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拯救地球十大举措:向塑料制品宣战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7日消息,保护地球是一项繁杂而艰辛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有义务承担起这项责任。随着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我们又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来保护“地球家园”呢?
  拯救地球
  虽然我们在许多方面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之前提出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减少对海洋、大气和陆地的污染。不过,我们现在确实对人类疏忽所付出的代价有了深刻了解,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有了最新认识,采取了改变我们自身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更为现实的举措。
  1.建立保护区限制破坏性活动
  建立保护区限制破坏性活动
  虽然北极熊今年未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但它们获得了喘息之机,美国将阿拉斯加州北部一片面积为18.7万平方英里(48.4万平方公里)的沿海水域划为“关键栖息地”,这片水域主要被冰层所覆盖。随着冰雪消融,北极熊被迫向加拿大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周围迁徙,而美国政府的举措则有助于保护阿拉斯加州北部沿海水域免遭航运和石油钻探活动的侵扰。
  科学家估计,虽然北极气候变暖,加拿大北部地区和格陵兰岛周围的海冰不会消融。今年,对北极熊来说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研究人员确定,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抑制,海冰将不会到达一去不归的“临界点”。海冰构成了北极熊的主要栖息地。这会给明年的任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2010年走向结束,对于北极熊的未来,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2.替代能源得到推广
  替代能源得到推广
  巨型涡轮机如森林一般矗立于北海,太阳能屋顶照亮了美国纽约市,海浪驱动生成的能量源源不断输入电网,替代能源在2010年不断展现其巨大的潜力。虽然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但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信心毫不動摇,不过这一市场仍需要快速增长,才有实力改变气候变化的整体状况。
  根据今年夏天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降低对外国能源的依赖程度、在能源部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保护环境免遭能源开发负面影响“非常重要”。而公众对特定能源提议感兴趣,促使政府加强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同时对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实施了严格限制。
  3.电动车和绿色驱动技术
  电动车和绿色驱动技术
  使用矿物燃料的机动车尚未过时,但随着越来越高效的燃料技术的问世,美国人今年的汽油使用量比2006年最高峰时少了8%左右,尽管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更多。捷豹汽车公司与微型涡轮制造商Bladon Jets 进行合作,开发出捷豹C-X75概念车,这款车不仅能够在短短3.4 秒内从零加速至每小时62 英里(约合每小时100公里),而且理论上该车在市区行驶时能以零排放实现这一加速。今天,如果司机可以摆脱交通堵塞的困扰,他们无疑会选择更多环保的车辆。尼桑Leaf是世界上第一款价格低廉的完全适于大众市场的电动车,但你眼下可能没有了这种选择,因为它们已销售一空。
  4.开发节能创新产品
  开发节能创新产品
  节能方法在2010年变得具有了实际意义。今年,一些美国人将屋顶涂成白色,空中花园也揭开了神秘面纱,个性化大风车崭露头角,发光二极管灯被用于装饰节日气氛。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对节能技术持欢迎态度,不仅将它们当作保护地球的聪明之举和划算的方式,也当作自己的救赎之路。从逐步淘汰白炽灯到实行满足“能源之星”标准、减少待机模式下能耗的技术,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都在步调一致地帮助建立一个节能型社会。
  5.拯救珊瑚礁
  拯救珊瑚礁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宣布将美国夏威夷州的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列为世界遗产。除了吸引游客以外,珊瑚礁“供养”的海产品还可满足五亿多人的食物需要;风暴潮和海啸来袭时为海岸提供保护;向科学家提供促进医学发展的新工具,以帮助形成骨移植物,抗击癌症,预防传染病。
  海洋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还能对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带来的危害起到缓冲的作用,代价则是海洋环境的酸性增加。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大气温度更高,这同样令海水升温。随着美国第一个海底公园本月在佛罗里达州迎来50周年,如今是展示人类今年保护珊瑚礁成果的良机。
  6.发现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2010年,我们增进了对地球生物的了解,比如这只尚未命名的果蝠,它与大量其他新物种一起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被发现。另外,科学家在亚马逊和婆罗洲也取得了重大发现。找到新的生物体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灭绝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危险。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同时,也是历时十载的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最后一年。生物学家还在今年发现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给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呼吁社会抛开个人利益制定物种保护计划。
  发现和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7.发现生物灭绝危害
  发现生物灭绝危害
  确认物种是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提出的一个目标。另一个目标则是积极采取行动,避免那些生物及其他尚未被确认的生物灭绝。虽然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并没有实现之前提出的显著避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目标,但各方仍达成了一项新的10年政策规划,包括国家间分享遗传学信息。
  1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达成一致,同意至少要在17%的陆地和10%的海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实现这些目标,代表们还明确提出,必须考虑保护公海和跨越国境的森林。
  2010年,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200年,英国有接近500个物种灭绝,这一发现史无前例地证实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部分物种灭绝缘于侵占生物栖息地和商业开发。好消息则是,一旦某个物种被确认受到威胁或濒危,随着保护措施逐步增强,这个物种就会在数量趋于稳定或恢复以前数量上占据有利位置。
  8.向塑料制品宣战
  向塑料制品宣战
  二战以来,塑料制品的声誉一落千丈,从繁荣走向没落,从创新发明沦落为环境噩梦。可降解塑料制品会分解成更小碎末,从而使双酚A(BPA)这样的化学物渗入水中。海洋和沙漠动物往往将塑料制品碎末当作食物,带来致命性后果。全社会减少对无处不在的塑料制品的使用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行,但是,帮助改善生物降解能力,发现新的替代材料,研究卷有大量塑料制品的海洋环流,以创新方式循环利用塑料制品,禁止使用塑料袋等举措表明,2010年人类在解决塑料制品带来的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泰姬陵所在地、印度城市阿格拉,每逢雨季,塑料袋和塑料瓶就阻塞排水道。从2011年1月1日开始,阿格拉将禁止商店销售聚乙烯塑料袋,转而使用塑料袋而非建筑材料铺路。
  9.采取措施保护鲨鱼
  采取措施保护鲨鱼
  2010年是“鲨鱼年”?不完全是。因为许多鲨鱼种类都身陷困境,近三分之一的鲨鱼种类走向灭绝的边缘。不过,随着美国国会通过禁止捕猎鲨鱼割取鱼翅的法案及世界其他国家支持保护地中海鲨鱼,对这种海洋掠食性动物的保护在201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3月,马尔代夫在印度洋专门辟出3.5万平方英里(约合9万平方公里)建立鲨鱼保护区,为该地区全面禁止鱼翅贸易树立了典型。
  10.“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这个口号在2010年叫得尤其响亮,从家庭到社区,每个人都在积极发挥主动性,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努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变革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全社会。2010年,在拯救地球上,你又做了些什么呢?
  (新浪科技)
其他文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3日消息,一个国际考古小组在亚美尼亚南部一处山洞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酿造设施,其历史可追溯至6100年前。  考古人员在这个酒厂遗址发现了一个用于压榨葡萄的大缸、几个发酵罐、一个酒杯及喝酒用的大碗。碳元素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物品均有6100年的历史。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格雷戈里·阿雷什安(Gregory Areshian)表示,虽然以前也
期刊
加拿大科学家在1月9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文章称,气候变化至少将会持续到公元3000年。文章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将对气候产生无法阻止的影响,且至少在以后一千年中都会持续。研究人员估计,南极西部冰盖将在公元3000年完全崩塌,最终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至少4米。   该项研究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全气候模型来模拟预测一千年后地球的气候状况。该气候模型是由加拿大环境部气候建模和分析中心与卡尔加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1月11日报道,由俄罗斯一家建筑师事务所雷米工作室(Remistudio)设计的具有独立生态圈的旅馆日前问世,设计者毫不掩饰地将其命名为“方舟”,直打“避难”旗号。   该“方舟”旅馆呈庞大的贝壳拱形,外观堪称是未来主义与复古风格的结合——《每日邮报》称其具有上世纪70年代科幻电影道具的风范。由于“方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应对地震或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洪灾,因此需要抵御潮汐波及其
期刊
日间温度热过地球岩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1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日宣布,该局最专业的类地行星“狩猎者”——开普勒号航天器发现了一颗岩石星球,且尺寸与地球较为接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太阳系外最小的类地行星,但因其温度过高,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开普勒号航天器是世界首个专门用于搜尋类地行星的工具,在2009年它的发射一度万众瞩目,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向太阳系外的可居住行星
期刊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反应器,其能利用太阳光、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铈快速地制造烃类燃料。该研究发表在上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这个过程类似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为维持生长也会使用来自太阳的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糖基聚合物和芳香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包含的氧被去除后即可转变为燃料,其方式或是通过在地下历经数千年的降解以形成化石燃料,或通过一种更加迅速的分解、发
期刊
物理学家组织网、《自然》杂志网站1月11日报道,继去年7月欧洲航天局首次发布宇宙全景图之后,在本周巴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普朗克望远镜任务合作团队公布了他们的首批研究成果。这批成果以递交给《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杂志的25篇论文为基础,集中展示了从银河系到遥远太空的丰富信息。   在首次宇宙全景探测中,普朗克绘制出了所有致密源的位置,并详细列在了“致密源表第一版(ERCSC)”中。ERCSC包含了超過
期刊
刚刚经历近一周雨雪冰冻灾害的贵州、湖南等地,9日又迎来新一轮降温降水天气过程。災情的持续,使道路结冰、交通受阻,供电也随时可能中断。面对严重灾情,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道路交通,保障电力供应,确保人员、物资的正常流通,不仅是对当地有关部门抗灾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是对民生保障能力的一回测试。  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往往让人猝不及防。但越是突发的灾情,越能检验出人们应对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雨雪冰
期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根据一项最新进行的研究,科学家们30年前对人类第一艘着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海盗一号”的考察结果所作出的武断性结论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海盗号曾经发现的被认为是“地球污染物”的化學物质其实是火星上的有机物。  1976年7月20日,当美国宇航局的“海盗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火星“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意为“黄金平原”)西侧坡地时,人们对它寄予
期刊
未来每年将新增7500万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2日报道,英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下来的60年内,全球人口将呈爆炸性增长的势头,从现在的69亿飙升至2075年的95亿。全球面临着资源不足的挑战,需要各国密切合作。   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个地球,无数人》的报告指出,全球正处在人口过剩的边缘,因为拥挤的大都市已榨干了全球重要的资源。人口增长,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
期刊
打破我国南极天文科考受制于人尴尬局面    我國首座独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天文科考智能支撑平台今天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该平台由东南大学和南极天文中心联合研制。  据了解,该平台攻克了昆仑站所在的南极Dome A地区极寒、低气压、缺氧条件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将为我国运行于该地区的各类天文科考仪器提供能源动力、就地自动监测与控制、远程遥测与遥控及海量数据存储等技术支持。  平台单台机组输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