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是一次应急能力大考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john6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经历近一周雨雪冰冻灾害的贵州、湖南等地,9日又迎来新一轮降温降水天气过程。災情的持续,使道路结冰、交通受阻,供电也随时可能中断。面对严重灾情,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道路交通,保障电力供应,确保人员、物资的正常流通,不仅是对当地有关部门抗灾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是对民生保障能力的一回测试。
  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往往让人猝不及防。但越是突发的灾情,越能检验出人们应对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雨雪冰冻灾情发生后,灾区道路凝冻严重,一些路段交通中断,一度造成大量车辆、人员滞留。贵州交警部门采取晚上封路、白天放行的措施,尽量减少车辆和人员滞留,白天用带防滑链的重车将路面冰层碾碎后,由警车引导车辆低速通过凝冻路段。由于措施得当,方法正确,中断的交通逐步恢复,阻滞的人流有序疏散。
  电网安全运行是保障民生和抗灾救灾的重要条件。在这次冰冻灾害中,贵州最多时有45个县(区、市)出现电线积冰,云南省昭通市主电网覆冰线路增加至13条,数十条配网线路倒杆断线。加强电网巡视和监测,及时抢修受损线路,是当务之急。2008年初冰冻灾害中连续停电16天的贵州省万山特区,自主研发融冰变压器,至今没有出现连续停电情况,还确保了6家规模企业生产用电和2万余用户生活用电。
  天寒地冻,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少受或不受影响,是抗灾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切实搞好市场供应,稳定物价,也是战胜极端天气灾害的有力保障。贵阳市日前出台政策,对涨价幅度较大的蔬菜和生猪实行最高限价,对调入市内生猪定点屠宰场的生猪每头给予30元补贴,并对经营户给予奖励。同时,对违规涨价的个体经营户和相应的管理部门给予重罚。因势利导,赏罚分明,市场供应平稳、物价稳定安定了民心,体恤了民生,在阵阵寒气中送来执政为民的股股暖流。
  目前,雨雪冰冻灾害仍在持续,而即将到来的春运高峰会让交通、供电、市场供应承受更大压力。抗凝冻保民生,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把应对灾情的措施制定得再周密些,落实得更及时些,灾区群众期待当地党委政府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据新华社)(文·周芙蓉)
  
  (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预知几个月后的道路交通状况以及未来一年的气候状况,这些貌似只有超自然力量才能办到的事最近被欧洲科学家盯上了。有报道称,欧洲科学家正计划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它将能够预测禽流感等传染病的扩散情況,找到方法解决气候变化,甚至对金融危机进行预警。   该模拟器被科学家们命名为“活地球模拟器”,旨在加强对地球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科学认识,提高对人类行为及环境力量的理解能力。  在“活地球模
期刊
科技部会同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在京召开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主任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制定好“十二五”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项规划,力争实现纳米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纳米科技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動我国向纳米科技强国迈进。 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科技
期刊
贵州省科技厅在调动科技力量抗凝救灾的同时,紧急下拨500万资金用于各市州地及县科技救灾减灾。   今天清晨,气温骤降的贵阳市区雨雪相交,雪凝地面湿滑异常。自9日晚间开始,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大部地区出现明显的冻雨天气,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再次增强和扩大。  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应对低温凝冻天气,切实做好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工作的指示,贵州省科技厅在日前作了一系列安排部署的基础上,今
期刊
1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第四批农业科技服务车发放仪式在银川市举行。150辆科技服务车奔赴基層农业科技服务站(所),使全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车总数达到450辆,车辆覆盖面达到75%。大大改善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效能,解决了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科技日报)
期刊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3日消息,一个国际考古小组在亚美尼亚南部一处山洞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酿造设施,其历史可追溯至6100年前。  考古人员在这个酒厂遗址发现了一个用于压榨葡萄的大缸、几个发酵罐、一个酒杯及喝酒用的大碗。碳元素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物品均有6100年的历史。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格雷戈里·阿雷什安(Gregory Areshian)表示,虽然以前也
期刊
加拿大科学家在1月9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文章称,气候变化至少将会持续到公元3000年。文章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将对气候产生无法阻止的影响,且至少在以后一千年中都会持续。研究人员估计,南极西部冰盖将在公元3000年完全崩塌,最终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至少4米。   该项研究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全气候模型来模拟预测一千年后地球的气候状况。该气候模型是由加拿大环境部气候建模和分析中心与卡尔加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1月11日报道,由俄罗斯一家建筑师事务所雷米工作室(Remistudio)设计的具有独立生态圈的旅馆日前问世,设计者毫不掩饰地将其命名为“方舟”,直打“避难”旗号。   该“方舟”旅馆呈庞大的贝壳拱形,外观堪称是未来主义与复古风格的结合——《每日邮报》称其具有上世纪70年代科幻电影道具的风范。由于“方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应对地震或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洪灾,因此需要抵御潮汐波及其
期刊
日间温度热过地球岩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1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日宣布,该局最专业的类地行星“狩猎者”——开普勒号航天器发现了一颗岩石星球,且尺寸与地球较为接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太阳系外最小的类地行星,但因其温度过高,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开普勒号航天器是世界首个专门用于搜尋类地行星的工具,在2009年它的发射一度万众瞩目,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向太阳系外的可居住行星
期刊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2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反应器,其能利用太阳光、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铈快速地制造烃类燃料。该研究发表在上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这个过程类似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为维持生长也会使用来自太阳的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糖基聚合物和芳香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包含的氧被去除后即可转变为燃料,其方式或是通过在地下历经数千年的降解以形成化石燃料,或通过一种更加迅速的分解、发
期刊
物理学家组织网、《自然》杂志网站1月11日报道,继去年7月欧洲航天局首次发布宇宙全景图之后,在本周巴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普朗克望远镜任务合作团队公布了他们的首批研究成果。这批成果以递交给《天文与天体物理学》杂志的25篇论文为基础,集中展示了从银河系到遥远太空的丰富信息。   在首次宇宙全景探测中,普朗克绘制出了所有致密源的位置,并详细列在了“致密源表第一版(ERCSC)”中。ERCSC包含了超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