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分类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won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我国龙脉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被誉为“龙的传人”,舞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今天,关于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关于舞龙项目分类的研究屈指可数。本文主要关于舞龙项目体系的分类,以达到初步构建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舞龙的基本框架,丰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内容。不仅有利于舞龙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舞龙 材料 分类
  一、前言
  自2003年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程。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关于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体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并把“积极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弘扬和保护中华体育文化遗产”作为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五大任务之一。
  中国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急剧变迁、文化霸权的入侵以及我国目前城镇化改造的实施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无形、易逝和口传心授等独特特性,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加速消亡的严峻形势。如果不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它们将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有着权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标志。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因此在传统文化中,龙被看作是吉祥、喜庆的尤物,代表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每逢佳节、大典,都要耍龙助兴。耍龙灯,始于汉,盛于唐,到了宋代已风靡民间,并成为民间一种习俗,更有“新春佳节耍龙灯,五月初五赛龙船”之说。
  二、舞龙项目的分类
  (一)分类的原则
  任何一种分类方法只有严格遵循一定的分类原则,找到切实可行的分类思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舞龙的分类有利于舞龙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因此要做到科学合理、综合实用,这是舞龙分类的一般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类文化遗产类型,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无形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脆弱性、综合性、民族性及地域性等等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众不同的文化遗产类型,所以在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的时候,我们应当遵守一些针对性的原则。
  (二)根据龙体的制作材料分类
  要对舞龙项目进行分类,首先就要了解舞龙。舞龙运动是一项由参加者按照一定的鼓乐或器乐节奏,在持龙珠者率领下,手持龙的器械来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等前一个人所做的相似或相同的连贯动作,按照时空顺序形成龙整体的运动形象或静态造型,从而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舞龙器材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通常为奇数节,最小的仅有一节,最大的可达上百节。舞龙的环节主要包括祭龙——出龙——游龙——舞龙——送龙。其动作的运行轨迹大都成圆形、弧形、螺旋形等,动作过程稳健,环环相扣,龙头、龙身、龙尾相互呼应,形成活灵活现的龙姿。
  笔者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整理出舞龙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绘制成表格,对联合申报项目根据其申报地区的不同进行拆分,并分析各省(市/区)内是否有重复现象,如有重复优先保留国家级。在进行舞龙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时,应规避以往只采用单线性分类方法的弊端,采取多线性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比如:根据龙体的制作材料分类、根据舞龙的空间分布风格分类、根据龙体连续性分类、根据舞龙的岁时节庆活动的时间目的分类、根据龙头特色分类等。在该文中,我们主要来写的是根据龙体的制作材料分类。
  龙体的制作材料种类繁多,一般主要用人、布、草、纸、板凳、竹子、木块、轻纱、绣球、鸡毛等。根据龙体的制作材料可将舞龙分为人龙、布龙、草龙、纸龙、板凳龙、竹子龙、木龙、纱龙、百叶龙、绣球龙、鸡毛龙等。
  三、小结
  中国的舞龙运动,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积淀,具有浓郁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国独有的特色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大力倡导保护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文化内容。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把各级各类舞龙进行汇编,再根据其龙体制作材料、分布空间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不仅有利用于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将对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和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
  [3] 张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D].浙江:浙江大学.2010:32-33.
  [4] 刘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体育与科学.2007(06).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银川市健身气功活动站点服务体系的场地设施和辅导队伍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存在的规律和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银川市健身气功站点的建设提供科学有利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健身气功 站点 服务体系  健身气功自2003年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本文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72名学生心理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球课徒手、球操、游戏、综合四种类型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准备活动的优劣,其目的在于为教学中能根据不同类型准备活动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具体目标,合理选择与运用具体内容做好排球课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排球课 准备
中图分类号:G85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2  摘 要 传统养生体育项目是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保健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之一。健身气功是独特的“调身、调息、调心”锻炼,具有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功能。中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本文从结合中医理论,掌握功法的健身作用;结合功法特点,掌握动作
南狮是岭南民族传统体育中一颗璀璨的繁星。它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使自身不断进步,其发展也历来离不开国家政治策略的变更。本文将在中共中央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揭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目前,传统武术的发展不尽人意,改变这种状况是每一位武术工作者和武术爱好者应尽的义务。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与竞技武术协调发展,加大传统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注重攻防实战,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抓住机遇,在普及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