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改善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420 例胃肠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 21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产生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认知功能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更低(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能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胃肠外科;认知功能障碍;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6-0159-02
  胃肠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由于胃肠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开腹进行手术操作,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所以多采用全麻[1]。而全麻时,麻醉药物的大量应用容易对患者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可使患者产生相应神经系统并发症[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全麻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很多患者在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绝大多数经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可自行恢复。但该症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水平,也容易导致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能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3]。故临床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减少或预防可能诱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对420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研究如下所示。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0例胃肠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210例。觀察组男女比例为104∶106,年龄60~88(71.25±4.3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02∶108,年龄60~92(72.11±5.0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病情经院内专家会诊确定采用手术治疗;(2)需采用全身麻醉方案;(3)年龄为60周岁以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排除标准:(1)智力严重障碍,精神病史或交流严重困难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累及多种慢性疾病者;(4)具有麻醉药物或手术治疗相关禁忌症患者;(5)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术前常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情、手术适应情况、既往病史、手术史,综合评估患者手术风险[4]。术前常规进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检查等,确保患者无相关手术及麻醉药物应用禁忌症。常规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状况,说明采用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指导患者术前备皮、休息、肠道准备等相关配合方式。准备好手术器械、药物,应急救治药物及器材等。手术当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核对患者身份、病情、病史、术前检查结果等。检查患者手术物品是否准备齐全,确保相关器械经过严格消毒灭菌处理。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心电监护。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处理。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安放麻醉架,放好手术托盘,调整灯光。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生止血,做好其他配合工作。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呼吸、循环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操作医师,并配合抢救。术后完成后,护送患者会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相关交接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严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术前保障充足睡眠和休息。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发现负面情绪严重者,应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向患者介绍各种保障手术安全的准备措施,缓解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其他疗效良好的案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排除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降低患者手术风险。改善手术室环境,调整手术室温度湿度至适宜。建立鼻氧吸入。在常规检查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指标基础上再加入脑血氧饱和度检测、平均动脉压检测等,其中任何指标发生异常均及时告知术者,并协助其做好相应处理措施。以脑氧监测指标作为麻醉参照依据之一,预防脑组织术中缺血缺氧[5]。使用麻醉药物前,应告知麻醉药物名称、临床使用状况等,提升对麻醉药物认知,做好心理准备。麻醉药物选用应尽量以七氟烷或地氟烷替代丙泊酚,帮助保护脑组织。应用靶控麻醉方式,精确控制麻醉深度,避免过量应用麻醉药物。术后仔细检查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观察患者各种病症表现,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有效处理。患者转运回病房后,向病房护士及患者家属告知术后注意事项等。术后麻醉苏醒期,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训练患者各项功能。
  1.3 观察指标
  术后应用MMSE评分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良好。MMSE评分低于27分可诊断为认知障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前,向其发放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单独填写,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技能水平、患者护理体验等方面,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及不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MMSE评分
  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MMSE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少(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率为12.38 %;对照组发生率为30.00 %。两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86.19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7.62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更低(P<0.05),见表3。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全麻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麻醉药物的应用可能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从而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同时,麻醉下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气水平,从而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损伤,进而可形成认知功能障碍[6-8]。另外,患者自身存在的一定慢性疾病,在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下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伤。在手术期间科学、合理采取相应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键,在降低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术前严格筛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控制好麻醉深度,同时对患者实施脑血流动力学及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预防的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性护理相比,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平均值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P<0.05)。其主要是因为胃肠外科中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操作相对单一,对规避危险因素效果欠佳。在手术室护理模式中,根据实际存在问题进行操作,对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或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还发现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产生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能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善庆.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1):170-171.
  [2] 李燕玲,贺倩,王燕,等.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5):947-949.
  [3] 王建梅,任少伟.老年患者术后精神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80-281.
  [4] 李越颖,郑慕华,胡文环,等.认知行为护理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3):118-120.
  [5] 王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方式与护理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8,8(36):312-313.
  [6] 李彩花,刘晓宁,李娜,等.手术室风险护理对老年人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6):73-75.
  [7] 郑广娣,凌静,张小丽,等.手术室护理对老年人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5):2390-2393.
  [8] 祝胜宁,张四芳.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20,(23):189.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社区三人小组”开拓了初中艾防宣传工作,采样手抄报、宣传栏(海报)、同伴教育、宣教讲座、交流互动等不同形式宣教活动,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探索
目的:探讨提前采取系统的干预措施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骨科2018年1月至12月所有60岁以上髋部骨折好转出院的患者87人(除外顽固性
目的:探讨急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诊断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108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共54例,将54例没有发生过心血管时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和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临床价值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心率较快,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及反应蛋白比率较高(P<0.05),左心室射血的数值(LVEF
目的:探究产前超声征象评分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至2018年收治7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产检及术后病理结果,将其随机
【摘要】目的:对诊断胎儿窘迫中应用胎心监护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36 例胎儿窘迫孕妇看做实验组,将同期收治的 36 例正常孕妇看作为对比组,分析两组孕妇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出现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比组(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纳入标准:有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未进入产程中,所有产妇均未出现胎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在老年患者胃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40 例老年患者,给予胃肠超声充盈检查。结果:检出胃癌 58 例,胃溃疡 31 例,胃炎 84 例,十二指肠球炎 15 例,十二指肠溃疡 15 例,共 203 例受检者呈阳性,阳性率为84.6 %,阳性患者结合胃镜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9.6 %,同时对胃镜活检确诊病例采用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其阳性率高达89.4 %,说明
盆腔炎性疾病已成为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李伟莉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热毒邪气趁虚侵入血室,或下注冲任二脉,以至脉络不通,
目的:分析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患者120例纳入观察组,采集其静脉血后,对其
目的:分析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的260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2014年8月至201
【摘要】目的:分析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在女性不孕不育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5 月进行检查的女性不孕不育患者 82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七项生殖免疫抗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抗体检测中,占比最大的抗心磷脂抗体是,总占比29.27 %,其次是抗精子抗体18.29 %、抗子宫内膜抗体17.07 %、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