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怪现象”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患神经系统疾病的几率也开始增加。在这类疾病中,帕金森病十分常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大约为1/100,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帕金森病具体的病因仍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日常生活环境以及神经系统老化有关。
  帕金森病的症状并不是一下子表现出来的,而是慢慢发展并逐渐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他地方震颤,身体变得僵硬,后期常伴有精神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抑郁、便秘、出汗异常等。
  本病如发现得早,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正规用药后大多数患者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工作;如发现较晚,病情已到中晚期,治疗就成了难题,即使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剂末现象、晨僵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
  
  帕金森“怪现象”逐个看
  剂末现象
  它是指每次服药后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症状随血药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后面要介绍的晨僵现象就是剂末现象最显著的一种表现)。体内某些变化引起的多巴胺储存和调节能力进一步降低,可能是导致剂末现象的原因之一。出现这种情况后可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如增加每日服药次数、增加每次服药剂量、改用缓释剂或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晨僵现象
  患者每天早晨起床后的一段时间里全身僵硬,很难活动,部分患者几分钟到半小时后会自行缓解,而一些患者则需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才能缓解。这也是剂末现象的一种,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步态训练、调整药物用法得到缓解。
  “开-关”现象
  多见于病情严重者,指症状在突然缓解(“开期”)与加重(“关期”)之间波动,没有过渡状态,如行走时突然迈不开步子,就如电器切断了电源开关一般,此后也可能瞬间恢复行走能力。“开-关现象”通常发生在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三五年后,是服用此类药物常见的伴随现象,其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且与服药时间、血浆药物浓度无关,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异动症
  指服用多巴类药物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手舞足蹈症状,并可能连累头面部、四肢及躯干。它又可分为3种表现形式——
  (1) 剂峰异动症。常出现在血药浓度高峰期,既与患者体内多巴胺的接受者(多巴胺受体)过于敏感有关,又与药物过量有关。减少单次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剂量后,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减轻。
  (2) 双相异动症。即在刚开始服药和服药后期出现不自主动作,发生的机制不详,治疗比较困难。治疗上可尝试增加复方左旋多巴每次用药量及服药次数,或者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协良行、泰舒达等),这样可能对症状有一定改善。
  (3) 肌张力障碍。其典型表现为脚或小腿肌肉痉挛伴疼痛,多发生于清晨服药之前。患者可在睡前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控释片或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在起床前服用弥散型多巴丝肼标准片。
  
  治疗不能一味加大药量
  前面的现象几乎都是伴随服用左旋多巴而产生,但它们并不是完全不能避免的。如果剂量和用法合理,服药规则,左旋多巴的血药浓度更容易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异动症、开关现象、晨僵现象也就可能推迟发生甚至避免出现。这里说的是用药剂量和用法合理,而不是一味加大药量,因为后者不仅改善晨僵现象的作用有限,还可能导致开关现象和异动症的发生更频繁、更严重。而要做到合理用药,就要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并在症状变化时及时与医生交流,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抑郁也是帕金森病患者晚期较常见的症状,有时难以和帕金森病本身的运动迟缓相区别。出现抑郁症状后,临床多选择5-羟色胺的重吸收抑制剂,如百优解(盐酸氟西汀)、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西普妙(西酞普兰)等药。
  
  服药避开肉和奶
  帕金森病患者一般没有饮食禁忌,但要注意维持均衡,如果患者已有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不良,应该根据情况给予软食(质软,易咀嚼的饮食)、半流质饮食(介于软食与流质两者之间)和流质饮食(液体食物,无需咀嚼,易吞咽),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对于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仍然是必需,但这类药有个特点,就是容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相结合,影响吸收,所以服药的时间必须与进食肉类、奶制品的时间隔开。例如牛奶可以补充钙质流失,但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吸收有一定影响,会降低其疗效,因此建议帕金森病患者选择晚上睡觉前喝牛奶。另外,建议使用植物油烹调食物,肉类饮食应限量。尚未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则无需过分关注蛋白质的摄入问题。
  谷类、蔬菜和瓜果等食物一般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充足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膳食纤维,可以适当多吃;也有研究报道,番茄、黄瓜等果蔬中含有尼古丁,而尼古丁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编者注:绝不要因此而大量吸烟,否则得不偿失);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也很重要,有利于防止便秘。
  帕金森病患者应积极进行理疗、体疗、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治疗及中西医药物或手术等综合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最小剂量达到最满意疗效为原则。本病虽不能治愈,但积极治疗可延缓症状发生,避免那些异常症状的出现。
其他文献
今年6月6日是第14个世界爱眼日。爱眼日的意义在于深入宣传眼保健知识,提醒人们保护好心灵的窗户。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您是否也在加倍关注自己的眼睛呢?当眼睛发出干涩的呼唤时,您是否有所行动呢?  泪液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防护机制,它不但能湿润眼球,还含有抗菌和营养的成分,对眼睛表面有持续的保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泪液不断地蒸发和被吸收,同时泪腺也持续分泌新泪液进行补充,每一次的眨眼动作都可使泪液重
早上,住院的赵大妈被身上的刺痒感弄醒,掀开衣服一看,身上起了一大片红斑。赵大妈赶紧叫来了护士、医生。细检查后,判定赵大妈不是药疹,是接触性皮炎。  原来,赵大妈的儿子见母亲住院还要一阵子,就买了一套新睡衣让母亲当天晚上就换上。医生说,服装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添加甲醛,目的是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并改善手感,“病房里的暖气很热,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出汗,甲醛就随着汗液渗到了皮肤里,所以才导致接触性皮炎。
许多人都认为癌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此病就等于判了死刑。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研究者的不断努力,防治肿瘤的诸多新进展为癌症从“绝症”到“慢性病”的转换创造了条件,皮肤
白菜只能竖着切,否则会把纤维切断,妨碍它的营养作用。真是这样吗?是不是去掉菜筋,蔬菜就没有纤维了?有筋的菜是不是纤维含量最高的蔬菜?纤维是不是越长越有用?    疑问1:只有蔬菜的筋里面才有纤维  纯属误解。每个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它们都属于膳食纤维。所以,只要吃植物性的食品,必然得到纤维。蔬菜筋并非蔬菜中纤维的唯一来源,没有筋的蔬菜很可能纤维含量更高
近年来,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究其原因,高血压和吸烟等高危因素固然助纣为虐,但“祸首”其实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不加控制地大吃大喝,加上缺乏运动,使得胆固醇水平急剧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随之攀升。研究显示,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危险就增加2%。    胆固醇,有好有坏  胆固醇并不是一无是处,人体形成胆酸、构成细胞膜(能保护细胞,维持生命)以及合成激素等过程都需要胆固醇的参与。人体内胆固
上期文章提到,非手术治疗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有较好疗效,也介绍了几款食疗方。如能食疗为辅,加以针灸、理疗、敷药贴等中医综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将更有助于康复。下面介绍几种功能锻炼法,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择。  10种功能锻炼法  ◇ 扶物下蹲法  单手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至与肩同宽,慢慢下蹲后再起立,反复进行3~5分钟。  ◇ 患肢摆动法  单手或双手前伸或侧伸,扶住固
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国人生命的头号杀手,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0万~200万,平均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中风),而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脑中风患者患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患者即使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他们发生脑中风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4倍;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则是血压正常人群的32倍。  这是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绷紧”,时间一长便会失去弹力。同时,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