙和送龙。在表演展示中的诸多动作:火龙拜门、双龙戏珠、双龙出海、跳跃龙门等。进一步研究仪式表演过程中的元素,如龙的形象、元宵节、龙抬头等,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民俗中的神灵信仰对“香火龙”的影响。中国民间信仰以神灵崇拜为主要核心,最大的特征就是庞杂性、地方性、多元性和功利性,这些特征都是与我国广阔的地域有紧密关系的,从此意义上来说,中国民间神灵形成机制在于一地民众的自然选择。[2]
  二、南雄“香火龙”的保护开发策略
  (一)困境
  南雄“香火龙”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曾经非常兴盛,每年都有很多人参与这项活动,这也是南雄“香火龙”能从清朝康熙年间流传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南雄“香火龙”出现了一些危机,这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可供人们娱乐的活动越来越多,在娱乐方面有更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南雄“香火龙”曾被看作是“四旧”,这使得“香火龙”在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在传承上出现了断代。所以目前南雄“香火龙”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乡土文化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
  曾经过年的时每逢南雄“香火龙”的表演,观众都是人山人海,甚至很多人都从外地赶很远的路回来观看表演。由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接触了很多流行事物,对南雄“香火龙”这一民俗表演不是很有兴趣。现今的“香火龙”表演,观众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但不去看“香火龙”的表演,甚至还可能取笑这种表演太老土。   “香火龙”是在土地上流传开来的民俗艺术,没有观众,很显然也会使南雄“香火龙”的传承面临危机。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他们倾向于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以南雄“香火龙”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2.没有进行适度的开发。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度适度的开发,既可以增强宣传和保护,又可以提升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南雄“香火龙”在2010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南雄政府部门还没有对其进行适度的开发以及宣传,所以到目前为止南雄“香火龙”还只是停留在逢年过节的节庆活动时进行的表演。
  (二)保护开发策略
  在现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需要保持“香火龙”的影响力,能继续为南雄人民的生活服务,使民众对该项目产生自豪感。对于南雄“香火龙”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需要兼顾二者、把握合理有效实施的度,其中的难点在于,新的开发既要能满足当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文化的整体性,尊重韶关地域文化的活态形式。为此需要探索多种途径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南雄“香火龙”的保护开发工作。
  1.推动南雄“香火龙”进校园、入课堂活动
  在传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通过师徒口传身授的方式来进行,但现代社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传承方式必须改变,才可能使南雄“香火龙”更好地传承下去。“香火龙”进校园是一个可行的方式。舞“香火龙”是一个集体的体育项目,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未来社会中这两点因素对于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学生普遍都存在身体素质不够好、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在韶关地区的中小学乃至高校体育课程中可以设置南雄“香火龙”的内容,开展“香火龙”的普及教学和推广;请“香火龙”传承人讲授课程,涵盖“香火龙”的文化内涵、扎制技术、舞动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培养真正理解什么是“香火龙”的接班人。学生不仅能接触到不一样的课程内容,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韶关的民俗文化。当学生都接触到了“香火龙”,培养了年轻人对该项目的兴趣,就会有更多的人去觀看“香火龙”的表演。当中肯定会有少数人对“香火龙”感兴趣,学习其制作与表演,也就成为了“香火龙”的传承人。
  2.将南雄“香火龙”中的竹工艺应用到产品设计之中
  扎制草龙用到的是竹编工艺,竹编看似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使用太多了批量化生产的用品。竹编制品不仅符合生态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这种手工制品还能带给人更加亲切的感觉。如何使竹编制品在现代社会中产生商业价值?这就需要借助产品设计师的力量了,竹编制品的形态应该是重新设计过的,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能应用到现代生活当中。
  南雄“香火龙”的发源地百顺镇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是盛产毛竹。毛竹作为一种生长快速的自然材料,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将毛竹和当地人的竹手艺结合制作符合现代美学理念的产品。竹产品设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一丝文化气息。将竹工艺结合设计师的创意进行生产性利用,不仅能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也有助于南雄“香火龙”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尹少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的传承——以粤北南雄舞香火龙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16):184—185.
  [2]赵李娜.环境、信仰、文艺与生活:人地关系视野下的国家级非遗叶榭舞草龙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4(3):187—196.
  作者简介:
  黄伟,男,湖北黄冈人,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领域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冬,楼钥奉命出使金国,全程历时月余,往返数千里,途中他以地名和时间为线索,挥笔写下了十三首纪行诗,作品中不但有离家远游常见的羁旅之愁,还饱含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对金虏的痛恨,格调沉郁雄健,颇具前人以诗为史的遗风。这样的特色既是产生于彼时两国对峙的特殊历史环境,也受到创作者由宋入金、横跨南北的频繁空间位置变换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楼钥;使金诗;行游诗;文学地理  【
期刊
【摘要】休谟问题,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学界和科学哲学领域一直备受争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很多科学家和逻辑学家相继提出各种方案,波普尔和拉卡托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针对休谟问题,波普尔以证伪主义为理论基础,想要从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角度来阐释归纳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又在证伪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库恩的范式理论,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精致证伪主义,主张从历史主义的角度理性地阐释归纳的合理性。对比两大证伪主义,
期刊
【摘要】人文艺术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显露出的利与弊问题一直是受到争议的。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保护与传承开始采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发展大形势下,人文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拓宽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革新。根据广西人文艺术的保护传承现状与特点及实践表明,建立人文艺术遗产数据库(AHHIM)进行广西人文艺术的传承保护是有显著效果的。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数字化
期刊
【摘要】“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从中国画的青绿山水中提炼出檀木及松石造型加以大漆髹饰,又取松石之绿,其意在将国画中青绿山水的意境之美延展至漆饰之中。通过对传统漆工艺技法的深入探索,发现传统漆工艺审美体现与工艺技法,在当代首饰设计与制作中的设计制作思路及工艺技法运用,以此探寻一种崭新的设计表现方式及制作工艺。  【关键词】漆工艺;
期刊
【摘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的认识,是最早的唯物论与辩证法观点的出现。客观地反应了宇宙的产生与发展。认为宇宙中最根本的物质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也有人把道称为元气。把道也认为是混气,只是取名不同。我们在这里分析一下气的本质及其变化,让大家清晰简单地对气有一个认识。  【关键词】道家;气说;气化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福克斯在《奥古斯丁:忏悔和归信》一书中反思考察其《忏悔录》一书,探索摩尼的信仰、西塞罗的著作和柏拉图主义如何推动奥古斯丁逐渐走向基督教这个问题。其中也许同样重要的是,他的母亲力求看到儿子皈依大公教会的决心,以及奥古斯丁自己与其人之欲望的斗争。  【关键词】忏悔;归信;转变  【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28
期刊
【摘要】“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赣南客家“和”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团结亲好睦族、唐宋古韵的客家山歌及客家方言,蕴含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彩民俗活动等等。本文重在运用顾明栋教授的基于“恕道”的金字塔模型来引导推出赣南客家“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赣南客家;“和”文化;跨文化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期刊
【摘要】鲁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的载体,长期以来隐藏在民间,蕴含着中国浓郁的民间特色审美文化和造型理念,当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世人所传承。然而在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鲁锦艺术产业转型过程中却暴露出宣传手段单一、产品形式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极大影响了鲁锦艺术的传承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此,需从创新角度出发,开拓新的艺术产品宣传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艺术产品生产效率,丰富艺术产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的旅游经济,而且能够有效地宣传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弘扬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可挖掘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绳带编制技艺的研究,探讨以其为基础进行的文创产品设计。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传为元素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更为人们的生
期刊
【摘要】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慢慢变化,现在人们不只是满足于物质生活,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在工作之余,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建,要把群众放第一位,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我国的社会文化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越来越需求精神世界,创建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