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瑶

来源 :黄梅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瑶,南陵姑娘.rn梨园世家,三代同“堂”.rn5岁登台,锣鼓扮妆.rn13岁考进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学习黄梅戏表演艺术.钻研道白,研习唱腔;表演到位,武功归“档”.毕业后,组建黄梅戏剧团,自当团长,一年巡演六省,演出共500余场,备尝辛苦.主演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春江月》等一批观众爱看的传统剧目.周瑶的优势在于,除黄梅戏外,她还会演庐剧、徽剧、皖南花鼓戏以及青阳腔.她说,演戏不仅是为了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有自己的梦想.因此,她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其他文献
思想价值是文艺作品的灵魂,繁荣文艺创作,就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由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原创的大型现代脱贫攻坚黄梅戏《鸭儿嫂》从真实再现脱贫故事、融汇地方戏曲特色、内容形式完美结合等几个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尝试,主要表现在:n一、真实再现脱贫故事,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期刊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新创的大型现代黄梅戏舞台剧《献船》,侧重于用诗意化、现实化的理念和手法感悟与诠释历史,展现人物的人生价值。全剧共分为五幕,脉络清晰,人物形象丰满,艺术特色鲜明,艺术魅力感人至深。
认识鲍晓霞老师仿佛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我曾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执教,和鲍哓霞老师做了同事。她教戏,我写戏,一同坐校车的日子里谈论的话题总也绕不开黄梅戏,交流得多了,心里升起了对鲍晓霞老师满满的敬意和爱意。在学校期间我写了一出黄梅戏小戏《红娘》,鲍老师饰演戏里的旦角桃花,创作和表演之间的交流使得我们的心更加贴近了,因此也一直想为鲍老师做点什么,写点什么,这既是对一位优秀黄梅戏演员演艺生涯的总结和梳理,也是为黄梅戏剧种枳累第一手的表演访谈资料。
从事戏剧表演三十年,我枳累了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2017年,我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戏剧导演专业,系统地学习了导演理论知识;三十多年来,在舞台表演实践中、在生活中总结出戏剧演员在表演上的一些问题,下面来谈谈个人观点吧。
2021年3月23日14时,安徽文学艺术界同仁最尊敬的老领导、老专家、老朋友柏龙驹先生驾鹤西去,走完了他八十八年光荣而又坚定的革命历程。无尽的伤痛中历历在目的往事仿佛突然间被激活又浮现在眼前。柏龙驹先生是全国知名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基层黄梅戏工作者的我虽多次聆听先生的报告与汫学,但始终未能近距离地接触过先生。2000年,我奉调进入《黄梅戏艺术》编辑部工作,这才有了在柏龙驹先生直接领导和教导下的学习机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回顾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各大院团相继推出现实题材的艺术作品向建党百年献礼.rn去年夏天,我受邀担任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出品的现代戏《献船》的导演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内完成送审排练的录像,确实难度很大.好在经过全院上下的不懈努力,上传的排练录像总算顺利完成.接踵而来的意见和建议很多,一时间让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渡江战役这一类的题材作品从影视到戏剧(曲)很多,如何在众多类似的作品中寻找到与众不同的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期刊
期刊
黄梅戏《燕子归时》是一部新编现代戏,该戏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展演,是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燕子归时》主要讲述了女大学生柳燕放弃城里的工作,甘愿回到故乡承包茶园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展示了新一代农村青年的新面貌。我在该戏中饰演女一号柳燕,接到这个演出任务,既兴奋激动又感到压力很大,如何去塑造舞台上“柳燕”,对我而言是-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人 物:rn水妹子,回民,20岁,渔家女儿,孤儿.rn马自正,回民,22岁.水妹子未婚夫.rn马兆龙,回民,45岁.马自正父亲,村长.rn马豆花,回民,42岁,马自正母亲.rn陈宗汉,汉族,48岁,解放军渡江先遣团团长.rn方老根,汉族,50岁,村民.rn方小青,汉族,25岁,方老伯之子.rn张曙光,汉族,30岁,解放军先遣连连长.rn马江林,回族,28岁.rn马老汉,回族,58岁.rn小木匠,汉族,18岁,解放军战士.rn解放军战士若干.rn群众若干.
期刊
《烟雨杏花村》是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新编创作的黄梅戏传奇历史剧。在以往的剧目中,我饰演的角色都是如《天仙配》中的董永、《商女春秋》中的蔡鸣凤、《雾里青》中的郑鹤龄、《情洒杏花村》中的杜牧等小生、须生之类的正面人物。而《烟雨杏花村》剧中人袁韫是虚构的一个角色,也是个“坏人”,是个反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