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看 共研 共享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式教研活动是园本课程建设实践的需要,是教研品质提升的需要,同时是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主题式教研通过“共看、共研、共想”三部曲,实现了教研活动的整体改造和实践创新,提升了园本课程的质量。
  【关键词】主题式教研;园本课程;专业成长
  主题式教研是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又难于解决的问题,通过主题式的研讨,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研活动形态。主题式教研活动突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中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在研究方式上按照“发现问题—确定教研主题—解决问题—组织实施—全园推广”的脉络,构建教研共同体,引领教师自发自觉地进行研究,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从而提升园本课程质量。
  一、主题式教研活动背景
  1.发现实践中的问题
  我园申报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态园理念的儿童户外游戏课程行动研究”正在有序推进中,幼儿园立足本土的场地资源,每个班级从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经验三方面挖掘园本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活动,历经一年半的实施,发现班级之间园本课程实施水平差距较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幼儿园现行的教研形式存在问题,每周一次的教研主题虽然定位于课程,但因为班级实施的主题不一样,教师之间缺少共性的话题,研讨流于形式,教师队伍成长缓慢。为此,我们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将省编教材内容与幼儿园周边资源相融合,进行园本化实施,同时各教研组的不同班级根据本班孩子的兴趣需求开展班级项目活动实践,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团队合作模式,每周进行主题式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一个共同教学研讨平台。
  2.确定研究的主题
  大班上学期,老师们通过前期的调查了解,决定开展“我的动物朋友”这一主题活动。在第一轮课程审议时,教研组梳理了主题实施框架,但是各班级项目活动该怎么选择,从何入手,是延续以往的集体教学的形式,还是更多地开展户外体验活动?活动内容是先梳理出来,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随时生成活动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老师,小、中班教研组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幼儿园将各教研组反馈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决定基于问题,以大班主题“我的动物朋友”为例开展一次全园参与的主题式教研活动。
  二、主题式教研活动三步曲
  第一步:共看——以展示课呈现真实场景
  (1)提供一个真实的场景
  活动前期,业务园长到大班组各班级了解该主题已经进行到哪个阶段,班级教师为课程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将情况进行汇总,课程领导小组进行价值判断,共同商议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谈话活动“我喜欢的小动物”,内容围绕“你喜欢哪些小动物”“你知道动物最喜欢什么,他们有哪些特殊的本领”“你最想知道关于动物的哪些秘密”四个方面展开交流、讨论、表征,从而了解幼儿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为全体教师创设一个共同学习的教研现场。同时提出具体的活动组织要求,展现一个常态的教学活动,真实再现我园孩子的发展水平,为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教研场景。
  (2)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
  为了确保本次教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课程领导小组围绕项目活动由浅入深梳理了四个研讨话题,即“你认为该如何选择项目活动”“项目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结合今天的谈话活动,你认为大班的项目活动可以往哪方面拓展”“今天的教研活动给你什么样的启发”,业务园长将本次教研活动的流程提前告知全体教师,鼓励大家查阅书籍,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并结合自身的课程实践经验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
  因为前期的相关准备,教师在观摩活动时眼光不再是关注授课教师的一言一行,而是带着研讨的话题,向同伴学习,向幼儿学习,仔细倾听幼儿说了什么,用心观察幼儿关注什么,从中解读幼儿的语言和行为。通过主题式教研活动,授课者、听课者的关注点都落到了幼儿身上,大家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为课程的后续发展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思考。
  第二步:共研——以合作交流提升互动
  在研讨环节,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与分享,大家一致认为,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再现来源于周边的生活,如孩子们在谈论“喜欢的动物”时,大多数孩子说到猫、狗、羊、蝴蝶、蜜蜂、蜗牛等;孩子的关注点来源于电视节目以及自己去过的地方,如“蜗牛为什么有黏液、旗鱼为什么速度那么快、恐龙为什么灭绝了”等问题。观点相对统一后,结合教研主题,幼儿园组织大家围绕着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表达观点的同时,也在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吸收有用的信息,重建自己的想法。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
  问题一:如何选择一个适宜的项目活动?
  教师A:班级开展的项目应该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是我们平时生活中能看到、摸到、接触到的事物。
  教师B:我认为项目活动的选择一方面要是孩子熟悉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是对他们已有经验的一种挑战,能讓孩子在活动有所发展,不能仅仅是已有经验的再现。
  教师C:项目活动要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各种材料给孩子多种表达、表现的机会,当然这些材料要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方便我们老师开展活动。
  教师D:项目活动的开展可以与本镇的地方特色(西来的桥、绿豆饼)和本土文化(面塑、柳编)相结合,因为我们有有利的人力、环境、物质资源优势,能助推项目课程的实施,也让孩子从小能接受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熏陶。
  问题二: 项目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
  教师B:项目活动的实施可以从日常观察孩子的兴趣入手,从谈话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中拓展,从参观、交流、观察等方面切入实施。
  教师G: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都可以成为项目活动实施的途径。
  教师E: 幼儿园现在实施的综合课程丛书中有很多的点可以挖掘,有时教师预设的活动并不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他们会在活动中提出很多的问题,恰恰这些问题可以成为项目活动的开端。   教师F: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幼儿周围的突发事件、生活中的节日等都能成为很好的项目来源,教师要做有心人,将各类资源与孩子进行有效连接,关注孩子的行为、语言的变化,从而实时介入,实施项目。
  问题三:针对今天的谈话活动,你觉得班级老师可以开展哪些项目活动?
  教师B:我认为,可以结合小朋友提出的“狗为什么喜欢吃骨头?旗鱼为什么速度那么快? 鲨鱼为什么吃肉?蜗牛为什么有黏液?”等问题,让孩子自由组合,划分几个动物研究小组:“围绕xx动物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它有哪些本领、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它能活多久”等问题收集资料,开展动物海报制作,组织谈话交流,围绕动物的皮毛、动物的家园、动物喜欢吃的美食、动物的特殊本领等开展专题研讨、建构、制作活动,实施项目。
  教师G:谈话活动中,部分孩子说到蚯蚓、蜗牛等动物,这是幼儿园户外常见到的,可以开展户外实践,让幼儿带上画笔、纸、透明的罐子到幼儿园里寻找动物,缩小动物研究范围,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课程的生长点:发现动物—捕捉动物—观察动物—养殖动物—探究动物的秘密,开展系列研究,支持孩子的深度学习。
  教师C:很多孩子提到了恐龙,常州恐龙园距离我镇较近,很多孩子有游玩的经验,我们可以开展恐龙园的项目活动,利用户外大型建构资源,进行建构活动,从“我设计的恐龙园—我们怎么搭建—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再次搭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一步步推进项目。
  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主题鲜明,让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完善项目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建构项目实施的框架,为今后的实践操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第三步:共享——以头脑风暴碰撞智慧
  通过两个小时的思维碰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经验出发,结合幼儿园周边资源,围绕项目的开展找到了四个关键点:一是从集体活动中拓展项目,如“动物研究小组”“幼儿园里的动物朋友”;二是从区域游戏中拓展的项目,如“我喜爱的动物故事书”“长颈鹿来到我们班”;三是从户外游戏中拓展项目,如“户外建构常州恐龙园”“戏水池里的动物朋友”;四是从一日生活中拓展项目,如“自然角里的田螺”“护蛋行动”等等。班级教师可以从中挑选、落实方案,验证方案的适宜性,幼儿园再组织进行现场跟踪指导,分析项目活动实施的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
  三、主题式教研活动感悟
  1.主题式教研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基本保证
  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更是课程的引领者,通过深入一线了解课程的实施现状,及时发现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确定主题,搭建教研平台,鼓励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协商沟通,贡献自己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互相吸收有益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主题式教研的问题来源于课程实践,同时研讨中形成的方案也将回到课程实践中进行验证。教师用研究的视角积极建构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继续走进教育现场,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同时将课程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转化成新的教研活动主题,展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构的魅力,提升园本课程的质量。
  2.主题式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主题式教研活动前,教师要事先收集积累研讨素材,汲取内化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开展自主研修;主题式教研活动中,将全园教师联结在一起营造宽松、平等的研讨氛围,教师以研究者的形象出入于活动内外,行走在幼儿之间,充分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激活教师的研究潜能;主题式教研活动后,教师要将研讨的结果应用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优化,促进教师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促进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展现现代幼儿教师的新形象。
  主题式教研活动,明确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背景,突出了以有效地解决园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主题,倡导以反思互助、专业引领为路径,通过“共看、共研、共想”三部曲,提升了课程质量,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云淑.关于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辨析[J]. 教育科研 ,2008(11).
  [2]冯伟群,徐慧.多元教研促成长,多方支持促研究 [J]. 早期教育,2017(09).
  [3]姚秋平.如何实现教研活动课程化[J] .基础教育课程,2015(12).
  [4]虞永平.学前教育中的六大转变[R/OL].[2017-04-04].https://www.docin.com/p-1882625529.html.
  [5]德布·柯蒂斯,玛吉·卡特.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M].郑福明,張博,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明确设定岗位及岗位群,致使培养出的人才“产销不对路”。文章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与市场接轨的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此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校企合作的开展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公共事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
时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界有“简单语文”一说,笔者认为甚不妥切。尽管我们知道这“简单语文”也不简单,但仍觉得这一简单提法,可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语文教学当然不简单,也简单不了。  首先我们从教师说起。尽管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在为语文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但同时我们也冷静地看到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盛行的教风和面临的前景令人堪忧。我们知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笔者看来,
【摘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责无旁贷,要有所担当,并有所作为。文章主要阐述了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相融合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发展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教学;融合问题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提高创新
较之旧教材,新教材呈现出了更具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新气象:它的教学内容基础而丰富,它的呈现形式丰富而开放,它的设计思路则开放而多样。新的课程理念给新教材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新教材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验者,我把使用新教材的过程同时看做验证新教材的过程,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这些困惑和感悟。    一、 令人费解的“虚线实线”    在教材第45页,当左右两部分之
最近聆听了五年级一堂《找规律》的数学课,其中有两次精彩的数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一)  ……  师:刚才,小红是按绿黄蓝红的顺序穿一串珠子,第18颗是黄色如果让你来穿,你想这样穿吗?  生:不想  师:你想怎样穿呢?请你自己设计一种穿法(用图表示),再想一想,你设计的方法第18颗是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汇报  师:请穿法中第18颗珠子是红色的同学举手请你们依次汇
【摘要】笔者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互助意识欠缺的现状,开展“你的学习我来帮”的同伴互助行动。学生们在互助行动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习力。  【关键词】数学互助行动;提升学习力;主动性  “学习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础性文化素质,很多学者认为“学习力”就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这四者的综合体现。在小学高年级
【摘要】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相互补充,可以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帮助高中生逐渐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健康的心理。文章针对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者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期对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也就是高考。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过于关注高中
“距离产生美”是审美艺术中的名言。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面对学生、科任老师、家长及名利,能否保持合适的距离,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必须要有距离意识,把握好尺度。    一、与全体学生要保持“零距离”    真正的教育是心灵对话的活动。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管理好班级,学生是关键。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班主任应与全体学生保持“零距离”,树立“学生贴心人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体育项目活动当中,如何能够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小学生对于生命意识,安全的认知能力,也是教材当中应该开展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如何帮助小学生全面的提升体育生命意识,发展每一个孩子体育能力,将生活、学习与体育锻炼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成为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一大亮点。本篇文章将会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
【摘要】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竹竿舞属于广西壮族传统文化,把它引进培智学校当作一门课程来开发和运用,不仅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学校的课程,而且对培智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竹竿舞;培智学校;辐射作用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民族传统文化(竹竿舞)进培智学校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