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迁移规律教好职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高中学生是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和其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先前的学习对程序设计知识的学习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运用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将迁移规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对职高计算机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学习 迁移规律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
  迁移是“在一定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Sawrey)”。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存在着某种彼此互相影响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习惯用自己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总希望将新的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中,这种心理活动现象在心理学中叫“迁移”。职高学生是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和其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本文就数学学习对职高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结合职高计算机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补充学生计算机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掌握好学习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迁移发生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得越多、越扎实,越有利于迁移的发生,越有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目前我国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从教材看,在计算机数学知识方面的内容十分欠缺,或空缺,或零散;从教学双方看,教师对计算机数学重视不够,例如在数学考试的命题上,计算机数学题目方面的知识少有入选。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最好在讲解范例的过程中分析其设计思想;探讨算法时,穿插程序设计相关的初等数学中的计算数学方面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或者复习旧知识。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是补充或者系统化下列知识:1.不定方程,初等试论中的试验法;2.逐次逼近法,近似计算知识;3.辗转相除法;4.递推法给出序列;5.教材里一些关于自然数的公式。这些知识是职业高中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常用基本方法。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则不仅能够顺利完成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而且能够促进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概括两种语言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
  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是迁移产生的基本条件,其量的多寡、质的深浅和人们对它们的主动程度,直接关系到迁移的强弱。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综合,把数学语言和算法语言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提取出来,全面、系统地认识它们,无疑对提高学习算法语言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1.数学语言和算法语言使用的符号系统
  算法语言是可以用严密的数学形式描述的抽象的符號系统。与数学语言的符号系统比较,二者十分近似。它们之间有下列明显的共同之处:两种语言均以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括号、运算(包括逻辑运算),各种运算的意义相同,运算顺序一致,符号也大体一样;数学中的基本初等函数和BASIC语言中的标准函数意义想通,形式也基本一样;单字母变量、下标变量包含有数学里变量的意义,其形式在数学里能找到相应的模型,如数组元素A(I,J)?圮Ai,j或ai,j。
  2.数学语言和算法语言使用的表达方式
  数学式子和BASIC表达式都是运算符号将数、变量、函数连接起来的式子,二者表达方式基本一致。在读、写程序时,总是要遇到数学式子和BASIC表达式二者间的互译。由于这一联系,学生只需要记住个别的区别,就能顺利地进行。例如,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三角形,我们只需根据对应的数学公式,作个别变动,就可以用BASIC表达式表示出来,使问题得到解决。又如,BASIC程序中出现的一些表达式,如求平均值、方差问题程序中赋值语句里的X=X (A(I)-X)/I、S=(I-1)/·(S (A(I)-X)·(A(I)-X)/I)。赋值语句中只要“=”式变量与左边相同,则往往表示的是一递推公式。这“=”式实际上即时公式■■=■■-1 (ai-■■-1)/i、Si=■[si-1 (ai-Xi■)](■■表示i个数的平均值)。
  对于上述这些共性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对照表充分地揭示出来,并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概括,从而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它们,进而深刻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内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对算法语言的各种规定不再视为全新的独立的个体,而是与数学类比,纳入旧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的识记、理解。这样就能弄清一点(对应规律),记住一片,理解一片,就可以温故知新。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开始学习算法语言时大量的概念和符号记忆理解的负担,提高学生读、写程序的能力,掌握BASIC语言设计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养成善于归纳的习惯
  职业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具有要求概括的共同内容和反应共同规律的材料,创造适合学生探求知识的意境,引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例如,在讲条件分支和循环语句的综合运用时,给出下列题目和问答,要求学生自行解决。
  1.求方程4x 5y=20的正整数解。
  2.小张有款6角7分,本子的价格是8分、6分、5分、4分,问各种铅笔各买多少支,刚好把钱用完?若每本本子买一本的情况下,求使余款最少的买法。
  在学生编程解答完之后,教师可以在提问:
  1.这两个题目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这两个题目的程序有什么相同点?
  3.编程和数学中的解不定方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不同题目不同回答,从而引导学生概括出解这类问题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即“确定范围、逐次试验、比较判断、输出结果”。概括出对应的循环和条件分支语句为主体的程序编制方法,领会计算机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人解题过程精确的序列化,高度的自动化,其算法是相通的,理论和经验都证明,学生自己深入思考获得的规律性的东西,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四、结语
  在新的世纪,信息化浪潮快速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积极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克服负迁移现象,让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具有适应快速多变的信息社会的能力。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书法正面临着外部传统生态逐步解体的特殊背景,书法文化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续古维新的特殊时期,如何关注和投入这种历史变迁中,并及时地给予理论上的回应和实践上的探
我自从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各位领导和可敬的师长的悉心指导下,自己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
STEAM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单科知识互不联系的局限,将科学、科技、工程、艺术、数学五个学科进行相互联系、综合运用,强调跨学科、多领域综合运用的理念.[1]创客(Maker)教育
在新课改形势下,很多学生对于3+1+2模式了解甚少,想选择政治的学生多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刚进入经济生活学习,很多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学好经济生活提出了自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长期以来,学困生不但困住了学生,也困住了老师,为转化学困生,老师们想千方设百法,虽小有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不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学困生问题究竟要如何对待?rn一
期刊
本文通过对马琳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16进8的比赛进行深入分析,从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系统地研究了以马琳为代表的直拍单面弧圈选手的技战术特点及应对策略,并结合本科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教学的核心素养这一项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作为老师,就应该要把握住课堂,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得他们能够对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爱上学习
对于中小学体育运动队的组建与管理,在组织机构和学校领导重视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有效地奖惩机制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管理,通过走教体结合之路,将人力、物力、财力等用在关键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正处在重大的改革时期。尤其是教育思想的改革,他是决定如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这就是说,要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实现由“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