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类专业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和创新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人文素质缺失矛盾的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人。职业教育要有远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果能比较具体地为艺术类高职生的现在和将来着想,就会认识到语文同他们的联系、对他们的作用,非常紧密和显著。我们应该用新的理念积极推进新一轮改革,使高职语文课程复归于人文素质培育的本位。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 语文课程 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0-02
  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技能的专业人才。但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人文素质缺失矛盾的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正在被越来越来多的教育界的有志之士所思考。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的人。职业教育要有远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如何使职业院校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语文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语文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教学实践中,鉴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学校轻视语文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职业院校中,语文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的系统性比较差,并常处于随时可能被“挤占”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语文课的轻视。其结果就是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远没有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毋庸讳言,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下面以高职艺术类专业语文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语文课程的独特作用
  要进一步认识语文课程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一方面它是以往中学语文教学的自然延续;另一方面,它可以在学生正式就业前对其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必要铺垫。对此,一个新认识是: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时,要同时把年轻的“职业后备军”应有的人文素质培养一并考虑进去。从一般意义上的普适性转向特定专业而聚焦认知,会使我们避免那些宽泛的、人云亦云的所谓“宏观建构”。如果能比较具体地为艺术类高职生的现在和将来着想,就会认识到:语文同他们的联系、对他们的作用,非常紧密和显著。这并非夸张,只要看看许多艺术家所述说的切身感受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早期接受艺术教育时,大都得到来自于课内外语文的良好熏陶。在艺术活动的方方面面面,在揉入艺术韵味的生活内容里,都或显或隐地有“语文”。遗憾的是,在偏执地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专业技能训练的思想影响下,语文课程也处于几乎被忽略的地位,变得没有生气和活力。我们应该用新的理念积极推进新一轮改革,使高职语文课程复归于人文素质培育的本位。
  三、高职艺术类专业开设和重视语文课程的必要性
  《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语文课。许多实践证明,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以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同时,这种困难和障碍又会影响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所以,学一点语文课程对高职毕业生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艺术类的职业院校,更应该给语文课程以应有的学科地位。
  经验证明,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后,他可以解决即时就业的问题,但要有更大的发展,还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非专业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调进行。正因为如此,高职艺术类专业开设语文课程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四、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所需的语文能力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育时,当然不会忽视对其所需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把学生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与其所学习艺术类专业,尤其是今后步入职场时有可能就职的岗位需求要对接,一项一项的夯实基础,使学生逐渐确立起对相关能力的自我培育意识,切实进入学习状态。
  只有透彻明了这些基本点,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师具有自觉意识,继而使语文教学有更明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发挥更实在的育人效应。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所需的语文能力基本描述如下:
  1.读、写、听、说的能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只要会“从艺”就可以了,用不着在读写听说和交际方面多费功夫。其实不然。会“从艺”,确实是搞艺术的人必须具有的基本功,但艺术爱好者乃至艺术家不能仅仅满足于会“从艺”,还应该会读、会写、会听、会说、会交际,概言之:具有“吐纳”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中,读和听是对语言文字的吸纳,写和说是对语言文字的吐露。读和写凭借着书籍文本,言语交际活动伴随着说说听听,这些均可理解为书面和口语信息的“吐纳”活动。
  爱艺学艺者,应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这就需要广泛涉猎艺术类书刊,包括一些重要的艺术理论和美学著作。此外,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心得需要总结、概括和表达,同行之间需要沟通、交流,表演经验需要交流,创作状态需要分析评价,这些都离不开书面和口语的表达。我国古代文学和艺术批评理论的重要范畴,都是用极简练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我们若能深刻解读,可以将其演绎的十分精彩,并能在潜移默化中积淀为艺术创造的底蕴。
  2.处理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艺术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具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也有着愈来愈重要的意义。一个有着良好语文修养的艺术工作者,在对艺术品进行审美的时候,一定不会忽略语言文字的表意作用。   身处现代信息社会,形形色色的信息纷至沓来,相互混杂,都在吸引甚至干扰着我们的注意力。无论是读报刊、看电视、听广播,还是上网搜索资讯,都要求我们学会处理各类信息,有目的、有选择地加以整理,以便从“海量”的语言文字中,获取有助于启发艺术表演和构思的素材资源,或使之成为扩大视野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必要的联系。
  3.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的美育作用是以“美文”为载体对学习者发挥感染力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古今汉语和各类语体应该具有良好的语感,尤其是昆曲表演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能感应语言文字的美和精彩语句的魅力表现。这是一种读到好词好句、悟道美妙意味时涌现出“瞬间感受”的能力。通过默读口诵,欣赏和体验汉语本身的魅力以及体现在篇章中的文采,能让学生产生美感。教师要引导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细读文本,深层次去体会:所谓文采不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它与作者的情思理趣相谐相生。它鲜活、灵动、有声有色,表情达意动人心弦;它是精彩的,有神韵的,读诵即能给人带来直觉冲击力。它是作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独特流露。经常带着学生去赏读,将会增加学生审美感知的“观察点”和“感应点”,有助于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
  五、高职艺术类专业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正确使用汉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担负的任务。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是否应该突破?应该怎样突破?突破以后如何定位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操作?这都是我们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结构体系中,语文这门传统课程应在内容和形式都应有所创新。
  1.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应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
  建议在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中外文学作品选读》等语文类课程的同时,还应增设人文类课外活动。如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可以突出高职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对接,又加强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
  2.高职开设的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
  高职的语文教学,要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语文类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需要,确定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3.教学内容方面,建议采用“大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和语文应用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打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相结合。
  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政策、方法上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6.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
  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实现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特点,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职业院校的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其他文献
大dà脸liǎn兔tù广ɡuǎnɡ播bō站zhàn开kāi始shǐ广ɡuǎnɡ播bō啦lɑ!主zhǔ播bō大dà脸liǎn兔tù本běn期qī为wèi小xiǎo朋pénɡ友you们men准zhǔn备bèi了le哪nǎ些xiē新xīn鲜xiān事shì呢ne?快kuài来lái看kàn一yí看kàn吧bɑ!  小xiǎo朋pénɡ友you们men的de暑shǔ假jià是shì怎zěn么me度dù过ɡ
期刊
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等.每个人的发展都应是全面的,既要有科学素质,也要有一
青春禁忌剧情片  导演:林育贤  主演:彭于晏 阮经天 刘荷娜(韩国) 辰伶  片长:98分钟    剧情  台北西门町六号出口,一个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的地方。  范达音与好友Vance 每天下午都要进行下午茶聚会,日子虽然无聊,但两个人无聊总比一个人无聊好,他俩望着西门町六号出口前人来人往的广场,总是期待有新鲜事发生。  新鲜事发生了,但不是好事,一个范达音认识的援交妹小薇失踪了,同时还有四名高中
有人对我说,我的《夜谭十记》的价值是凭《让子弹飞》才凸显出来的,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的《夜谭十记》即使不火时,其文学价值是本身存在的,不会因《让子弹飞》红火才变得
红酒、电影这两个元素,在“六一单身节”这天,有了新的含义:世界上深陷感情纠葛的痴男怨女那么多,也没有必要非要搀和,窝在沙发里,一杯红酒配电影,也是不错的一天。 The two
二女儿Lily(桂纶镁饰)身在澳洲悉尼,患有洁癖——说穿了就是承受不起感情创伤。心理医生(杜汶泽容串)开出以情治伤的治疗方案,Lily怀着信心一试之下,竟遇上了“垃圾男”Johnn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Dictation contest proves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are under threat in digital age By Bai Shi In the digital age,people are becoming adept at inputting Chi
西安、咸阳两市物价局响应“西咸一体化”的倡议,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价格交流与协作,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使两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两市物价局于2005年10月25日在咸阳市召开了《
一、甲骨文金文语言文字研究组地点: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1楼,留学生教室108指导专家:张玉金教授、喻遂生教授第一节(11月5日14:30—15:50)主持人:马梅玉(西安交通大学) 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