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分析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9年上半年,随着海南省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全省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金融部门则在保持稳健运行的同时,总体规模有所扩大,对经济支持力度增强。本文全面介绍了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的主要情况,着重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2009年下半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趋势作出了判断,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2009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9-0015-07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海南省工业、旅游业、外贸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但随着海南省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实,2009年上半年来,全省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好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回升较快,经济有走出衰退的迹象。受2008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物价指数持续为负;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困难局面有所扭转;投资和消费出现快速增长,迅速扩张的国内需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部需求下滑的负面影响。金融运行方面,随着项目投资进展加快,海南省信贷投放强劲增长;企业存款总量开始快速反弹,促使全省存款规模扩大。总体而言,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趋好因素逐步增多。2009年下半年,海南省应继续加强扩大内需的力度,并努力促进外贸增长,着力稳固全省经济回升的基础。同时,对于当前部分工业企业经营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价格回升过快、信贷快速增长中隐藏的风险等问题也应该充分关注。本文全面介绍了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的主要情况,着重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2009年下半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趋势作出了判断,并提出了一些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总量止跌回升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15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高于第一季度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30.23%、27.54%和42.23%,同比分别增长7.4%、7.0%和12.1%(见图1)。其中,第三产业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高于其它两大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27.9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国首位,对全省经济贡献率由2008年同期的19.6%提高至21.5%。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粮食作物总产量96.74万吨,同比增长8.5%,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高产量;瓜菜总产量354.26万吨,同比增长5.6%;干胶总产量9.56万吨,同比增长26.5%。农业生产的平稳较快增长,一方面得益于2009年省内气候条件为近5年来最佳;另一方面,海南省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省用于农林水务的财政预算支出22.82亿元,同比增长2.8倍。[1]
  (三)工业增加值筑底回升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5.75亿元,同比增长2%,比第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从第二季度各月的走势看,4月微涨0.2%,5月上涨9.3%,6月上涨4.4%,筑底回升的趋势较为明显(见图2)。2009年1-5月,海南省列入统计的4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分别为48.24亿元、38.05亿元,同比增长91.4%和53.8%;亏损企业户数165户,同比增长33.1%;综合效益指数280%,同比提升24.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365.45亿元,同比下降14.4%。总体看来,海南省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增多,但总体盈利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大幅下降,2008年曾出现巨亏并拖累海南省工业总利润的海南炼化今年扭亏为盈。
  


  从工业的现行指标看,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发电58.16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5%。预计未来数月全省工业将会进一步企稳回升。
  (四)旅游业平稳增长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接待过夜人数1087.55万人次,同比增长5.3%。游客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内。上半年,国内旅游者1057.94万人次,同比增长8.5%;境外旅游者29.61万人次,同比下降48.7%。由于国外高端游客减少,旅游收入增幅相对较小。上半年,海南省旅游收入累计104.0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境外旅游收入下降2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9.8%(见表1)。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固定资产投资390.21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2009年新开工项目投资74.4亿元,同比增长99.6%。全省在建项目916个,同比增长31.2%。其中,新开工项目391个,同比增长38.7%。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91亿元、65.19亿元和30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6%、45.5%和35.3%。三产投资占比高达77.45%,依然是投资的主要产业(见图3)。
  重点项目投资进展加快是上半年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海南省105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8亿元,占全部投资额近一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主要包括跨海电力联网工程、昌江核电站项目、东环铁路、大广坝以及凤凰机场扩建等。除此之外,全省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医院、农垦棚户区改造,以及学校、医院、农村公路等民生性投资力度也明显加大。
  


  在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资金到位充裕。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659.08亿元,同比增长65.6%,资金到位率176.5%。远远超过实际投资规模。
  (六)消费市场持续较快增长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01亿元,同比增长19.0%。扣除价格因素后,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20.8%,比2008年同期提升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84亿元,同比增长19.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1.18亿元,同比增长19.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0.71亿元,同比增长24.6%;零售业零售额184.06亿元,同比增长19.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5.28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他行业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8.6%(见图4)。
  消费的持续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系列刺激消费需求政策。以汽车消费为例,国家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下调车辆购置税至5%,并实行“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65.5%。同时,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形势相对较好,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下游消费的增长。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五金电料销售同比增长81.3%、家用电器销售同比增长96.9%。
  


  (七)外贸进出口降幅扩大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进出口总值42.3亿美元,同比下降9.2%,降幅低于全国14.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7.7亿美元,同比下降9.4%;进口额34.6亿美元,同比下降9.1%。进口的大幅增长主要是海南航空购置了20架飞机,价值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占全省进口总值的34.7%。出口产品主要是成品油和水产品等。其中,海南炼化出口成品油价值1.8亿美元,同比增长51%;水产品出口1.7亿美元,略增0.5%(见图5)。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实际利用外资4.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外资的增长主要是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
  (八)财政收支规模增大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9.1个百分点。从二季度开始,全省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加快。4、5、6月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6%、22.1%和32.8%(见图6)。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经济回暖,企业营业税增多;二是税务部门清缴税款的力度加大。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4.9%。与当前国内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对应的是,海南省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上半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69.98亿元,同比增长65.4%。其中,财政在一些涉及民生、基础设施方面支出明显增多。比如,公路水运运输、农林水务、社会保障就业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2.41倍、2.28倍和1.17倍;此外,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30.4%和71.7%。
  


  (九)各类物价指数持续为负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各项物价指数继续回落,各类价格指数全面为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下降0.7%,其中,6月份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下降11.3%,其中,6月份下降11.5%;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累计下降15.4%,其中,6月份下降1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下降1.5%,其中,6月份下降12.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下降2.7%(见图7)。
  


  从各类物价的走势看,同比仍在持续走低,主要是2008年同期物价上涨较快,基数较高。从环比数据来看,2009年6月份,除由食品价格下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下降0.2个百分点以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环比分别增长1.6%、0.6和0.1%。
  
  三、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金融运行情况
  
  (一)信贷投放强劲增长
  2009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56.39亿元,比年初增加270.64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加171.73亿元,同比增长33.34%,比去年同期高19.33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波动因素后,各项贷款月环比折年率为35.16%,贷款增势比5月减缓(见图8)。2009年以来,由于政府投资项目陆续启动,增加了信贷需求,上半年全省信贷增量已占全年新增信贷规模计划的74.25%,且超出2008年全年的水平。但与上半年全国信贷增量已超出全年的计划相比,海南省信贷投放尚不突出,存在扩张空间。
  1.各期限贷款均出现不同幅度增长。2009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157.44亿元,比年初增加185.74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加112.96亿元,同比增长24.77%,比2008年同期高9.03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8.63%,成为拉动全省信贷投放最主要力量。海南省构短期贷款余额384.29亿元,比年初增加37.4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0.56亿元,同比增长47.68%,比2008年同期高35.40个百分点(见图9)。
  


  短期贷款较快增长的原因:一是2008年下半年增加较多的翘尾因素的影响;二是2009年上半年省内基建投资规模扩大,相应的配套贷款增多。票据融资余额103.24亿元,比年初增加42.91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41.91亿元,同比增长128.3%。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但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与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与全国不同,海南省票据融资主要来自于外省商业银行票据的转贴现,是本地部分银行在流动性充裕、信贷投放无法扩张的情况下,迫于盈利性需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选择,通过贴现后的资金流入外省,并未起到支持本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2.贷款投向呈现行业集中。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新增贷款全部分布在第三产业,行业集中度相当突出。新增贷款最多的三个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增124.33亿元,占全省贷款新增54.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57.99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25.46%;房地产业增加31.79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13.96%。相比之下,第一、二产业贷款总量不增反减:第一产业新增贷款减少1.39亿元,第二产业减少26.86亿元。其中,制造业减少34.76亿元;采矿业减少0.28亿元;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6.93亿元(见图10)。
  


  3.人民币、外汇贷款走势出现分化。2009年6月末,海南省人民币贷款余额1502.06亿元,比年初增加280.03亿元,同比增长36.66%,比2008年同期高21.45个百分点。外汇贷款余额22.59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比2008年同期低13.05个百分点(见图11)。在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的同时,2009年以来省内外汇贷款呈持续减少的态势,这与外汇贷款增长疲软与当前外贸进出口形势较为恶劣有关。一方面,海南省中小外贸企业尽管存在借贷需求,但由于经营形势不乐观,银行不愿放贷;另一方面,部分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大企业由于外需不振,缩减产量,对资金需求减少。
  (二)存款增速快速回升
  2009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存款余额2741.80亿元,比年初增加389.57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160.15亿元,同比增长30.36%,比2008年同期高9.72个百分点。2009年上半年,储蓄存款和企业企业存款绝对量均保持较快增长,但从走向上看,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的增幅呈现出“一降一升”的特征。
  


  1.储蓄存款增幅缓慢回落。2009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7.14亿元,比年初增加144.55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17.59亿元,同比增长21.24%,比2008年同期高5.72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627.74亿元,比年初增加93.0亿元,同比增长21.94%;定期储蓄存款余额589.40亿元,比年初增加51.55亿元,同比增长20.49%。储蓄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48.43%,比2008年同期略低0.17个百分点(见图12)。2009年以来,海南省储蓄存款增幅缓慢回落,主要原因来自于上半年股票市场的回暖,部分储蓄资金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因素增多,也导致部分储蓄存款流入房市。2009年1-6月,海南省房屋销售额同比增长28.0%。
  2.企业存款快速回升。2009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企业存款余额1121.50亿元,比年初增加195.31亿元,比2008年同期多增111.12亿元,同比增长37.67%,比2008年同期高13.70个百分点。分期限看,企业活期存款余额878.81亿元,比年初增加164.84亿元,比5月增加91.86亿元,同比增长38.50%;企业定期存款余额242.69亿元,比年初增加30.47亿元,比5月减少10.63亿元,同比增长34.70%(见图12)。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企业存款增幅开始震荡回落,2009年2月份达到低点后,至今已经出现连续4个月的反弹。这与当前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企业存款总量回升的原因:一是2009年海南省贷款快速增长导致派生存款增加;二是在省内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扩大过程中,外地投资资金持续跟进。
  (三)现金收支持续净回笼
  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797.27亿元,同比增长2%;累计现金支出1785.4亿元,同比增长2%。收支相抵累计净回笼现金11.87亿元,比2008年同期少回笼1.95亿元。从现金收支结构看,储蓄存款收支仍为影响现金收支的最主要因素。1-6月,全省储蓄存款收入1467.46亿元,占全部现金收入的81.65%;储蓄存款支出1450.70亿元,占全部现金支出的81.25%。分机构看,农信社现金投放力度较大(累计净投放12.13亿元),而其它银行均为现金净回笼。由于农信社主要为县及以下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这表明海南省农村居民仍以现金为主要交易方式。整体而言,全省现金收支规模增幅减小,且持续净回笼则表明,随着银行卡、网络购物的日益深入,省内居民对现金需求预计会趋于减弱。此外,商品物价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现金收付总量。
  


  四、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方面应关注的问题
  金融危机危机的爆发对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工业和出口形成了明显的冲击。较之国内许多沿海地区,海南经济中工业所占的比重较低,外贸依存度也较低。[2]金融危机对海南的影响更多的沿着“全球经济下滑→需求减少→外需减少→国内经济下滑→本省需求减少→经济下滑”的途径间接传导至省内。这使得金融危机对海南经济的直接冲击小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且与这些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笔者结合相关经济模型,预计2009年海南省GDP增长9.5%。当前省内经济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
  1.关注经济增长结构问题。近年来,海南省经济增长中一直存在投资率逐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的问题。经济危机的冲击更使得国内普遍开始通过项目上马以求短期内尽快恢复经济。面对外部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2008年四季度以来,海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投资政策,陆续上马重点投资项目,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强劲增长。2009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2008年同期增长47.8%的基础上,再度增长37.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增长若过于依赖投资拉动,而没有消费相配套,只会导致产能过剩,造成经济增长结构失衡,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省内经济更应关注如何进一步落实好相关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通过调结构的方式从根本上保证全省经济可持续增长。
  2.关注部分工业行业低迷问题。2009年上半年,海南省工业生产总体回升,但回升幅度明显偏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2.0%,低于全国5.3个百分点。工业增长受限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行业产值下降。2009年以来,受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影响,省内浆纸、甲醇以及铁矿石等行业生产经营仍较为困难。其中,规模较大的金海浆、盛之业、海宇锡板等企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27.5%、24.7%和25.2%。工业企业总利润额快速增长,但主要是依赖个别企业(海南炼化),在420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165户,占比近四成,比2008年同期多41户;企业亏损面高达36.8%,比2008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部分工业行业持续低迷以及企业亏损面扩大表明省内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都需要引起关注。
  3.关注房地产市场回暖是否具有持续性。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成交量逐步放大,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回升势头。2009年1-6月,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14.77亿元,同比增长37.2%。其中,住宅投资103.86亿元,同比增长48.7%,涨幅居全国首位;海南商品房销售面积217.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商品房销售额127.14亿元,同比增28%。 海南省房地产市场回暖的主要因素:一是省内房地产市场的优惠政策,刺激了居民的购买需求;二是全国楼市普遍出现“回春”现象,促使岛内外的购房者信心增强;三是因观望气氛较浓而蓄积的购房潜力,在5-6月开始有所释放;四是国家已经或者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利好消息,提升了消费者对岛内楼市价格提升的期望值,刺激了楼市销售。
  在外部经济仍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岛内房地产市场销售量增大、房屋销售价格上涨的势头是否可以持续,仍有待观察。最基本的理由就是岛内房地产过于依赖岛外市场,刚性需求不确定性较大。当前海南的房价远高于当地居民承受能力,60%以上的市场来自于岛外,外地人来海南购房多是享受、养老,并非刚性需求,在经济回稳基础尚不稳定,本地房价与居民收入之比仍明显偏高,短期内房价的过快上涨容易滋生泡沫,不利于省内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二)金融方面应关注的问题
  2009年以来,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导下,海南省信贷总体规模明显扩大,有力地支持了省内重点项目的进展。结合相关经济模型,初步预计2009年底全省贷款余额将达1800亿元左右(区间1713.82-1872.40亿元),增速30%左右。总体而言,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力度增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贷投放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国开行对少数大企业、大项目支持上,信贷投放的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当前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关注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问题。2009年以来,省内项目投资进程加快,为保障项目资金供给,各市县都建立了政府融资平台,由该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2009年以来全省新增中长期贷款80%以上是通过政府融资平台流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这种融资方式,主要是过储备土地使用权抵押。由于土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升值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储备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较小,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和成本,便利企业运作,从而能够调动银行和企业各方积极性,但在政府融资平台下的银行贷款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且蕴含信贷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项目进度滞后于信贷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基建项目工程期限较长,从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开工建设到项目完成所需的时间相滞后于信贷资金到位进度,必然导致资金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资金管理缺陷容易引发资金风险。资金借贷主体与使用主体不一致,由于是政府出面融资、企业使用资金,不利于强化对企业的信用约束,投资项目如果运作管理不善,贷款同样存在较大的偿还风险。
  2.关注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2009年以来,海南省信贷投放大幅增长,然而信贷投放主要集中于一些大项目、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反而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营状况下降,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现象日益突出。截至2009年6月底,海南省各金融机构对大、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721.39亿元、285.86亿元、87.35亿元,分别占企业贷款的65.87%、26.1%、8.03%。占总数不到1%的大型企业,获得近七成的企业贷款,且有增长趋势,而小企业获得的贷款余额比年初仅增加1.48亿元,占新增总量不到7.58%。从授信情况来看,单户授信总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贷款比年初减少了2.13亿元。 信贷投放过于集中大项目、大企业,进一步加深了中小企业资金渴求症状,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及省内经济全面增长。
  
  五、促进海南省经济金融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合理调整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投资大幅增长是避免经济过快下滑的必要手段,但同时也应注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努力扩大消费,增强经济活力和稳定性。一是要调整和健全收入分配政策,通过加快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好家电下乡政策,通过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三是在投资过程中,一方面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民间投资,避免过于依赖政府部门投资。
  (二)提升工业经济增长动力
  工业经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所受冲击最为严重,针对省内部分工业经济回升较为缓慢的现状:一是继续抓好各项工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抓紧启动一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着力强化管理、提高素质。出台有效措施,加强各类培训,切实把加强企业管理作为解决当前困难的重要措施,引导企业增收节支,降本增效,加强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三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财政、金融部门协调,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促进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通过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三)力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房地产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房地产市场调整幅度过大。一是扩大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供给,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政府部门通过加大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的投入量,既可以有效改善省内房地产市场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平抑房价;又可以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要求,较好地平衡公共利益与经济利益。二是完善信息沟通、发布机制,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加强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加强市建委、统计局、规划局、房产局、人民银行以及银监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的监测、分析,完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消费预期。三是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应通过加强对放贷各流程条件审核以及加强贷后跟踪管理,注重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居民购房贷款等贷款风险。
  (四)加强信贷风险防范力度
  一是要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监督,促使其合理调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务费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二是监管部门应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努力防范信贷风险。三是银行机构在合理增加信贷投放的同时,强化资本金约束和流动性管理,关注不良贷款反弹问题,防止新一轮银行债务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志方,张春梅.我省农业上半年增速全国最快[N].海南日报,2009-7-20.
  [2]覃道爱,肖毅,石海峰.2008年海南省经济金融运行分析[J].海南金融,2009,(3).
其他文献
摘要:沿海开发战略在省级层面已实施多年,2009年6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新一轮沿海地区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江苏省沿海开发由此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而能否切实把握和充分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其支持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辖区金融参与、支持沿海城市开发的现状入手,着重探讨了当前金融支持沿海城市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相关制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就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现实走势以及相关表象之下的政策原理问题,分别展开了剖析和讨论,认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最主要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两点:即部分行使货币政策职能和逐渐变得富有弹性。预计未来一两年内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在保持适度弹性的同时,在走势上将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回归稳定。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
期刊
摘要: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实现快速增长、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股市的弱有效性,以股价为基础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并不能真正反应经理人的业绩表现,而企业经理却因此获得巨额收益。为此,本文通过引入期权费来解决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问题,通过提出大盘指数变动率消除系统性风险影响,最后就改进后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优势进行了分析。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生态省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宏伟目标要求,对位于海南中部的保亭县展开调查,了解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绿色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海南中部山区;旅游业;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2-0031-03    200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把海南省建成“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
期刊
摘 要:金融机构在一国支付体系及金融资产托收和转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使得洗钱者将金融机构作为了洗钱的首选渠道,在金融机构中又以银行业为主要渠道,因此,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就始终站在反洗钱的第一线,是反洗钱的核心力量,且相对于监管部门有处在信息优势的位置,但银行业在共享信息过程中所付出的包括资源流失、成本增加等都是显而易见的,而能获得收益却基本上都是隐性的,收益和成本无法匹配。本文试图通过建立
期刊
摘要: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和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已导致全球经济加速下滑,2008年成为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由升转降的趋势转折年,结束了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的强劲增长态势。随着危机的深化,2009年我国经济形势将更为严峻,经济回落态势在短期内难以调头,预计政府将会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对我国2009年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初步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环境;经济形势;经济展
期刊
摘要:DIP融资是指对重整中的公司的外部债权融资。DIP融资人通过融资契约实现对重整的控制权,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可能有助于促进重整的成功。DIP融资制度既有收益,也有成本。这种制度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重整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DIP融资;契约控制;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3-0013-05    我国新破产法引进了重整
期刊
摘要:金融机构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对我国反洗钱工作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洗钱法》实施以来,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逐步深入,推动着反洗钱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反洗钱成本与收益的失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先从微观层面论证了反洗钱激励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再从宏观层面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现实成本与收益,最后从反洗钱主管部门、参与部门和金融机构三个方面探讨了
期刊
摘要:为了探讨FDI的动态变化对泛珠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下,建立PDI、经济增长和国内投资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变参数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需求的角度系统分析FDI对泛珠九省经济增长、国内投资的动态影响,并进行了泛珠九省间的对比分析,为泛珠九省今后外资引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FDI;动态关系;状态空间模型;变参数模型;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休闲渔业是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体闲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为渔民提供就业机会,为社会提供升级消费产品,增加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渔业新的增长点。海南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具有众多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引导;同样,处在起步阶段的海南休闲渔业同样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海南必须认清形势,由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地发展休闲渔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