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食品穿上科技“外衣”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89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满足不同品种生存需要的最低氧气含量,调节果蔬品种的代谢量,保持果蔬品种营养,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例如,苹果在恒温保鲜库中可储藏10周,而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储藏时间要高出近2倍。苹果在恒温库储藏会丧失水分,果实发软,而在气调库储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仍然如同刚入库状态。又如栗子,在恒温库可以储藏3个月,而在气调库可以储藏6个月,气调技术储藏比恒温储藏期要长1倍左右。
  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发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现在,国际上涌现了一批新型的高科技食品包装方法,不仅可以让食品在保鲜上更进一步,而且使顾客对食品质量心知肚明。
  显示温度和时间 法国有一家超市连锁店,在许多新鲜食品上使用一种带有“牛眼”标签的包装,可以显示食品存放的温度和时间。这种标签像射击用的靶子,有一圈一圈的透明圆环。环的中心含有一种化学物质,会随时间和温度不同而产生聚合作用,并由透明变成黑色。由于食品中的细菌数量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增加,所以,当内圈变黑时,就意味着食品不再新鲜。
  改变透气性 不同的水果和蔬菜,需要在一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下保鲜。而这样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在密封的包装袋中很难加以控制。当温度较高时,包装袋内的水果或蔬菜就会消耗较多的氧,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对食品的保鲜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包装膜,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会改变其透气性,以使不同的食品在相应比例的氧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中保存。
  防止破损在超市内,食品包装破损或被人打开,会使其中的食品质量受到影响。为此,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食品包装技术。将氧化亚铁放入包装容器中,作为氧气指示标志安装在透明盖上。一旦包装盖被开启,容器内进入新鲜空气,氧化亚铁就因氧化作用转变为氧化铁,标志的颜色也随之改变。这种技术可应用于粒状、粉状、焙烤和罐装食品中。
  避免蒸气浸湿 一种加热时可避免水蒸气浸湿食物的快熟食品包装在日本上市,该包装材料由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纸和铝箔等多层材料合成,加热时水蒸气会在薄膜表面凝结,然后被纸吸收,从而达到避免蒸气浸湿食物的目的。
  可以食用 美国一所大学研制出多种薄膜,它们均以玉米、大豆、小麦为原料,将玉米蛋白质制作成纸状,用于香肠等食品的包装,使用后可供家禽食用或做肥料。美国另一家公司开发的胶原薄膜,采用动物胶原蛋白制成,具有强度高、耐水性和隔绝水蒸气性能好等特点,解冻烹调时便会溶化随食品一同食用,用于包装肉类食品不会改变其风味。日本三菱人造纤维公司开发的薄膜,以红藻类提取的天然多糖为原料制成,呈半透明状,质地坚韧。此外,还有一些可食性蛋白膜种类,比如牛奶蛋白膜、酪蛋白膜等。美国还研制成功具有抗菌功能的可食性包装,研究人员在可食用蛋白膜中添加溶菌酶,可控制食品中病原菌生长和由微生物引进的食品腐败。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将突破传统食品的功能局限,增加许多新功效。
  疫苗类食品 人们为了增强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往往需要注射疫苗。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含有疫苗的食品。食用这种食品后,疫苗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之中,从而使人体产生抗体,拥有免疫力,腹泻、流行性感冒、肝炎、痢疾等传染病均得到有效预防。
  防辐射类食品 在未来高科技战争中,人员面临核威胁的危险日益增大,身处核辐射环境的机会大增。为改变这种状况,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含有大量核辐射威胁感应剂和抗核辐射剂的防核辐射食品,食用后,机体会自然产生抗辐射能力。
  助消化类食品 消化道功能紊乱之类的疾病虽然不能致命,却极大地影响健康生活。为提高救治的效率,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研制一些食品添加剂。人们食用之后,能提高消化能力,治疗消化不良等病症,而且能使人体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份,增强精力体力。
  高热量类食品 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增加农作物的营养成份的含量,再将这些富含蛋白质、淀粉和各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产品用作原料来制作食品,就能使之具有惊人的热量和丰富的营养。只需吃少量的食品就可长时间地保持精力。
  
  [责任编辑] 庞 云
其他文献
要说未来千年的新技术究竟是什么样,谁也很难说清楚,但结果肯定是火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下面我们仅就现在所能想到的做一预测。    连接地球与宇宙太空梯    如果制造连接静止卫星与地球表面的太空梯,那么即使不用火箭也能造访静止卫星,这不就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卫星修理和旅游宇宙了吗?二个世纪50年代前苏联工程师尤利·阿尔图塔诺夫提出这个设想。这个想法在后来的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  从理论上讲,太空梯并小神奇
何为霍乱?    霍乱,英文名cholera我国早期译作虎列拉。霍乱翌病的罪魁祸首是霍乱弧菌。f1为霍乱弧菌对付人类的杀手锏——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特点可以用如下121字总结:发病猛、传播快、波几广、危害重。霍乱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弧菌。霍乱弧菌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在显微镜下,菌体短小,呈弧形或逗点状,弧菌也因此得名。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分别是古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在不断膨胀的城市里,谁出门都有不认识路的时候,一份纸质地图早已成为家庭必备的工具,但说起电子地图,许多人可能还有些陌生。电子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电脑中,能在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
从古籍记载看,印章的起源,首先与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有关,特别是帝、王有关。换句话说,印章最早是以官印身份出现的。《后汉书·祭祀志》则认为官印起源于夏、商、周三王:“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玉玺,以检奸萌。”这说明,在古代,帝、王是首先使用印章的人。也就是说,印章首先是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出现的。其后,各级官吏也都陆续有了印章,以行使其职权。元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玺印是权力的象征有过深刻
地球上已知最硬的矿物是被称为“宝石之王”的钻石,其矿物学名称为“金刚石”。有资料记载,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国家是印度。钻石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damas”,是坚不可摧、不可驯服的意思。在自然界的宝石王国中,结构成分越简单的宝石往往硬度越高。钻石的成分为最单一的碳原子,常常形成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等等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几何外形。钻石内部碳原子排列十分紧密,质地坚硬,摩氏硬度(指一种相对硬度,
在昆虫世界里,蜜蜂是名声显赫的益虫。它们有群栖的习性,文明礼貌,团结合作,在为人类造福的辛勤劳动中,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秩序井然的战斗集体。  蜜蜂没有个体单干户,它们是由许多只蜜蜂所组成的群体大家庭。一箱蜜蜂,也叫一群蜂,人们习惯上称为一个蜂群。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过着和谐、融洽、有条不紊的生活。单个蜜蜂,只不过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组织成员,它们若脱离开这个整体,便无法生存。    雌蜂为王 
对于当代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人来说,西方教会“迫害”科学家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即便是基督教文化源远流长的西方社会,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中也仅仅看到科学和宗教矛盾对立的一面。这说明一个事实:主流文化认为,宗教和科学如水火两极,教会在科学萌芽的时代所起到的作用大都是压制、驱逐、迫害,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宗教势力的斗争史。但当我们跳出熟悉的思维框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近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却发
象棋为何各有五卒    周朝军队的基本编制为“伍”,即由五个士兵组成。这个基本编制是根据当时所使用的武器而制定的。那时,武器很落后,只有五种:殳、矛、首、戈、戟。殳,用长竹竿做成,端有棱,但无刃,可顶倒敌人,矛,在长竹竿上有金属尖刀,可刺杀。殳和矛配合使用,可把敌人消灭在还没接近自己时。酋,类似矛,却比矛短。戈,长柄横刀。酋和矛适用于近身作战,戟,矛上加钩,特别是它的钩,弥补了前四种武器的不足。五
车辆左右行驶的由来    车辆靠右行驶的规定起源于欧洲大陆,据说这与当时欧洲军队的规定有关。当时军队里规定军人一律靠右侧行走。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军人都是左手持盾牌,右手执矛和剑,双方在路上相遇时,可在对方持盾牌的一侧走过,避免冲突和误会。后来,这项规定专用于交通上,并一直沿用下来。有趣的是,在当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车辆不是靠右侧而是靠左侧行驶。这是由于中世纪的风俗对交通规则产生的影响。因为那时,
冷战结束至今,国际社会的防止核扩散努力一直没有间断。“9·11”事件以后,在美国的主导下,防扩散问题与反对恐怖主义挂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单极霸权存在的现实、国际和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和各种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核扩散的诱因和途径更加多元化,伊朗和朝鲜的核危机只是冰山一角。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受到挑战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