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兴趣可使脑细胞处于良好的接收状态,最佳地接收输入的信息。教学内容新颖而引人入胜,再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人在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被认为是由起初形象化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最终抽象化的理性认识。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教授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语言的形象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关于语言形象化的几种教学方法。
  1.设问法
  设问法主要是围绕现有的事物,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发现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到要革新的方面,发明出新的事物来。在学生百思而不得其解,产生不解则不快的情感需求时,教师稍加点拨引导,让学生在顿悟中产生“原来如此”的快感,继而又生出解决新难题的兴趣与决心,这样就为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二项式定理”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星期一,那么今天后的第290天是星期几?”这必将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然后告诉学生们只要掌握了二项式定理,这个问题马上就能解决。这样同学们学习二项式定理的愿望就更强烈。又如在讲“概率”时,可问学生:“你知道你买一张体育彩票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导法
  推导的过程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定理、公式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例如,在对“三垂线定理”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取出一个正方体模型,上底面上有一点M,在上底面画一条线与直线AM垂直,请问怎么画?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模型分组讨论,思索着如何画出与AM垂直的直线。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画法,于是就可以问学生:“你画的直线一定AM垂直吗?所画的直线AM与上底面有何位置关系?”由此引出课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若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线垂直,则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这样,学生就能自己从问题出发得出三垂线定理,亲身经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学到新知识。
  3.比喻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做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段。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聪明人总是与另外的聪明人意见相符;傻瓜常常既不赞同聪明人,又不赞同笨蛋。与此相似,直线总能与直线相吻合;而曲线既不彼此吻合,更不会同直线相一致。这样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智者与庸者之间的区别。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说过:异性友情的发展,就像双曲线,无限接近但永不触及。这也形象地说明了异性友情的正确导向,即相互真诚,相互欣赏,相互理解,而没有暧昧纠缠的情结。
  另外,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例如:初唐诗人陈子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时间和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文学描述。在陈子昂看来,以他自己为原点,时间是两头无限的,恰可比喻为一条直线;天是平面,地是平面,人类生活在这悠远而空旷的时空里,不禁感慨万千。数学正是把这种人生感受精确化、形式化,诗人的想象可以补充和丰富我们的数学理解。
  4.提示法
  矛盾的事物引人思辨,引入矛盾,就如引水击石,激波荡澜,能刺激学生在积极思维状态中去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在讲授“曲线的参数方程”一节时,设计了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要求学生求其运动曲线的方程。当学生用求曲线普通方程的方法去思考时,竟找不到列方程的几何条件。老师点拨:如果不能直接寻找关系式,能否间接去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暂时陷入矛盾中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展开了热烈讨论,结果发现:借助时间参数,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可以写出物体运动依赖时间变化的方程组,从而间接地得到了运动曲线方程。如此,学生对“参数方程”的学习感受很深。
  5.拟人法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比做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和情感的修辞手段,它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者名词表现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拟人就是指根据想象,把数学对象当做人来讲述,以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切感和趣味性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巧用拟人法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人性化,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6.在教学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
  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孩子积累了丰富而准确的数学语言既能节约课堂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通过“说数学”来理清思路,通过“讲数学”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思维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要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总之,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施工类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任务,论述了建筑施工类课程的现状,并以西安航空学院开设的建筑施工类课程为例,提出了建筑工程施工类课程改革的思路,并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课程 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  【Abstract】We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task of the construction courses in en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得企业必须有效地降低成本、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物流系统,通过对物流过程涉及的各个
学位
【摘要】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较困难,为此本人自己设计、动手制作了一套机械制图教具——组合线管模型,本文主要介绍这套教具的组成和课堂实用性——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会画三视图、学会画轴测图、学会看三视图。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具 组合线管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7
人力资本的开发已置于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位置,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开发则处于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的核心地位。本文对我国区域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具有重大
【摘要】目的 对“案例-PBL-传统教学法”在政法院校法医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首先分别阐述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优缺点,再从“案例-PBL-传统教学法”概念、方法、可行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论述。结果 “案例-PBL-传统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医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结论 “案例-PBL-传统教学法”应成
学位
【摘要】本文阐述了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情况以及特色专业建设对本专业发展的作用和成效。  【关键词】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 特色专业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1624),湖南科技大学教研教改项目(G3150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20-02  引言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
2008年,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出现了一场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强烈思考。而在实务上,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若干内部控制管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以流体机械专业为对象,提出以多元化工程实践教师新要求,通过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与应用化、教学实践项目工程化、产学研结合多元化等对流体机械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完成培养具备多元化能力,并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学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机械 工程技术人才 产学研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511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