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降压药能减量或停用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0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师,你好,我患有高血压,平时吃药后能控制在120~130mmHg,可是最近只有90~100mmHg,我的血压怎么变低了?是不是我的病好了?降压药还要接着吃吗,能不能停掉?”……
  最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患者来咨询这样的问题,夏天来了,眼瞅着血压也降了,那降压药能不能减量或停用呢?

夏季血压容易降,但别以为是高血压好了


  高血压有季节性变化,在大部分四季分明的地方都非常明显。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天气寒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就会导致血压升高。夏季环境温度升高造成外周血管扩张,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减少,血压会有所下降。再者,夏季出汗较多,大量水分、盐分通过皮肤毛孔排泄出去了,血管容量就会下降,也会造成血压降低。夏季血压上升的人很少,而且老年人的血压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会稍微多一些。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在空调房里,温度低了,会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呢?空调给我们在炎炎夏日带来清凉,给了我们相对舒适的环境。但是空调房里的温度和冬季比较依然是较高的,大部分人血压还是下降的,但不会下降很多。

夏季调整用药需由患者自身情况决定


  在夏天,有些高血压患者会发现居高不下的血压变正常了,有些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一些常吃降压药的高血压老患者就开始自作主张自己减量,甚至停药。但能否调整用药,还需由医生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来调节,不能因为到了夏天就一味认为血压会降低,而擅自调整用药。
  在这里,就要再強调一下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了。很多患者,虽然也一直在服用降压药,但是从来不量血压。降压药是坚持吃了,但是自己的血压是什么情况,自己都不清楚,这种情况下跟风减量或停药是很危险的。
  在日常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您的血压是否符合减量或停药指征。
  如果您自身血压没有控制好,超过正常血压,属于没有减量、停药指征。
  如果您的血压控制得刚好达标,比如医院测量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家里测量血压在135/85mmHg以下,勉强达到这个水平,也没有减量和停药的指征。
  如果您在夏季出现血压偏低,同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这个时候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尝试减量,如果减量之后血压仍控制得比较低,可以再考虑停药。比如,原来是吃一种降压药,可以先减半粒,再减到1/4粒。如果降压药用到最低剂量,血压还是比较低,就可以考虑停药。
  老年患者,血压不需要控制得非常低,如果低于120/70mmHg,即使没有出现低血压的症状,也可以考虑减药。低血压的危害比高血压危害更大。低血压造成人体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老年人对低血压的耐受性更弱,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临界的高血压患者,冬天小剂量服用降压药,夏天不服药也能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种情况是不是在夏天就可以不服用降压药了呢?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从冬天过渡到夏天,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会下降得很明显,一般就下降几个毫米汞柱而已。
  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没有必要减药。如果确实需要减药,如何减药还涉及到患者自身合并的疾病、患者服用药物的剂型、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适应性等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剂型:有些降压药不是想掰开就能掰开,比如有些降压药是缓控释剂型,是通过药片外面的缓释层来实现的(如单层膜溶蚀系统,渗透泵系统),就不能因为要减量掰开吃,掰开破坏了缓释层就没有缓控释效果了。通常这类药每天服用1次,可以维持24小时稳定降压的效果,被破坏后服药几个小时后降压效果就没有了,那么之后的十几个小时血压就会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这对血压的稳定是很不利的。
  2.种类:有些降压药不能随便停药,比如β受体阻滞剂通常用于合并冠心病、慢性心衰及心梗等的高血压患者,有较强的用药指征,不能随意停药。如果停药,一方面会引起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对患者合并疾病的控制是很不利的。
  3.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减掉某些降压药是有侧重的。比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所服用降压药中的一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首选,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肾脏保护作用。那么需要减药的时候,可能就要先减另外一种药。
  在减药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在看到血压降低之后,应先规律地监测1周左右的血压,如果确实有血压下降的趋势,则可以尝试小剂量减药;如果只有某一次血压降低,则可能是偶然的波动。
  减压的原则是:每次减少药量,都要观察一周,在每一次减少药量之后,也要观察1周左右,看看是否会回升到比较合适的水平。如果1周之后血压仍然偏低,则可以继续减量。如果不进行监测,快速、大量地减药,则可能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
  在减药的时候,有些患者自己发明了隔1天或2天服用一次降压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不利于达到血药浓度的稳定,会导致血压的波动,每天服用小剂量的方法更好。建议高血压患者减药前最好先咨询专科医生或专科临床药师,高血压合并多种老年病的老年患者朋友更应注意。

警惕夏季血压不降反升


  虽然我们说大部分人的血压在夏季是不会升高的,但是也有某些时候会升高。
  夏天气候炎热,有些人情绪变得烦躁,晚上睡不好觉,便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下,建议开空调降温,注意纳凉避暑,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安稳。保持心态平和,如果因为某些应激因素导致情绪激动,血压一下子升高,会发生脑卒中等急性事件。
  有些人夏天出汗较多,水分没有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的同时,血液的黏滞度升高,也有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急性事件,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此时要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出汗特别多,有必要为身体补充盐分,避免身体脱水。
  夏季血压变化不容忽视,愿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平安过夏。
其他文献
白茅根20克,车前草10克,栀子6克。上药一同放入沙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去渣取汁,分早晚空腹温服,每天1剂,5剂为1个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治疗膀胱炎、尿道炎引起的尿味臊臭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以禁毒为主题,以主角李飞父子的缉毒行动为双线索,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或见过黄疸,而且马上就会把黄疸和肝炎联系起来,认为黄疸就是肝炎,那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黄疸也有生理性的  所谓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超标。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存在少量胆红素,其水平一般不超过17.1μmol/L(微摩尔每升),胆汁代谢或排泄异常可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其数值超过正常而又低于34.2μmol/L时,这种黄疸不易被肉眼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而当其数值超过34.2
新年好彩头,不妨从餐桌上开始,色彩丰富的菜肴不仅营养丰富,赏心悦目,还意味着好彩头、好兆头!火红米饭一年到头,吃过无数次的白米饭,春节期间,米饭也来凑热闹。做顿番茄汁蒸
奥美拉唑被称为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又称之为PPI,由于可以与胃壁细胞H-K ATP酶不可逆性结合,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因而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反流引起的“烧心”有良好的疗效。  奥美拉唑属于非处方药,在药店可以随意购买,很多人知道它是治疗胃病的,短期服用可以抑制胃酸分泌,效果不错。不过有些人有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贲门切除术后患者,胃酸反流明显,几乎需要长年累月地吃奥美拉唑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有关2018年全国癌症报告,汇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肿瘤登记处资料的报告,详细地体现了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现状。报告中指出,2018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肿瘤类型中,高居首位的是肺癌。  可怕的是,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男性还是女性,肺癌都是“通吃不误”。而且,不吸烟的女性比率正在大幅上升。  近年来,肺癌
每到秋冬时分,一些超市里现场热炒板栗,尤其是软甜香糯的迁西板栗,购物的时候,总忍不住买上一袋解解馋。其实,很多女生只知道把栗子当零食,吃其甘甜清香,却不知栗子还有很好
俗話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热量容易丢失,做好冬季进补养生刻不容缓。中医学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所以冬季吃什么最养生,怎么进补效果最好,也是有不少学问的。进补之前宜“引补”  提倡在冬季进补,是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适当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并且因为冬季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进
取马齿苋全草,鲜者为佳,晒干备用也可。鲜品100克,干品减半,每天1剂,水煎服。除了内痔出血及热毒便秘,余均配合水煎熏洗,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病情缓解后改用开水浸泡,代茶频饮。治疗期间禁忌辛辣煎炒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适当休息。  山东淄博 陈琴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王豪点评:  该方主治肛门病,此病症包括内痔出血、内痔嵌顿、血栓外痔、炎性外痔、痔瘘术后炎肿、肛窦炎、肛乳头
夏季天气炎热,肝气旺盛,人容易急躁、上火,而最适合在夏季清火败火的莫过于喝茶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借火气而升散。”现代研究认为,茶能清火是因为茶汤中含有茶多酚类、糖类、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与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学反应,滋润口腔,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作用,促使热量从人体的皮肤毛孔里散出。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