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实施策略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z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时期的青少年如果不做好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初中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针对初中道德法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与意义及其有效地开展策略实施探讨,通过研究,为我国初中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育方法提供有益地推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法制教育
  初中教育做好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十分重要,可以说只有紧抓中学青少年的道德法治教育,才能保障初中教育在树立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有效性,才能为国家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输送具有正确价值观与判断力的合格人才。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工作,应在课堂教学方面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通过深入向学生讲解道德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对道德法治教学工作的方法应用来做好初中的道德法治教育工作。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背景
  学校是承担着青少年教育责任重要场所,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步入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殊阶段,其认知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都已经由了很大提高,而且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中,这一阶段属于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思维判断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这就使得初中时期的青少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同时对于老师和家长的话也存在质疑和反叛思想,不会全盘接受,如果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非常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在初中教育当中将针对青少年的法律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去抓,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道德水平,大力开展普法知识宣传与道德价值观宣传,是做好初中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问题。初中法治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因而一定要在教学工作中对其提起高度地重视,以认真细致地工作,切实把青少年的道德法治教育做好做到位,才能保障初中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才能保障青少年在成长发展道路长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道德和法律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法律是外在的约束力,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人犯错误,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而道德属于内在的约束力,通过了解道德,掌握道德,拥有道德可以让一个人拥有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和价值观,能够拥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自身的认识水平来控制自己不参与非法行为,不支持非法活动。因而道德和法治是一体两面,都是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途径。通过在青少年中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哪些行为属于错误的,危害他人与危害社会的,从而避免无意识地去触犯禁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或支持违法行为。而通过道德教育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是积极的,从而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是非判断力,能够有效鉴别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与违法行为,形成对此类行为的内在评价判断约束能力。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基础与行为准则。而初中法治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此。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根本上讲属于一项思想教育,做好道德与法治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牢记教材上的有关概念知识,而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何为法治,法治的精神和目的、意义在哪里?何为道德,道德的作用都有哪些。因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采用填鸭式地教育去让学生死记硬背某些概念知识,而应当从认知与理解入手,通过教材资源地合理利用使得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法治与什么是道德。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解释与阐述,可以使用浅显易懂地语言把教材资源的书面化语言转化为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的口语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中学生平时常常接触到的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法治与道德的概念讲解,让学生通过结合现实来对比法律道德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专业化内容。教师也可以脱离开教材结合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通过对案例实施分析,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就案例的定性,意义进行深度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客观事务在道德和法律层面应当怎样去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法律,认知道德,认识道德和法律的意义。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道德法治学习方面的内在动力
  以往的课堂教学工作,教师往往不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深入设计,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读给学生去听。这种模式的教学跟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并无本质上到区别。而一节课几十分钟下来,教师始终在自上而下单方面地講述知识,课程教学单调乏味,学生始终只能被动接受,刚开始十几分钟学生还能集中精力去听课,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打瞌睡,作小动作。这样地教学工作自然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地研究与设计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本文认为,要提高初中法治与道德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当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因其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与学习兴趣,对于道德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动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初中法治与道德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大量应用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现象研究来让学生更好地认知与了解法律道德知识
  (三)合理设计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
  法律与道德教育不同于一般地知识性教学,学生即便是把教材全文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所有的字面内容,如果不真正理解法律的精神与意义,道德的作用与原则,以让无法真正起到通过课堂教育提高青少年法治思想水平与道德水平的作用。因此对于初中法治与道德教育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不应采用一般的以作业完成情况或考试方式来进行学生法治与道德学习成绩优劣的评价方式,而应当建立一种更为合理,更能够反映学生法治认识能力与道德理解力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本文认为,以学生在法治道德知识地课堂学习综合表现以及对有关法律案例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来评价其学习成绩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对法治与道德内容一点不感兴趣,不会从法律与道德角度去正确分析认知客观现象,其法律与道德水平也必然是低下的。所以通过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能力的法治与道德评价才能更好地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也才能更好地发现法治与道德教育工作在实际效果上存在哪些问题。
  四、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重要的针对初中阶段青少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培育的教育工作,其对于构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一些教育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工作的一些实践内容就该课题进行了探讨,受水平所限,本文的研究是概括性的,不够全面的,不过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对课题探讨为我国初中法治道德教育的理论发展与教学水平提高提供参考与帮助。
  作者简历:谢齐(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中教一级,现在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从事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
  本文系2018年度驻马店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实施策略》ZJKYKT2018-026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导学案能够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的引导,这就要求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合理以及巧妙,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汲取大量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必须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为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复习之前的内容,帮助学到将新的知识点和之前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的自己进行讲解,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对学习中兴趣缺失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数学教学高效开展。笔者分析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失兴趣的原因,探究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使用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措施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良
期刊
摘要:当前背景下,初中德育是初中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所谓德育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进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综合发展。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在心理层面的萌芽,也能让学生在道德能力发展方面获得提升,为学生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传统教育与初中德育工作的融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初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使得寄宿学校以及半寄宿学校悄然间流行起来,半寄宿学校主要被开设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甚至是一些偏远的地区小学,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限制,以及家长对于目前学校教育的苛求,使得半寄宿学校逐渐走进了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家长常年务工在外,使得这些地区的孩子只能和老人在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年岁以高,再加之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就将孩子寄托在学校。随着教育制
期刊
摘要:所谓地理实践力是借助地图、数据和其他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等活动中,实践力与品质素养的综合表现。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推动深层次教育改革,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并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要以核心素养体系作为主线。高中是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阶段,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实现高中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堂改革的全方位实施和慢慢深入,小学品德这一学科面临着一些改革要求。即便小学品德老师在积极地响应着这些要求,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目标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而实践甚少,因此并没有真正落实。在本文中笔者将客观分析小学品德学科的教学现况,反映出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针对“以点带面”的开展小学品德学科教研活动是有必要的以及如何开展等几个问题进行详谈。  关键词:小学品德;以点带面
期刊
摘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  关键词:奖励;惩罚;批评;鼓励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张弛有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是我做班主任以来的奋斗目标
期刊
摘要:通过对校本教研的学习和探索,本文对我校的美术教研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在总结自己的教训和别人的经验后,本文还对校本教研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美术校本教研;因需而教  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好笑,以前我对“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解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自编教材的教学研究。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和研究之后,我不仅对校本教研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而且还结合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对我校的美术校本教
期刊
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和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作为素质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教师素质就成为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那么,素质教育需要中学历史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认为大致需要有以下几项:  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  历史教师的素质即指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具备的素养。在这里,科学的世界观、理想和事业心,探索、创新与宽容精神,勤奋、意志与毅力,
期刊
摘要:国家的发展程度不止体现在于经济的强大,政治,文化现如今也占据很大的地位。中华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仅在我国这个舞台上,甚至是在世界舞台上璀璨夺目。在对其发扬的不断探究的过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民间艺术的重新登台是从学生教育中开始的。民间艺术的多种内容中,文学活动的开展工作对于民间艺术的影响力最为显著。本文将从民间艺术的背景、民间艺术文化的研究意义、民间艺术研究的方法 、民间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