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的重要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過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几何色块组合画面时要注意的地方时,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了。
  3、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整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互联网络环境下进行现代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互联网络 因人施教 体验性学习 交往性学习    目前,我过正在深入开展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整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现代教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中国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特征。气温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多温度带、多干湿地区是气候复杂多样的标志。教材以分层设色图的形式,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等温线, 使其了解我国1月、7月南北平均气温的差异。通过活动的呈现方式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设计思路]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感受地理的魅力。2、改变学习方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2-0057-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25    一、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二、 设计思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提出一个“为学生而设计教学”的
摘要: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加强在实验课中的实验技能培养,本文主要从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两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物理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技能    物理学本身一门实验科学,然而从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来看,大多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甚至
[摘 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语调应洋溢着童心童趣,符合动之以情,晓知以理能特点;特别谈了谈在高年级应抓住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教师示范童心 童趣语感支撑点    “读和背”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古人讲究涵咏体味,在读中去感悟人生、写作方法等。他们非常注意积累、模仿、训练,老老实实的读、抄、默、背,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几年后,腹中渐富,正所谓“书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究竟什么是诵读呢? 古人所说的诵读就是讲究节奏、韵律、神气的一种朗读,是一种既能得其辞,又能得其韵的读法,是一种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阅读方式。到了现代,诵读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那就是“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足已道出“读”的重要性。另外,现代意义上的诵读还特别强调了要以理解为基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摘 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到底该怎样对待错误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数学。学会学习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热情,就需要正确面对错误。让意外成为精彩,让尴尬成为美丽,让遗憾成为完美。  【关键词】资源 应用 错误 意外 美丽    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多么有经验的教师,都无法断定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能成功,次次精彩。确实,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的一门动态生成的艺术,学生的学习更是一种从不会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事物的主体。而在课堂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老是绕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怎样使学生在被动的思维中,在枯燥无味的知识里去发现新的有趣的东西,使被动思维变成主动思维。故创设问题的客观情景,启发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非常必要的。现就我简单介绍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所用的几种情景设置:   一、用提问创设情景的设置   用提问来创设情景,关
【摘 要】武术,作为体育教材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历来受到重视。传统武术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意志品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幼儿武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武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  【关键词】幼儿武术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武术能促进幼儿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重点从直观教学和开发第二课堂两方面讲解,直观教学从地图入手通过制地图、绘地图,主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绘图能力,从而提高兴趣。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自己的家乡,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致,而且增强了实践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拓展空间思维、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