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5013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倡导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文章重点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学习内容的状况,以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启示。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生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陈涛(1966- ),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刘红(1965- ),女,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155-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要求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这必然要求高职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随着生产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他们要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新的生产项目和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不断地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首先是网络拥有丰富的资源,这些信息资源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和不同语言的信息。其次是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很快,各种信息都处在不断生产、更新和淘汰的过程中,许多新事物、新科学往往先在网上呈现和报道,这无疑缩短了人们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周期。再次是网络信息资源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更利于人们的接受。网络的便利还表现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能上网,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在网络环境下,给学生出题目,让他们通过自学,建构起相应的知识,并分析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学习内容的状况,以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启示。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1)以“知识经济”为关键词,在网上检索关于知识经济的文章,进行认真的学习,要求每位同学至少要收集十篇以上的文章,把网页下载下来,整理后再以word文档形式整理保存。(2)根据自己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关于知识经济的论文,论文可以从某一个侧面来诠释自己对知识经济的理解,文章中引用的部分要注明,字数在3000字以上,以word文档形式保存。(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要给学生讲解你的论文,请为你的论文制作一个演示文稿,以ppt格式保存。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不能是学生学过的内容,又不能离学生所学的专业太远。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进而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能用现有的认知结构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顺应是指当个体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这两种形式都强调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原有知识的相互联系。为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让学生能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目的,我们选择了“知识经济”这部分内容。
  在学生的选择上,我们以旅游专业大三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的对象。通过调查旅游专业两年多来的学习内容,发现他们没有专门学过知识经济这部分内容,但是“知识经济”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在各类媒体上出现的频率也较高,所以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在学过的教材中含有经济类的知识,学生对资源、技术、原材料、加工、增值、利润等词汇的含义应该是理解的,这足以使他们将知识经济的概念与以前所学的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学生理解和接受这部分知识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的掌握包含两个过程,即内化与外化。知识的外化是学生把习得的知识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通过语言、动作、文字材料、绘图等形式。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外化可以使内化成果得到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创新运用,其实就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在题目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我们要求学生写出论文并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用PowerPoint制作出演示文稿,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外化”的一个过程。同时,我们不要求学生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写出论文,可以引用自己收集的文章内容,只要注明出处即可。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自己收集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整合,通过自己的筛选和穿针引线来完成论文,要想引用得当、论证充分,必须反复地思考与选择,这个过程的难度不亚于第一步,这无疑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经济的理解。第三步制作演示文稿,出于同样的目的,要求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把自己的论文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包括文字的呈现形式、动作的设置、图片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
  自主学习能力中包含着学习的技术,例如网络的应用能力。我们在满足于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发现大量冗余、粗制滥造乃至伪劣信息也充斥其中,给我们的选择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如何能快速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一方面与自身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与资料的下载和整理技巧等相关,这些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在大一的时候都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都不成问题,在题目中每一步都要求整理出一定格式的文稿,也是基于对学生这方面应用能力的考查。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生自主学习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为了能够对学生这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有一个整体的综合性评价,我们要求学生将题目要求的每一步都认真完成,并将它们保存在一个文件夹内,任务全部完成后将文件夹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应该说,学生文件夹的内容显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映了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学习和运用的情况。最后我们将所有的文件夹都放在学校的FTP上,供大家相互学习和评价。
  从旅游专业的两个班共收上来电子文件97个,我们随机抽出了50个作为分析的对象。从文件夹的整理情况来看,有14个学生的文件夹整理得很有条理,下载的网页、整理后的资料、论文、演示文稿都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文件包内,也有7个学生的文件夹整理得很糟糕;从论文的排版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排版清晰,字体的大小、行间距设置、段落的设置都相对合理,只有几个学生的排版有明显问题;演示文稿的制作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学生设置了动画效果,但有些表现形式与内容不符;从论文的选题来看,选择知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的文章最多,有28篇,如知识经济与素质教育、知识经济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其次是论述知识经济环境中的人才问题的文章,如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等,这样的文章有11篇。另外的选题涉及知识经济与国际竞争、知识经济与贸易等;从论文引用的材料来看,引用5篇文章以上的学生有4人,引用3~5篇文章的有33人,有8人没有注明引用材料,从我们查阅的资料来看,有少数几个学生是整篇文章照搬过来的。我们认为,学生引用的材料越多,越能说明他们对这些材料的理解越深刻。学生能对自己收集的材料运用自如,说明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更好;从论文的内容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内容都涉及了知识经济的由来、概念、特征、定义、内涵等,这些内容正是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他们由此联系到教育教学、人才竞争、国际竞争、贸易等诸多方面,虽然是在诸多资料的引导下完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思考与选择。这说明学生已把这部分内容的知识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了。
  
  四、小结
  
  从以上情况来看,这部分高职学生在这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所取得的结果是基本令人满意的。这次我们选择了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但是如果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将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呢?这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2]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构建群[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3]周中云.关于发现式学习型课件设计原则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7).
其他文献
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必须首先实施教育公平。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为此中国政府和民间都进行了探讨和努力。我国首部有关终身教育的地方性法规《福建
黄土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及黄土源边滑坡及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方法处理黄土的失陷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高等院校也出现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使高校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陷入了困境。文章通过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意义的阐述,展望了高校社会工作的前景
[摘 要]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看到了或者重视了学生的这一面,而忽视了甚至是忘记了学生的另一面,影响了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另一面,做到善于观察、了解、运用、挖掘、赏识和评价学生的另一面,开创育人工作的新局面,开辟班级工作的新天地,达到教育学生的新境界。  [关键词] 教育学生;避免;以偏概全;育人效果  一、善于观察另一面  我们观察物体,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
[摘要]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就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  [作者简介]闫敬(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唐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的教学与研究;李银兵(1973- ),男,河北张家口人,唐山学院计算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为了解决压力转料过程中转料终点难以准确判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一套压力转料自动控制系统。在分析系统硬件的基础上,提出转料终点的控制策略,建立转料过程中所需终
COD是稠油污水外排的一项重要指标,用COD评价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程度有很多不妥之处,而TOC能更好的评价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程度。选取曙光污水厂稠油污水,对处理工艺各段污水进行
科教兴农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农村职业
本文阐述了立体化教材、英语立体化教材的优势、英语立体化教材的使用意义,并对立体化教材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旨在进一步推动中专英语立体化教材教学。
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和谐,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管理人员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它贯彻到人才培养、教职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