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方法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正在构成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建筑设计,十分有助于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本文结合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出并分析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力求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创新,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领域。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设计理念
  建筑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本质。从功能上说,建筑设计要满足各种实用需要,具有技术特征。从形式上说,建筑还要满足人们美学欣赏的需要,具有艺术特征工厂生产的技术产品可以是批量的、重复的,而艺术产品不允许重复,因此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计离不开创造,也就有了建筑创作之说。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即是建筑设计主体通过一系列条件的控制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途径。这种实践所产生的首创性建筑成果往往能更加有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科学方法论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1建筑设计创新应具备的基础
  创新,就是具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具备创造新鲜、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的一种思维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日俱增,普通的建筑作品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要求。好的建筑作品需要有好的灵感,没有好的灵感、动力很难有好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更别提好的建筑作品。而创造性思维是现在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在一个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这里的创新性思维是广义的,并不是单纯的创新,包括:丰富的想象能力、强大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阅历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地理、环境、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一系列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有了上述这些强大的理论实践武器来武装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一流的建筑设计师的必备条件。所以在千变万化的国际化建筑设计的竞争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创新是建筑师们重要的武器,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2建筑设计中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都是将技术方面当作设计重点,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将建筑的功能、科技、环保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到设计当中,这就要求建筑的设计必须有所创新建筑设计师只有将设计的内容和过程与技术同等重要,这样才能设计出既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环保需求的建筑物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作能力,加强对知识的领悟和积累的能力,在设计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灵感与知识一起融入设计作品当中。
  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
  在一些建筑设计中,或者说是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强调非逻辑思维轻视逻辑思维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很多人经过四年甚至五年的专业学习后,也没有完全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往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创作中无从下手,或是不着边际的东拼西凑,或是套取以往的经验模式,或是从某一张画片中选取类似的形体,往往会使后面的设计无法深入,有时甚至发现致命错误而推翻设计方案重新开始。以后还会重复这样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的反复后,才会积累一些经验,但是这始终是一种直觉和形象的设计方式。影响建筑创作的因素是复杂的,而这些因素之间,例如功能与造型、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遵循一种固定的由此及彼或非此即彼的逻辑形式。越是复杂的工程,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作用越是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和模糊的状态。对于它们之间这种动态的、网状的联系,往往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认识;相反,作为主体认知方法的一种形式——非理性,却常常能帮助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整体而正确的判断、安排和评价。这是建筑创作的特征和规律,也是建筑作品之所以能有万千变化的原因所在。非理性——一般所指的灵感、直觉、潜意识,在建筑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创作的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互排斥、相互作用、最后相互转换的过程。深入的理性思考,常常会唤起非理性的灵感,而灵感的出现,又促使理性思考得以深化。这种转换是反复的,不着痕迹的,而且,对于像加纳国家剧院这类建筑来说,这种转换愈是不着痕迹,愈是自然流畅,建筑作品的层次和格调往往也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建筑的功能会越来越复杂,而且各种技术也飞速的发展,信息量也急速的膨胀,如果仅仅依靠直觉思维是很难将设计作的很好,难免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而沦为一个失败的设计。当然如果没有非逻辑思维,而完全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也会使设计过于平淡缺乏新意,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在这里探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方法,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合,即系统的设计方法,使设计过程更加合理和系统,以减少设计过程的反复,树立一种系统的观点,这对于处理一些复杂的设计更为有用。
  4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深层结构经过转换规则生成表层结构。在实际应用当中,建筑师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深层结构的“外化”或“客观化”,一般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等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发散思维,一是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即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排除干扰;二是要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即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三是要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即具有超常的独特见解。著名建筑师凯文罗奇认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非是力图把某种设计想法推向终结,而是让它去生长、发展。在不同的探索、各种可能的实施想法、反映和态度中间翻来覆去。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方案的发展引导发生的事情,有时被发生的事情所引导有时塑造形式,有时涌现出来的压力和情形进一步引导形式的形成。在高层建筑创作实践中一些勇于探索的建筑师以其生机勃勃的创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充分把握技术发展给高层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提供的丰富可能性,积极融会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注重高层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协调,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益,注重高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触合,并与具体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地域基质相结合。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这些地域性因素是高层建筑形式创作的重要依据。认真研究其所在城市的建筑特征和地方风格并加以提炼升华,结合当代先进技术,触入高层建筑语汇之中,这样创造出来的高层建筑才能被称作文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的创新决定了建筑设计师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今后建筑业的发展。现代建筑要长久不衰,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创新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要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同样也要
  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既美观耐用、舒适、环保又体现出人文科技,以及具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来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戴念慈,齐康.建筑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09 ).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
  [3]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7).
  [4] [德]克劳期·丹尼尔斯,吴蔚.通过整体设计提高建筑适应性[M].世界建筑,2000,04.
  [5] 罗运湖编著.现代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39).参照组实施常规治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直径分为3组:A组21例(8cm)18例。结果:A组中17例(81%)
现代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项专业化的综合性管理活动,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职能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由于建筑企业的
“志刚,还没睡呢,正好,咱们再商量商量下个区段放线的事,明天还要再去现场看看场地,这个区段放线难度太大.”rn“我刚才用放线软件又计算了一下,牵引力确实太大了,我觉得这个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人们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的各项事物,其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在桥式起重机的自动化改造中,由于其工艺的复杂性,想要实现自动化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应从小学的教育开始.语文是我们国家的的一门学科知识,尤其阅读在文章里有着重要的位置.阅读不仅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开发
目的 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343调节巨噬细胞亚群的分化,探讨EZH2在牙周炎中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4组:空白组(A组)、对照组(
随着全国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全面执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由此促进了医院对固定资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本文剖析了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的
主体性德育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教育领域内的直接反应.当前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中,合理运用主体性德育模式,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
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其在各行各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档案出现损毁或是丢失则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对档案信息