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材读写结合实现写作教学目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hf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有可挖掘的丰富的写作资源,从多角度研究“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可以解决老师写作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的困惑,阅读教学中只要有好用的“触点”就适时地落实一个个写作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育;教学;语文;阅读;习作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有一颗良好的种子,还需要温暖的阳光、充足的养料。这些外部条件就要靠慧眼识真金的老师来创造,做到润物无声。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初中语文教材有可挖掘的丰富的写作资源,从多角度研究“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可以解决老师写作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的困惑。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有好用的“触点”就适时的落实一个个写作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做到灵活多变。
  以下结合初一教材教学案例来谈谈过程指导的教学方法。
  一、 让学生境由心造,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有“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的说法,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心情的好坏有关。一种心境、一种情感都可以对应某一种“境”。由境也可以揣摩出其中的“情”,也可以表现某一种“情”而自然地选取特定的“境”。品析文本《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于这一课的读写结合课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这些语句在文中起的作用。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
  句1:那是费城七月里的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明确:抓住“热”来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句2: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亂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明确:抓住环境“高”“险”的特点,为写“我”爬上悬崖的艰难和上得石架进退不得的恐惧做了铺垫。)
  句3: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降临。在一片静寂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明确:描写环境的“暗淡”“寂静”,烘托了人物的恐惧心理,为下文作铺垫。)
  句4: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明确:抓住环境的“寂静”“黑暗”的特点,烘托出我极度无助、恐惧的心情。)
  以上环境描写虽很简略,但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进行勾画,起到了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为情节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里的“境”很好地和“情”联系了起来。
  第二步:引导学生总结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 方法:要抓住景物特征;要选好写景的角度;要渗透人物的感情。
  2. 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强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
  第三步:借鉴环境描写方法,进行段落训练
  以“课间十分钟”为训练题目,通过采访方式进行讨论,必须用上两处以上的环境描写。(1)课间十分钟心情怎样?你课间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怎样?(2)校园内哪些景物能切合你愉快放松的心情?(3)根据需要,恰当运用修辞来增强表现力。
  二、 形神皆备,体会修辞给写作润色技巧
  所谓给作文润色,就是采用恰当的修辞,比喻、拟人的运用就能给文章增色不少,现以赏析文本《紫藤萝瀑布》为例,怎样运用修辞,指导学生给写作增色。
  第一步:快速浏览课文,摘抄文中比喻句,展示:
  句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明确: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写出了花的繁盛和盛开的辉煌。)
  句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明确:以水花喻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写出了花的色彩。)
  句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是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明确:以帆、舱喻花形,写出了花的美丽妩媚和勃勃生机,这几个比喻既流露出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赞美,又为作者联想到生命的长河没有止境做了铺垫。)
  第二步:摘抄文中拟人句,展示:
  句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明确:用“挑逗”“笑”“嚷嚷”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突出花的情趣。)
  句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明确:写花穗的时候,更是用“挨”“推”“挤”“好不活泼热闹”等写出了花开得繁密茂盛,描绘出紫藤萝花的天真烂漫、童稚可掬和盎然的生机,突出了生命的蓬勃力量与无限生机,为抒发人生感慨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小结比喻、拟人句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拟人的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第四步:借鉴修辞,巩固写作
  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依葫芦画瓢是没问题的,但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得到提升,还需要巩固。因此每一节课的比喻、拟人的收集整理,是学生必须完成的,积累、摘抄再创作,最后才进行片段训练,这样在每次的写作训练中,强调运用比喻句。这样的训练就能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写作程序性知识,再把程序性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才是有效的读写结合。
  三、 结合学生实际,落实读写结合,实现有效写作是最终目的
  读写结合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遵循本单元教材特点。如第三单元的《春》,在掌握了以上的修辞知识后,就要找到文中通篇运用比喻来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景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学写比喻句和拟人句。
  对于《春》这课我是这样引导的:先让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比喻句,并大声朗读领会语句的生动形象美,接着让学生把描述对象的比喻句取消,用一个句子描述对象的特点,再进行对比来体会比喻句表达生动形象的妙处。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个句子取消比喻就是“有的花是红色的,有的花是粉色的,有的花是白色的”,通过对比,学生领会到不用比喻写花的颜色的句子呆板得多。
  作者简介:
  吴凤华,现就职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自创情境进行自主阅读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促进自主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提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能力水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许多语文教师要着力去解决的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与三观的培养,在循序渐进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相关情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资料的整合,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互融合,探索其在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与学生思想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是进行思想
摘 要:好的情商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乐观幽默的品性,是良好的修养和心理素质,是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商的不容忽视的一块基地,语文教师应认真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了些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培养;情商  情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堂练笔即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文章特点现场进行相关习作训练,在深化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举例试谈如何利用随堂练笔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随堂练笔;语文教学;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没有固定的理论体系,必須依靠学生自我理解和感受来体会文章作者
摘 要:语文课程是实践的课程,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必然是在相适应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而在这一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就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师只讲授,学生只管听讲”的理念已渐渐被一种“自主与合作”的方式所替代。那么,什么是自主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它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本文主要从这两大部分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是实践的课程,一堂优秀的语文课
摘 要: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内容庞杂,语文学科更是富含情感和德育因子的学科,我们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得以灵魂的升华。  关键词:语文;核心价值观;渗透  众所周知,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学科。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知道,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阶段,他们的生理与心理不断的成熟,同时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