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席子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一直供人们坐卧铺垫的席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然而,对于席子的身世,大家知道的却并不一定很多。
  在甲骨文里,“席”被写成一个长方形的象形字,中间好似席的织纹,可见席的样式,几千年来大致一样。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席子。当时的房屋简陋而低矮,人们只能席地而坐,就地而卧。为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人们在上面铺置植物枝叶的编织物或兽皮。这些铺垫物,就是最早的席子。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芦苇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席子实物。
  但在古代,“席”的概念与现今“席”的字义有一定的差别。古时用竹子、篾片等竹类编织的,供铺地使用的垫物,称为“筵”,而用蒲草、芦苇等编织的垫物,叫做“席”。现今则统称为“席”。饮食时,一般把酒肴摆在筵上,以防把席弄脏,所以酒食就叫“筵席”。现在我们虽然不是这样了,但仍沿用旧称,把宴会称作“筵席”、“酒筵”、“酒席”等。
  汉代以前,椅、凳等坐具还没有问世,人们仍遵循着席地而居的习俗。室内先铺筵,再加席于上。筵较宽大,故用来铺地;席较细软,供人们垫坐,与现今沙发坐垫的功能相似。古人入室,先脱鞋,然后通过筵,坐在席上。现代日本、朝鲜人的居室生活,基本上还是这个样子,这正是中国古人席地而坐的遗风。
  古时,席不仅可用作坐具,也可以当作卧具。《史记·吴起传》中说,吴起“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这里的“席”便是卧具。
  按照古代的礼法,天子铺地用5重席,诸侯用3重席,大夫用2重席。古人讲学、读书也都在席上进行。学生早上给教师打扫正席,坐在下方执席子之礼,所以有“讲席”、“教席”的说法。坐在席上,须先以两膝着席,然后臀部坐在脚跟上。如果臀部坐在席上,两脚向前伸,那就叫“箕踞”,是没有礼貌的坐法,室内没有旁人才容许这样坐。
  古时还有极精巧的席,如《西京杂记》中说汉成帝的昭仪赵合德,用的是“绿熊席”,毛长2尺余,眠于其上则被席毛遮蔽,望不到有人睡在上面。
  《杜阳杂编》中说唐代皇帝有一种用叶性柔软的茭苇织造的“紫茭席”,其特殊之处是光软香净、冬温夏凉,弥补了席类暖而不凉或凉而不暖之不足。
  《河东备录》一书中则称有人取猪毛刷净,命艺人织出“壬癸席”,此席滑而且凉,躺在席上令人倍觉舒心惬意。
  散见于其他史籍之中的古席,尚有蒯草席、虎皮席、熊皮席等。
  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象牙席,长216厘米,宽139厘米,由宽不足3厘米的扁平象牙条编成,堪称绝代珍品。
  随着椅凳等坐具的广泛使用,逐渐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席地而坐的习惯。但用席铺床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尤其是炎炎夏日,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度夏消暑用品。
其他文献
上车的时刻一到,一场大搏斗便展开了,粗壮有力的自然占了上风。也许,要人人都懂得遵守规矩建立起真正的铁路文明,并不是这运能和运量矛盾突出的时代可以解决的。(1994年,哈尔滨站)  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中国的版图上,铁路运营里程达6万多公里。然而,铁路线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一支香烟那么长,中国铁路曾经有过难以承受年人口流动量达10亿多人次的现实,买票难,乘车难……  人口的流动无疑增强了社会
期刊
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当时社会上书虽然很多,但是版本杂乱,皇宫里的书籍也不成系统,难以查检。于是赵光义就命令宰相李昉主持编辑一部书,把许多古籍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编进这部书里。  李昉组织了全国许多名家,编出了三部巨著,因为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所以书名分别叫做《太平编类》、《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其中《太平编类》工程特别浩大,前后编了6年,全书共1000卷,搜集和摘录了160
期刊
李登辉是台湾前“总统”、中国国民党前主席。1923年出生于台湾台北淡县三芝乡,祖籍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1952年至1969年,他两度留学美国,并执教于台湾大学。1972年被蒋经国选入内阁,历任“政务委员”、副总统等职,蒋经国逝世后,他接任总统。卸任后被国民党中央开除党籍,不久,他创立“台联党”,主张台湾独立。2002年以来,他多次发表言论,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引起两岸同胞公愤。  一、被蒋经国选定
期刊
刷牙是现代人每天的“生活必备功课”之一,那么古人是怎样刷牙的呢?  没有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来护齿。  《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  不仅如此,古人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惯。  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说:“吃过饭后要漱几次口,要是不这样,就会得龋齿。”  宋人张呆的《医说》中则直接对漱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世人奉养,
期刊
一、幸运点状元  1904年科举,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可是殿试时,慈禧一看“朱汝珍”这三个字就来了气。“珍”字让她想到珍妃,“朱”字是明朝国姓,朱汝珍又是广东人,更使她想起广东的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逆贼”。再看第二名,是“刘春霖”。此年恰好大旱,最盼“春风化雨,普降甘霖”。看看朱汝珍用笔太重的楷书,再端详刘春霖用细笔作答的试卷,疏淡娟秀,觉得十分亲切。于是,慈禧大笔一挥,勾掉朱汝
期刊
班婕妤刚进宫时,深得汉成帝喜爱。为了能和心爱的女人形影不离,汉成帝命人制作了一辆可以容纳两个人的豪华马车。在当时,领导的座驾有严格要求,皇上的车坐垫是锦褥,帷幕是绫罗,称为辇,皇后嫔妃的档次差一些,级别越低,车子越差。而现在,皇上特制的车明显超出了用车标准,是在带头搞腐败。因此,当皇上邀请班婕妤同乘时,班婕妤断然拒绝,不顾皇上的面子,更不管是不是会因此失宠,义正词严地说:“那些亡国的君主,都有很坏
期刊
看过吴晗所著《朱元璋传》一书的人,恐怕都会对书中刊载的四张朱元璋像产生疑问:怎么同是朱元璋的标准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面目丑陋呢?  原来,朱元璋称帝后,召画肖像颇有名气的孙文宗进京为自己画像。孙文宗拿出了看家功夫,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为朱元璋画了张拱手而坐的画像。谁知朱元璋看了并不满意,又让另一位擅长肖像画的沈希远为自己画像。这一次,画得比上次还好,可朱元璋仍然不满意。后来,一个叫陈远的聪明画家
期刊
西汉景帝的时候,刘姓王的势力都很强大,于是,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主意,收回了这些刘姓王的一些领地。  这下子,这些刘姓王不干了。公元154年,吴王刘濞串通了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一共七个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来叛乱。  汉景帝一看没有办法,只好杀了晁错。  可是,人杀了,这七个王还是不退兵。汉景帝只好让周亚夫带兵去平定了这场叛乱。由于是七个王叛乱,所以也叫“乱七”。  西晋初年,司
期刊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都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参议员每州选两名,50个州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大约50万人选一名,共435名,任期2年,届满全部改选。  国会每两年一届。州长任期不一,有的两年,有的4年。  美国的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在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党派之间进行,美国国内媒体和世界新闻媒
期刊
岳阳的《毛氏族谱》中,载有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亲笔签写的《付约》:“今将先父文正公遗业,坐落在土名湖南岳州临湘县楚冲里太平桥之庙湾庄田一所,请凭亲族人等到场,付与子婿毛长发名下管业、收租、耕种,以此为据。”  《付约》中还详述了地名和数量,现保存在岳阳的《毛氏族谱》中。  今人初见这则史料,恐怕会想:“先忧后乐”的范公咋有这么多私产,仅赠孙婿遗业就一掷“庄田”一所。  其实,如果我们细究宋时官吏俸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