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用简陋武器抗日的故事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studybitc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武器落后,军火奇缺。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我抗日军民团结一心,以弱搏强,不畏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因利就便,用最简陋的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用血与火谱写了悲壮而传奇的抗战史。
  平型关战斗中埋铡刀割破日军汽车轮胎
  铡刀是切草、树枝、秸秆、玉米秆或其他植物类茎根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另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北方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把或几把,主要是用它来铡草饲养牲口。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因陋就简,用连民间武装都看不起的铡刀,与日本侵略军主力部队作战,打击日寇。
  1937年9月下旬,115师在进行平型关战前准备时,考虑到日本侵略军一旦遭到伏击,因为有汽车会逃之夭夭。所以,要想瓮中捉鳖,让狡猾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伏击圈而又逃不出去,就必须先破坏日本侵略军的交通工具——汽车,而让汽车瘫痪的最好办法是弄爆它的轮胎。但如果用埋地雷、破坏公路的方法,难免会打草惊蛇,前功尽弃。如果用匕首、菜刀等割破汽车轮胎,在战前是不可能的,而在战斗打响后又很难靠近日本侵略军的汽车。
  为此,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最后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埋设铡刀。由于铡刀锋利、刀背宽、稳定性好,很适宜道路埋设,而且老乡家每家都有,收集起来很容易。于是,战士们连夜在日本侵略军必经之路预先挖好一些浅沟,把收集来的铡刀刀刃朝上,露出地面约50毫米,或横或竖地埋好,并在上面作好精心的伪装。
  9月25日7时许,坂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师团辎重部队进入第115师设伏区,约有1000多人,前面是100多辆汽车,中间是200余辆大车,后边是少数骑兵。由于道路狭窄,加之雨后路面泥泞,日本侵略军的车辆及人马拥挤,行动迟缓。
  当日本侵略军进入伏击圈后,汽车不知不觉碾上铡刀。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汽车轮胎的外胎就已被割裂报废,而内胎则因不堪车身重压而爆裂。第115师立即抓住有利战机,突然用步枪、机关枪、手榴弹的猛烈火力打击日本侵略军,并乘其惊慌混乱之际发起冲击。第115师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本侵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单是军大衣就足够第115师每人一件。
  铡刀不仅在平型关战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后来的战争中,八路军再次利用铡刀打击敌人,如用铡刀砍敌人的电网、铁丝网,甚至直接用铡刀砍杀敌人。
  百团大战中用辣椒炮弹制敌
  1940年9月,百团大战第二阶段,八路军129师进攻山西辽县管头村日军据点。管头位于辽县附近,是日军的一个重要据点,约有100人担任守备,配有1门“九二”式步兵炮。9月23日深夜,趁着夜色,385旅第13团对管头据点实施了包围。从24日零时起,13团以4个连的兵力并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山炮1门、迫击炮4门,与敌展开激战。由于攻击部队受地形的限制,进展缓慢,激战2小时,未能得手。后又经3次强攻也均未奏效。至24日天亮,该团只攻占了日军的哨所阵地。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日军施放毒气,加重我作战难度,直到26日管头据点仍未能攻克。
  到了29日,第13团再次向管头发起强攻,同时,驻武乡县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12大队600多人,得到管头据点内日军无线电呼救后,马上出动,企图救援管头被困之敌。危急时刻,管头据点如不能迅速攻克,我军将陷入两线作战,形势将对我很不利。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在获悉这一情况后,果断决定围点打援,以第13团攻打管头,集中其他几个团设伏打援。
  尽管据点内的敌人经我军几天围困,伤亡很大,但听说援军已经出发,犹如困兽犹斗,拼死硬撑,一时难以拿下。29日晚,第13团第1营在管头东面做好了攻击准备。同时,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追击炮连为配合13团强攻,也转移到据点东面的高地。负责指挥炮击的正是迫击炮主任赵章成,这位老炮手早在红军时期就已出了名,第四次反“围剿”黄陂战役中,炮击龙坪百发百中,神炮手的美名就传遍了红军。大渡河边,刘伯承亲自点将,4发炮弹,弹无虚发,成功掩护17名勇士横渡大渡河。
  此刻,站在管头东面的高地上,居高临下,赵章成密切观察着日军据点内的防御和兵力部署情况。他也在琢磨着怎么才能把这些鬼子打出来,突然间,灵光一闪,一条妙计涌上心头,他迅速命令通讯员找来辣椒面,他们一起把炮弹内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用辣椒面填满,再装上引信。经过简单改装,一枚辣椒面炮弹就制成了,就这样,他俩共配制了20发辣椒炮弹。为了提高射击效果,他率领炮兵连把发射阵地向前推进到距敌150米处,标尺打到50度,实施抵近射击。随后,赵章成亲自进行瞄准试射,只见他右腿向前迈出半步,右手抱着炮弹,左手翘起大拇指,闭上一只眼通过大拇指测定了距离,并规定了各炮的射击地段。攻击开始,赵章成和通讯员共同操作1门迫击炮,全连4门迫击炮都已炮弹入膛。“轰——轰”4枚炮弹凌空而起,还没落地,战士们又迅速装上炮弹,紧接着,另4枚炮弹又飞了出去。又是“轰轰”几声,炮弹在日军碉堡及其周围炸开了花,同时,我攻击部队的各种武器也一齐开火。伴随着炮弹的爆炸声,一团团黄黑交织的浓烟升上天空,笼罩住了日军的坚固碉堡,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直熏得日军难以忍受,咳嗽不断,眼泪直流,用惯毒气弹的小鬼子,以为八路军也打毒气弹了,本来就忍着连日的饥饿死命硬撑着,这样一来,哪还能有心思打仗,早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纷纷弃堡出逃。突击队发起冲锋,10分钟就消灭了所有的敌人。
  连攻数日不下的管头据点,由于我方指战员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被我八路军迅速攻占,并缴获“九二式”步兵炮和山炮各1门、重机枪2挺、掷弹筒1具,步枪30余支及军用品1部,日军大部被歼。
  民兵造石雷大显神威
  石雷是用石头作壳的地雷,它具有制作简单、易于伪装、成本低而杀伤力大的优点。抗战时期,胶东大泽山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明了石雷,并以石雷为主要武器,配合主力部队,广泛开展石雷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大泽山位于平度市东北部,是胶东半岛的西部屏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因而成为敌我必争之地。抗战爆发后,日寇曾于1938年2月和10月先后两次侵占平度城,进逼大泽山,妄图控制全胶东。1940年9月,八路军解放了大泽山区,大泽山成为平(度)招(远)莱(阳)掖(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为了包围、“蚕食”我根据地,日寇在大泽山周围先后设立了20多个据点,经常进山“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随着日伪军对大泽山根据地的封锁,铁雷运不进来,烧铸地雷的生铁也奇缺。为此,民兵们动脑筯想办法,他们立足山区,在石头上做文章。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出石雷。
  大泽山区掀起了造石雷的热潮。当时,上级为了鼓励民兵造石雷,还做出了每造一个石雷由政府奖励1斤小麦的决定。据老民兵张炳春介绍,当时为了造出合格石雷,民兵们还研究着把錾子的尖端打成一斜弯,这样容易凿出口小肚大装药多的石雷,还有的把石雷表面凿成菠萝状,这样石雷爆炸时容易粉碎,石片铺开的面积广,威力大。1941年秋,日伪军进山“扫荡”,高家联防民兵利用新凿成的石雷封锁交通路口,还在高家村西北河滩里布下了石雷阵。这次鬼子的探雷器不管用了,当敌人陷入雷区后,到处石雷爆炸,石块纷飞,当场就有50余名日伪军被炸死炸伤,首次石雷炸敌取得成功。
  大泽山根据地广大民兵在实战过程中,对石雷的使用方法,认真加以研究,不断进行创新。开始,民兵们使用的是“拉雷”,如高家村民兵高存昌就曾隐蔽在高家村通往所里头村路边垒砌的夹墙里,专等敌人经过时把石雷拉响。但拉雷往往受地形的限制,人也不便隐蔽。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便把拉雷改进成“绊雷”、“踏雷”和“前踏后响雷”,诱使敌人自己把雷弄响。后来狡猾的鬼子派人在前面专门寻找石雷绊线,发现绊线就剪断,使雷失灵,甚至把雷起走。针对这一情况,民兵们又创造出“真假雷”、“夹子雷”、“胶皮雷”、“竹筲雷”等几种石雷。为了大量杀伤敌人,民兵们又进一步发明出“连环雷”、“子母雷”、“空中雷”、“水雷”等40余种,各种雷灵活使用,打得敌人防不胜防。
  自石雷在大泽山区被普遍使用后,鬼子走大道,大道石雷炸,走小路,小路石雷响。鬼子被炸怕了,也更加狡猾起来,专走地堰、田野、山坡,有时甚至从河水里走。根据敌人的行动变化,石雷的使用方法也随之加以改进和变换,人们便把石雷埋在地堰上、田野里、山坡上,还把拉火管用蜡封起来,把石雷下在河水里。为了更大地发挥石雷的威力,民兵们还采用真假难辨的埋雷方法,使鬼子上当挨炸。如在埋雷的新土上轻轻印上鞋印、马蹄印,或撒上牲口粪,使敌人误认为有人或动物从此走过,免去怀疑。有时在埋设的雷旁插上鬼子或汉奸模样的草人,敌人见了就生气,上前一拔雷就响。为了更沉重地打击敌人,群众在家里的门上挂雷,锅里设雷,鸡窝里放雷,抽屉里藏雷,大泽山区成了石雷的世界,炸得鬼子闻风丧胆。
  1943年夏末秋初,日寇从20多个据点纠集日伪军3000余人对大泽山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扫荡”,各联防民兵配合一个主力排,一面阻击敌人,一面大摆石雷阵和地雷阵。敌人所到之处,铁雷、石雷一齐开花,打得敌人首尾不顾,寸步难行,一天没走上10里路,最后只好拖着250多具尸体,狼狈逃回据点。大泽山下撒罗网,在日伪军中传出“进了大泽山,把命交给天”的哀叹。
  大泽山区研制的石雷及战法,也影响了周围抗日根据地的民兵。1943年春,西海地区武委会专门举办培训班,培训地雷爆破法,介绍大泽山区使用石雷的经验。《人民日报》曾报道:“在抗日战争中,胶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了地方性、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其中起源于平度县、大显神威于海阳县的地雷战,威振敌胆。”老电影《地雷战》就是根据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地雷战拍摄的。
  机枪击落日寇中将座机
  用枪打飞机,尽管有可能,但是概率极低,不过八路军至少7次用步枪击落了敌机,国民党爱国官兵至少6次用步枪或机枪击落了日本飞机。
  1942年12月18日,日军一架飞机飞临安徽太湖县上空,肆无忌惮地作低空飞行。太湖县驻军国民党军第176师野战团团长莫敌见日机飞得很低,便命令高射机关枪(重机关枪有对空射击装置)对空射击,果然将敌机油箱击中,当场冒出白烟,逃飞不远就燃起大火。
  飞机在空中颠簸着,像一只无头的苍蝇,越过田家滩的王家岭,俯冲向荆竹冲孙家湾的圆峰尖,撞上一棵古松树后,坠入金家屋的山岩里。两名驾驶员被抛出机舱摔死,其他9名军官都被烧成了炭尸。
  敌机坠落之处是覃振元第527团的防地,覃得到飞机上的日造拉八手枪3支。莫敌闻讯大为不满,说这架日机是他的部队击中的,应该由他派人来处理。覃振元则说飞机落在他的防区,应该由他负责。互相争吵不休。师部知道这个情况后,直接派人前往处理,令覃将所得的3支拉八手枪上缴师部。机上的零件通通拆卸,只剩一个烧毁的机壳,士兵们已把机上的铝皮(大概是合金的)争先恐后你抢一块,我抢一块,送到太湖请铁匠铸成了碗筷。飞机上的残铜烂铁全部为乡民拾去,一架飞机就这样全部报销了。
  这架日机被击落后,日军即派出一批批飞机(多数是三架一批)飞临太湖县上空侦察,一连10多天,似乎对这架失事的飞机特别关注。后来由民间传出,说这架飞机上的日军中,有一名是日本皇族的亲戚。后来据情报考证,该机是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军团长)冢田攻的座机。
  冢田攻(1886—1942),日本茨城县人。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1935年升至少将,同年9月任参谋本部第三部部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于11月7日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制定日军进攻南京等作战计划,并在12月17日随松井石根进入南京,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负有严重罪责,是大屠杀元凶之一。1938年,冢田攻晋升中将,任参谋本部次长,为制定日军“南进”侵略政策的重要决策人物之一。1941年11月任南方军总参谋长。1942年7月任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同年12月18日,在南京参加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召集的会议后乘飞机返回汉口途中,在皖鄂两省交界的太湖县上空,座机被莫敌部机枪击落,他成为抗战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   事后日军为寻找其尸体发起了对安徽太湖县的报复性扫荡,杀害中国军民达5000多人。12月下旬,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来湖北潜山视察地方灾情和抗日战况,原宿于国民党兵营内,由于汉奸告密,该日从安庆飞来2架日机,在梅城上空狂轰滥炸。而李品仙早已秘密改宿于离潜山县城约6华里的彭岭大王庙。梅城的几家商店和许多民房受到极大的破坏,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整个潜山县城浓烟蔽日。莫敌团将士出于民族义愤,冒着生命危险,不畏空袭之敌,扛着机枪,趁敌机俯冲之时勇猛扫射。他们虽没有击落日机,但却给敌人以极大的威胁。
  燃烧高梁杆闷死日坦克兵
  据白田钦太郎的《春二回忆文献》(日本混成第8旅团团史)载,1943年12月7日,在河北抚宁县西北的刘田各庄,出现了八路军的活动,日本混成第8旅团派出一支坦克部队和一支步兵部队组成的讨伐队,一起前去袭击这个地方,讨伐队有3辆坦克和两辆负载燃料专用的卡车。到处都是八路,日本步兵就和八路军展开了战斗,这个时候坦克已经冲进了曹西庄内,从此就没有消息了。因为当时日本的坦克和后来坦克不一样,里面的电报通讯设备不太可靠,经常发出很奇怪、很大的噪音,本来日本兵在里面就闷罐一样的,再发出那种噪音,很难受,他们常关了,所以步兵当时以为是坦克部队关了这个通报器没和他们联系。
  但是等日军打完了这一仗回县城后,坦克依然不见,怎么也联系不上这支坦克部队,全军覆没了,一个活人没有。这时候日军就怀疑了,是不是在村子里发生什么事了,他们马上就跑到村子里去看这件事情,结果在曹西庄看到了一幅非常奇怪的景象:坦克完整无损,里面的坦克兵身上一点伤都没有,但是上面堆着大量燃烧的高粱杆,两辆卡车着火,日军全部被消灭了。
  原来,日军坦克是分两路冲进去的,被八路军慢慢引到了曹西庄的两条巷子里。巷子越来越窄,最后坦克就成了一路纵队在里面走。八路军在周围堆了大量的高粱杆,突然倾倒在坦克上面,点燃,造成坦克里面突然缺氧,于是所有坦克兵都没有任何的伤,但是都被消灭了。
  立下此功的是战斗在滦东地区的八路军第十二团特务连和第三连、第五连,该团团长为曾克林。
  巧用“青蛙兵”等抗日“利器”
  红缨枪是一种古老的武器,长度一般在两米左右,枪身由白蜡树杆制成,铁制枪头末端的红缨可以阻止血顺杆流下,以防枪杆湿滑难以握持。被日军称为“长剑”的红缨枪显示了特有的威力。首先其长度可以保证在与日军步兵肉搏时保持一定的心理优势;其次,与双手持的大砍刀相比,红缨枪不需要大幅度挥舞,更便于多人协同作战,也不需要高超的武艺,适合主要由农民子弟组成的八路军。但如果红缨枪的木杆被刺刀斩断,那么战士立刻就会陷入赤手空拳的境地。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我方的人数占优,日军相对较强的拼刺技术无从发挥。日军在白刃战时对红缨枪比较畏惧。1939年2月第二次长生口战斗中,叶成焕的第772团布下疑阵,在白刃战中大破敌军,并抓获了一名被红缨枪刺伤的日军俘虏。此人心有余悸地供称:“你们的武器配备好,长剑厉害。”红缨枪这种武器毕竟不能对付敌人的机枪火炮,所以八路军的装备逐渐得到改善后就淘汰了它。
  1943年秋天,驻沁源县城的日军经常出城抢老百姓收割的麦子。八路军武工队和民兵为了保卫秋收,采用了“青蛙战术”。他们捕来许多青蛙,往青蛙嘴里塞上辣椒面、胡椒面、芥末面,然后悄悄放到鬼子据点的壕沟里。这些青蛙辣得难受,“呱呱”地叫个不停,闹得鬼子们白天不得安宁,夜里睡不好觉,非常疲劳,无法外出抢粮。后来,鬼子下壕捉青蛙,把它们煮着吃了,又来了抢粮的劲头。八路军武工队和民兵又生一计,在青蛙腿上拴上地雷引线。鬼子听到青蛙叫,以为美味又来了,纷纷下壕捉青蛙。谁知捉住青蛙一拉,地雷就轰隆爆炸了,把鬼子炸得血肉横飞。从此,鬼子再也不敢轻易惹“青蛙兵”了。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地区人民深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资,掩护与疏散伤病员。日寇常常利用狼狗搜寻地道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群众想出一种制服狼狗的好办法,即用烟梗末拌辣椒面撒在洞口的周围。狼狗闻到这种刺激性很强的气味,连打喷嚏,嗅觉失灵,只得耷拉着尾巴走开。
其他文献
介绍了按炭素材料的定向程度和定向方式的结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综述了近年各种炭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较新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石墨、焦炭和不可石墨化碳在放电容量
现阶段各种秸秆调制剂还都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完善、提高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用于黄秸秆的调制剂。如果各生产厂家能把产品所贮的秸秆饲草,规范出所能达到贮料品质及检测指标与营养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评价一节语文课成败的关键是根据学生在这节语文课参与率而定的。学生参与面越广,参与程度越高,说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厚,课堂教学质量就会越高。因此,要让语文教学课堂变成有生命、有质量的课堂,就必须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率。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摸清学生的基本学情  古人常说“事出必有因”,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的
沟通也称交流,是用各种不同方法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和结果,是整体护理的主要部分。有技巧性的沟通可以培养护患之间相互满意的关系。沟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语言性沟通:二是非语
1助产方法 根据助产前检查的结果,如膀胱积尿性难产需要先行导尿。生产力弱性难产可以多次适量注射缩宫素助产。其他原因难产均可用以下方法解决。
【摘 要】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作出了
乳头管狭窄和闭锁是奶牛常见乳房疾病,轻则影响挤奶使产奶量下降,重则产奶停止。以前我们采取治疗乳房炎的常规疗法,效果都不好。2005年后我们采用手术方法治愈8例,治愈率达90%左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了许多哲理。打开灿烂的中国文学文章,只见篇篇美文,字字珠玑,净化了多少心灵,成就了多少奇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就在这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中。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实验小学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结合学校读书活动的办学特
新编的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内容本身,而且要善于挖掘情感因素,营造情感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中所要展现的知识内涵。情感因素,大致分为显性情感因素和隐形情感因素,下面,笔者就显性情感因素与隐形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显性情感因素  显性情感因素,就是指通过教材中直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的例题、色彩丰富的主题图、灵动活泼的小精灵等使人能
在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中小学把灯谜传统文化引进校园,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个别学校的尝试,到更多学校的跟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把灯谜文化和教学引进到课堂中。  从地方文化到校本课程  河北省保定市有深厚的灯谜文化传统。从2008年起,保定七中在校园中引进了灯谜讲座和展示、猜谜。2010年,保定七中校长吕金起带队参加了新加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