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堂上采用的启发式教学主要有正问启发、反问启发、观察启发、情境启发、推理启发、判断启发、对比启发、类比启发、辐合启发、扩散启发。这些方式的运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启发式;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9-068-021
  
  历史课堂上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提出: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什么?匈牙利革命是不是暴力革命?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是否违背马列主义原理?为什么?当时匈牙利具备哪些历史条件使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这些可能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主要问题是国家机器问题。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化,造成国家政权不稳定,旧的国家机器软弱、瘫痪。而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给和平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有个深刻、完整的认识。
  
  二、反问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观察启发
  
  这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象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例如,讲《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这幅插图,启发学生思考:致远舰上面为什么有那么多烟团?为什么这些烟团向右倾斜上升?从而说明它多次中弹,而又是坚持战斗,宁可葬身鱼腹。也要开足马力向“吉野”舰冲去的果敢行动。接着再问:为什么致远舰撞不到“吉野”舰而反中鱼雷呢?经教师讲解致远舰制造技术不如“吉野”舰先进后,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埃打”的道理。
  
  四、情境启发
  
  这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李大钊、方志敏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
  
  五、推理启发
  
  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六、判断启发
  
  是依据史实。经过点拨,把认识提高到能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高度上,来判断历史结论的是与非。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③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④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⑤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七、对比启发
  
  这是将一个问题对应的两个方面,或截然不同的历史知识加以对比,经过启发,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例如,讲“商鞅变法内容”时,可提问每点内容“废”的是什么?“立”的又是什么?①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中有决定性作用):废的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立的是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战:废的是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弃农经商的旧俗;立的是耕战之功,重农业生产的新风。③建立县制(上层建筑变革):废的是奴隶制的分封制,立的是中央集权制。通过一“废”一“立”的对比启发,不仅使学生彻底理解了变法的内容是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而且清楚地看到:变法是适应经济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也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变法的意义和性质。
  
  八、类比启发
  
  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此外,也可以横向类比启发。例如,将东西方在公元前5世纪的两位有辩证思想的哲学家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进行比较。横向类比启发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
  
  九、辐合启发
  
  是将某些历史事实进行综合,经过启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深刻、牢固的概念或理论。例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然后提问: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固有矛盾和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及势力范围的利害冲突引起的,这种帝国主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从而得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结论。
  
  十、扩散启发
  
  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发问,让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重新组合知识,多方掌握知识,是一种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启发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例如。讲《明治维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后,围绕这一问题指出:①如何评价明治维新?②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影响?③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④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不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方思考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启发式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其他文献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首先要明确和谐哲学的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人格教育的内涵解析、历史回顾与现实性,核心在于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体系。  关键词:人格教育;大学生;和谐哲学  中图分类号:D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9-009-003    人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导意识,是中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人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不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军事航海指挥员的任职需要,根据《STCW78/95公约》和《海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要求,分析现行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教育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海军院校航海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革海军院校航海类教育的新思路:以《STCW78/95公约》和《训考大纲》为标准,建立军事航海教育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以满足第一任职需要为前提,力求与地方院校航海类专业教育接轨;高标准、高起点,培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由讲和练两个大部分组成。为克服哑巴英语,学习英语要以练为主,讲练结合。当然,这里的“练”是科学的练,是巧练,而非题海战术。  关键词:听读训练;说写训练;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9-066-020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感知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语言材料,培养思维能力;巩固
期刊
摘要:该文从阐明老子的“无为而治”观、“善恶”观,和“契约”观出发,揭示了老子“德治”政治思想。并阐明正是老子“德治”政治思想构成了“和谐”社会的条件。  关键词:老子;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9-001-001    今天,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问题,一时间,论者如云。其中,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即从老子思想着眼来阐述
期刊
摘要:奥苏伯尔的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接受学习进行科学的分析,指出它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等方面介绍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关键词:有意义学习;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9-048-01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但从学习的内容学
期刊
摘要:PMC模式由于其管理的专业化,可以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中信息沟通不畅、各管理方协调不力等弊端,在国外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主流管理模式。但我国在实施应用此模式时,由于对自身国情认识不够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其优势未能很好地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在引进PMC这种模式的时候,不仅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吸纳国外一些宝贵经验,还要结合本国自身实际,据此去进行模式创新,使PMC模式“本土化”。  关键词:项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个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工具,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强他们学习的决心与热情。在启发式教学中应注重创设语境,让学生有一个进行交际活动练习的环境。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通过听、说、读、写、译的练习中发展交际能力,保障交际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交际化英语;课堂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即行政建设,已不可能继续固守苏联模式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行政发展和行政建设道路。制度创新是行政建设的核心。是促进行政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制度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辨证关系:坚持分步实施、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把新课改精神实施于教学过程中,化学以其独有的特色——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空间。  关键词:创新活力;创新品质;创新潜能;创新实验;创新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9-079-02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化学实验内容的改进,学生实验的增加。实验
期刊
摘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理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措施,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注重典型引路,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巩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