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讲述中国故事的艺术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rad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出能够传遍世界却带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故事。电影《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作者的一次利用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的典范,电影用严密的逻辑和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了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愚公移山、故乡情怀等中国价值观。文章主要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论述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简要说明为何《流浪地球》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探析《流浪地球》对普遍故事艺术的继承,以及《流浪地球》如何通过其故事传达中国价值观与民族文化。
  关键词:《流浪地球》;中国故事;故事艺术
  一、《流浪地球》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首先,在商业层面上,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上映,竞争空前激烈。同期的《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的排片占比都更高,但是《流浪地球》凭借其非常好的口碑最终排片率和票房都远超其同期电影,票房突破46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第二高票房。
  在口碑方面,有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评论认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文中谈道:“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已久,《流浪地球》填补了多年来观众的期待。可以说,这部电影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征程。相比同期上映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较为轻松戏谑的戏剧类型,《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电影《流浪地球》是“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1]。
  《流浪地球》也受到外媒的好评。《纽约时报》评论道,《流浪地球》标志着中国电影业加入太空竞赛;印度媒体News18.com在关于《流浪地球》的文中惊叹连连;《南华早报》对《流浪地球》的评语:史诗级科幻电影[2]!
  二、《流浪地球》吸收运用普遍的故事艺术,才能传播民族文化
  必须认识到,《流浪地球》作为中国式科幻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对人类普遍的故事艺术的继承运用。
  故事艺术不是某一民族的私产,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弗莱受到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提出了单一神话的思想。而后,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研究全世界各民族神话后认为:“人类只有一个故事。”好莱坞编剧导师罗伯特·麦基认为:“中国的作家(实际上是所有写作者)必须明白的是,文化质感仅仅是一个宇宙真理的表面表达,这便是:我们都是人类,都经历着同样根本的人类难题,提出同样根本的人类疑问,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我们要承认,故事艺术有着通用的超越历史与文化的基本形式。如果我们想影响更多的人,而非自娱自乐,我们必须掌握这门艺术,才能将我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质传播给全世界。讲中国故事不是讲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欣赏的故事,而是讲出能够传遍世界却带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故事。
  尽管受到很多评论界指责,好莱坞却始终保持着强势的全球文化输出,正是得益于其对普遍的故事艺术的运用。《流浪地球》的导演与编剧团队明白这一点,虚心学习和借鉴了已经高度成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融合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思想,创作出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十五岁那年被《终结者2》震撼,就立志要拍中国科幻电影。2014年,郭帆和其他几位青年导演曾去好莱坞学习,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的差距。在谈到创作经验时他谈到,在剧作上他属于技术派,他借鉴了悉德·菲尔德的编剧理论——三幕剧、七个情节点那套框架[3]。在创作过程中,《流浪地球》也列有一个国外科幻电影的片单来吸取经验。
  由此可见,在讲述中国故事的道路上,求同才能更好地存异。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故事传递的文化观念是迥异的,但故事的原理是普遍的。只有我们遵守最普遍的故事原理,才能取得最受欢迎的效果;只有先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才能创作出属于中国的科幻故事,才能传向世界。
  电影《流浪地球》与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相比,除了同样是科幻设定之外,人物故事情节与小说是有很大不同的,主题也不尽相同。电影剧作有其自身的规律,作为商业类型电影,无法像短篇小说一样,只描述一种状态,电影必须有人物,有故事,有矛盾冲突。《流浪地球》的编剧团队成功地进行文学改编,创作出一部具有鲜明中国文化质感的科幻类型片。
  三、电影《流浪地球》如何用故事表达中国价值观
  在故事中,价值观不是通过说教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情节以及人物的行动和行动的结果展现出来的。例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的人物设定较为特殊,现实中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的人能成功,但是电影《阿甘正传》通过阿甘人生的一系列成功,让观众相信阿甘身上的单纯、善良、执着等品质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给观众带来慰藉。这是故事的力量。电影《流浪地球》通过故事的方式表达了很多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下面将举例分析:
  (一)中国人的家国与乡土情怀
  《流浪地球》的基本故事设定就是:太阳在急速老化,持续膨胀,一百年后,太阳将会吞没整个地球,三百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人类选择在地球表面建造一万多座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去流浪,寻找新家园。这是《流浪地球》小说和电影的核心创意。
  导演郭帆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在好莱坞特效公司学习时,美国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这个想法感到好奇而惊讶。通常来说,在好莱坞的科幻电影里,人类遭遇灾难都是乘坐飞船而逃跑,如《星际穿越》《太空旅客》等等。但是,《流浪地球》却选择带着地球去逃跑,这对于在美国文化背景中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这种想象建立于中国人浓厚的家国与乡土情怀。在电影中,乡土被延伸为地球,这是带有乡土情怀的中国想象力的一次极致释放。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业文明的国家,我们咏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长大,中华民族强调安居乐业、落叶归根,背井离乡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中国人对脚下这片土地有着无与伦比的眷恋,对于一些海洋文明国家和游牧民族国家来说,流浪是一種常态,他们不太具备中国人的这种乡土情怀。所以,他们对于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种想法感到新奇。   通过故事可以表达任何价值,前提是必须符合逻辑。在《流浪地球》中,人类选择带着地球去旅行有着缜密的逻辑基础。首先,“流浪地球”计划是一次两千五百年的恢弘而漫长的人类移民计划,任何飞船没有地球这样完善的生态系统,也无法支撑这么漫长的旅行。其次,任何飞船都无法携带这么多的人口。由此可见,人类并不能只靠情怀就建造一万多座行星发动机,其背后要有科学理性的支撑,才能令观众接受。严密的逻辑为中华民族的乡土情怀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一选择背后没有严密的逻辑,我们的乡土情怀则变成了荒诞和不理性的行为,不会令人认同。
  另外,由于《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上映,电影中的故事也开始于大年初一,充满了团圆回家的氛围,这也使得观众在情感上更容易认可“流浪地球”计划。
  可以看出,《流浪地球》的编剧团队通过符合逻辑的故事设定使得“流浪地球”计划变得更令人信服,成功地向世界观众传递了中国人的家国和乡土情怀。
  (二)愚公移山的精神
  有评论者称,《流浪地球》是愚公移山版的《星际穿越》[4]。这正是因为《流浪地球》体现了浓厚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移山是古老的中国故事,是我们民族的神话。它被口口传颂,已经化为了我们民族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显然,愚公移山并不是经济的选择,它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愚公移山精神是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是对未来的信心,也是一种战略定力。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也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秉持这种信念的仁人志士。
  “流浪地球”计划是两千五百年的漫长的计划,可以说是加强版“千年大计”。这种时间尺度是在其他科幻类型片中从未出现过的,但是作为一个拥有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等的国家,这种千年工程绝非难以想象,而是能够实现的。
  在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刘培强和俄罗斯宇航员老马在太空中试图进入“领航员”国际空间站的总控室,刘培强对老马说:“我们还要带着孩子去贝加尔湖上钓鲑鱼呢。”
  老马告诉刘培强:“兄弟,我纠正你一下,贝加尔湖的冰化成液态,至少也得两千五百年后了。”
  刘培强说:“没事,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有孩子。终有一天,冰一定会化成水的。”
  后来,老马为了救刘培强而牺牲,临死前他对刘培强说:“刘,我相信你说的那句话。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的。到那时候,我们再带着孩子去钓鲑鱼。”
  这一情节讲述的就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这一信念是支撑着“流浪地球”计划的精神内核。中国的古老神话被导演化为了逼真的科幻故事。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追求“天下大同”的境界。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直观地体现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电影开头提及,面对这场灭顶之灾,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联合政府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飞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人类倾尽一切资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为地球飞离太阳系提供动力。与此同时,联合政府集结全球航天力量,耗时三十年建造了“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
  这是一次反常规的情节编排。在好莱坞及其他的科幻片中,人类面对重大灾难时,一般由美国人来拯救世界。其他国家出现的时候,往往各方势力是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例如,《星际穿越》中,人类是由美国宇航局拯救的。
  在《流浪地球》中,影片设定了一个联合政府,根本没有在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上着墨。人类团结一心,完成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计划。在影片的结尾,全世界各国的运输车司机们纷纷赶到,共同推动“撞针”,拯救了地球。影片并没有表达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尽管故事的主角是中国人,但是没有宣扬某一个国家的人是救世主,而是提供了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这一点上与大部分美国科幻电影不同。影片传达给我们的价值是,在存亡面前全人类必须团结起来,在拯救世界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能少。
  影片中还有“饱和式救援”的情节。在一般的好莱坞类型片中,世界存亡系于主人公一己之力,似乎没有主角就只能任世界毁灭了。在《流浪地球》中运送火石的情节里,主角的团队运送失败,却发现其他团队早已成功,令人动容。主角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人人都是“主角”。
  四、结语
  电影《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作者的一次利用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的典范。电影中表达的中国价值观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愚公移山、故乡情怀,如果以说教的方式去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些价值的力量,发自内心地产生认同。传播中国价值、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传播中国智慧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在讲好中国故事這条道路上,电影《流浪地球》只是起点,中国以后会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来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精神带到世界。
  参考文献:
  [1]李舫.电影《流浪地球》的启示 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EB/OL].[2020-07-26].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307/c40606-30961616.html.
  [2]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专访郭帆:《流浪地球》从剪辑就看是反思剧本[EB/OL].[2020-07-26].https://www.sohu.com/a/293472647_154166.
  [4]《流浪地球》不是“太空战狼”,而是愚公移山版的《星际穿越》[EB/OL].[2020-07-26].https://www.sohu.com/a/293303424_116162.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其他文献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通知称,外汇局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以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满足和便利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需要。这些地区包括天津滨海新区、沈阳经济区、苏州工业园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南沙新区、横琴新区、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庆两江新区、黑龙江沿边开发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地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期刊
熟悉又陌生的路,挺长的,好像走不到头一样。  我扶着外公,他攀着我的肩膀,亦步亦趋地挪着。午后的阳光暖洋洋洒了满路,温柔的要命。他突然停下来,我随即停了脚步,柔和了嗓音问他:“走不动了?”他有些木然,愣了一下,仿佛突然发现我提了个问题似的,含糊不清地嗯了一声。  没办法,我和他的关系一直这么尴尬。从小到大,彼此之间大概都只是对方生命路上的一个符号,我知道我有个外公,他知道他有个外孙女,然后逢年过节
期刊
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要完善消费税制度。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6月30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后,按照税制改革方案在公布、讨论、修改、上报等环节的推进步骤,消费税调整方案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出台。“目前,完善消费税已经产生较高共识,进度会比较快,预计将划为地方税,并在征税范围和税率上加以调整。”消费税改革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税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中的音译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这两部词典中对同实异名外来词的收词、立目问题,以期优化词典收词、立目的规范性。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同实异名外来词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都是以收录汉语通用字词为主要内容的中型语文工具书,从整体来看,它们在收词上都
期刊
摘 要 《壮汉英词典》对词条的词性标注对于壮语词典编纂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共标注了21个词缀。在词缀处理上,它具有根据词缀与同音词意义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词条的分立方式和根据不同情况处理词缀的释义方式的特点。但也存在释义不够全面、将非词缀当作词缀和该单立义项而未立的不足。壮语词缀的判断标准应当是语义上具有词汇意义虚化、范畴意义明确,分布上具有定位性与黏着性的特点。  关键词 词缀 壮语 《壮汉英
期刊
江南故乡,自古先贤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围江河湖泊以利舟楫,开出举世无双、物华天宝胜地。中原板荡,衣冠南渡,江南渐成旧邦新的中心。虽然全国春节过年的活动均以祭祀祖神、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但江南过年之习俗,多有旧俗遗风,与今北方诸习,还多有不同。      其实,过年不只是春节放假那几天。按旧俗,江南乡下的过年其实早在腊月就开始了。通常,过了农历腊月二十,乡下也就真正开始进入过
期刊
“早上好,关尹。“   听见他的声音,女孩似乎有些惊讶。至少看上去是如此。近来,她逐渐分不清讶异这种情绪的真假。对于他的问候,她其实并不感到惊讶,但也不算反感,不过是努力表现出了诧异的神情。她想装作很诧异,但大概是分寸拿捏不准。也许是准了的。所有事情都无十足的笃定,被疑问号的尖钩勒住脖子,在坑坑洼洼的人行道上拖拽;在流水般清凉的好天气里无法呼吸;这些大概最能概括这两年的境况——新认识了一个人,
期刊
摘 要 合成类名词的语义性质比较丰富,用法特点比较复杂,这给词典释义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挑战。文章讨论“事件·物质”类合成名词,认为该类名词的事件义是独立的,谓词隐含并不能否定这类名词包含事件义解读方式。词语多义和模糊现象的区分直接影响到词典的义项设立。“事件·物质”类合成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多种语义解读的可能性,有的是词语的多义性造成的,有的则属于词义的模糊现象。词语的多义性对应多义项,而词义的模
期刊
摘 要 针对学界对“吐蕃”语源及读音的争鸣,文章从“学者主观对音”“文献客观对音”两方面着重考察藏、汉文历史相关文献,探寻“吐蕃”读音的确切依据;通过藏、汉文献考察对照可见,汉文吐蕃的“蕃”历史上一直读-n韵尾音,并不读bō音;一些学者没有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客观对音材料,没弄清“吐蕃”的词语性质,错误地以为“吐蕃”是藏族自称之音译,却不知隋唐之际“吐蕃”本是一个汉语词,初为“吐谷浑蕃国”之简称;更鲜
期刊
苦茶成滋味   我这人虽也粗通文墨,于烟于酒,却都律之以戒,从不问津。唯对茶,尚可“能饮一杯无”。以往所住城市,流行花茶一类,尤以茉莉飘香者为盛,比之南方的龙井清茶,总觉得有喧宾夺主之嫌。我常喝的是翠色可人、微带苦味的绿茶。中国人于“苦”字颇多偏爱,前些年盛行“忆苦思甜”不衰,便是一例。于是我乃效义山“腐鼠成滋味”的诗句,有“苦茶成滋味”的题目“出笼”。  说起苦茶,很容易想到周作人。他在北平八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